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特征

课程内容:艺术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初步理解艺术作品是由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学习重点:艺术的主体性。

•学习难点:审美性(价值判断)。

韩雪松
(一)形象性
•形象性要做到三个统一。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客观指艺术作品的形象的具体、可感;主观指在作品必须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

这两个方面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

•只表现客观或主观的作品不能称为艺术作品。

•齐白石讲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这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句话可以用在一切艺术创作中。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艺术欣赏中,首先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感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鲜明地形象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同一内容由于艺术的形式不同会表现出不同形式:•如雕塑:形体、质地、空间;
•音乐:时间性、复演性、非语义性、不确定性;
•舞蹈:情感、节奏、韵律、人体结构与运动;
•戏剧:扮演性、剧场性、戏剧性。

•就艺术整体来讲以上这些都是艺术的个性,单就一门艺术而言,它又表现为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这就讲到下面一点: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个性是多样的,共性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

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性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举一反三,甚至从“一”知“十”。

•这里的“一”就是共性,“三”和“十”就是个性(多样性)。

•共性就是典型和代表性。

如罗中立创作的《父亲》形象,朱自清创作的《背影》中的父亲形象。

(二)主体性
•主体性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创作主体;二是欣赏主体。

•1、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
•艺术是客观化追求主观化的过程。

客观是艺术本身具有的形象,主观则是艺术家主体的表现。

很难想象一件艺术作品只有客观化,而没有主观的表现会成为艺术作品?如中国绘画,唐代张彦远说:“若钿饰犀栉。

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

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山水画一开始十分具有装饰性,说明这时人的能力只能是追求客观,还没有达到追求主观的时候。

到唐代,花鸟、人物、山水、树石、蔬果等等只要是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都被竭力的表现,元代倪瓒的山水画则是不求形似,只求逸笔草草,这就是到了主观表现的阶段。

西方绘画也是如此。

•再看舞蹈,一开始,人们一看到兴奋的事情就会拿着木棒或是羽毛等而舞,这种舞蹈完全是即兴的,完全是在客观的模仿,当然里面也有主观的部分。

也是到了唐代,各种各样的舞蹈,如盘舞、剑舞、袖舞,甚至字舞、花舞都发展起来,内容被充分重视,充分表现了人的性情。

•再如音乐。

一开始声音只是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乐器的发明与发展说明人们从简单的声音开始对音律的追求,继而人们不满足与客观的表现,总是力求音乐中追求主观的表现。

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二胡:《二泉音乐》《万马奔腾》等等。

•其他的如戏剧、电影都是如此。

再此不加详谈。

•2、从欣赏主体的角度看:
•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艺术欣赏不仅包含欣赏者的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等诸多心理因素与活动,而且也包含着欣赏者自己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的过程,从而完成和实现、补充和丰富原来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如人们对《红楼梦》的欣赏与解读所形成的红学;人们对《西游记》的欣赏与解读所形成的现在的《西游记》热,央视版的《西游记》(中规中矩),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幽默风趣与调侃),甚至各种版本的《西游记后传》的影视剧都说明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说明了艺术欣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三)审美性
•艺术作品必须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这是区别艺术和非艺术最重要的标准。

•第一个特点用不作说明。

•现在说第二点审美价值。

价值是艺术作品能否存在的根据,它是传达美的,还是丑的。

艺术家能否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的生动鲜明的新形象能否直接引起欣赏者的直观感受?艺术家能否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化“善”为
“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这些都是价值,既是艺术家创作的标准,也是欣赏者欣赏的标准。

总结:艺术的基本特征
•有三个:
•一、形象性;
•二、主体性;
•三、审美性。

•其中形象性和审美性是艺术存在的基础;形象是人们认识艺术的标志,没有形象就不能认识。

艺术形象要做到三个统一: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和审美性联系在一起。

审美性就是价值及价值判断。

•从创作主体看:审美价值是艺术家创作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之前必须要考虑他的这件作品价值在什么地方?能否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社会的关注?说的非常直白通俗的话,能否让艺术家自己出名?这就是价值。

•从欣赏主体看:价值也是人们接受和判断一件艺术品是否成功的标准。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
韩雪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