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质量检测提醒:1、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6分)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3分)A、震悚.(sǒnɡ)荒谬.(miù)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ànɡ)B.、要塞.(sāi)尴.尬(ɡān)惊骇. (hài) 歼.灭(jiān)C、炽.热(zhì)瞥.见(piē)诘.责(jié)差.使(chāi )D、文绉绉..(zhōu)屏.息(bǐng)仲.裁(zhòng) 踌.躇(chóu)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锐不可挡抑扬顿挫待人接物匿名B、张惶失措荡然无存永垂不朽懊丧C、眼花缭乱名副其实粗制滥造凛冽D、锲而不舍振耳欲聋丰功伟绩管辖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在我国历史的曾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B、他的事迹在学校里早被传得家喻户晓....了。
C、在他杂乱无章....的房间里,我终于找到了那本册子。
D、她的衣着艳丽,十分惹人注目....。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
踏访古村落,;梦游江南,;游走大漠,;探访名山,;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④③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A.赤潮已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公害,很多地区和国家发生都很频繁。
B.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C.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6、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B、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廷坚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D、《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7、根据提示填空。
(8分,每空1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现象,该空不得分)(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3)《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_ 。
(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 ___。
(5)崔颢《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 __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含8~11题,共10分)8、根据下面的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2分)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
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
作为采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摄影爱好者。
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
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美的作品,都可以参赛。
即日起至8月31日止,摄影爱好者可以发送相关重庆江河的摄影、摄像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
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9、综合性学习。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A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B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不断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分)(2)三则材料中的画线句表述有问题,请选择其中一句进行修改并说出错误原因。
(2分)我选择句,修改为:(3)仿照例句写话。
(4分)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三、阅读(含10-19题,共34 分)(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10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晓雾将歇.( ) (2) 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 ) (4) 相与..步于中庭(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写人间奇观,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愁绪。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话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观,是由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的。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籍的心情。
D、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闲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闲人”。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阅读选文,完成13-16题。
(10分)老母为我“扎红”冯骥才⑴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
⑵在古老的传统中,本命年又称“槛儿年”,本命年扎红腰带――俗称“扎红”,就是顺顺当当“过槛儿”,寄寓着避邪趋吉的心愿。
故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
记得12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
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的人也笑着。
所有孩子自出生一刻,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的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执著不灭;而我竟有如此洪福,60岁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
一时心涌激情,对母亲说,待我12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母亲当然知道我这话里边的含意,笑嘻嘻地连说一个字:好、好、好。
⑶12年过去,我的第六个本命年来到,如今72岁了。
⑷母亲呢?真棒!她信守诺言,98岁寿星般的高龄,依然健康,面无深皱,皮肤和雪白的发丝泛着光亮;最叫我高兴的是她头脑仍旧明晰和富于觉察力,情感也一直那样丰富又敏感,从来没有衰退过。
而且,一入腊月就告诉我,已经预备了红腰带,要在除夕那天亲手给我扎在腰上,还说这次腰带上的花儿由她自己来绣。
她为什么刻意自己来绣?她眼睛的玻璃体有点浑浊,还能绣吗?她执意要把深心的一种祝愿,一针针地绣入这传说能够保佑平安的腰带中吗?⑸于是在除夕这天,我要来体验七十人生少有的一种幸福――由老母来给“扎红”了。
——终于揭晓了——是母亲亲手用黄线绣成的四个字“马年大吉”。
竖排的四个字,笔画规整,横平竖直,每个针脚都很清晰。
这是母亲绣的吗?母亲抬头看着我说:“你看绣得行吗,我写好了字,开始总绣不好,太久不绣了,眼看不准手也不准,拆了三次绣了三次,马字下边四个点儿间距总摆不匀,现在这样还可以吧。
”我感觉此刻任何语言都无力于心情的表达。
妹妹告我,她还换了一次线呢,开头用的是粉红色的线,觉得不显眼,便换成了黄线。
妹妹笑对母亲说,你要是再拆再绣,布就扎破了。
什么力量使她克制着眼睛里发浑的玻璃体,顽强地使每一针都依从心意、不含糊地绣下去?⑺母亲为我“扎红”时十分认真。
她两手执带绕过我的腰时,只说一句:“你的腰好粗呵。
”随后调整带面,正面朝外,再把带子两端汇集到腰前正中,拉紧拉直;结扣时更是着意要像蝴蝶结那样好看,并把带端的字露在表面。
她做得一丝不苟,庄重不阿,有一种仪式感,叫我感受到这一古老风俗里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还有世世代代对传衍的郑重。
⑻我比母亲高出一头还多,低头正好看着她的头顶,她稀疏的白发中间,露出光亮的头皮,就像我们从干涸的秋水看得见洁净的河床。
母亲真的老了,尽管我坚信自己有很强的能力,却无力使母亲重返往昔的生活――母亲年轻时种种明亮光鲜的形象就像看过的美丽的电影片段那样仍在我的记忆里。
⑼然而此刻,我并没有陷入伤感。
因为,活生生的生活证明着,我现在仍然拥有着人间最珍贵的母爱。
我鬓角花白却依然是一个孩子,还在被母亲呵护着。
而此刻,这种天性的母爱的执著、纯粹、深切、祝愿,全被一针针绣在红带上,温暖而有力地扎在我的腰间。
⑽感谢母亲长寿,叫我们兄弟姐妹们一直有一个仍由母亲当家的家;在远方工作的手足每逢过年时依然能够其乐融融地回家过年,享受那种来自童年的深远而常在的情味,也享受着自己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感的表达――孝顺。
⑾孝,是中国作为人的准则的一个字。
是一种缀满果实的树对根的敬意,是万物对大地的感恩,也是人性的回报和回报的人性。
⑿我相信,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来自自己的心灵。
⒀此刻,心中更有一个祈望,让母亲再给我扎一次红腰带。
⒁这想法有点神奇吗?不,人活着,什么美好的事都有可能。
13、文中写老母两次为我“扎红”有什么不同。
(2分)14、第8段画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你自选角度加以赏析。
(3分)她稀疏的白发中间,露出光亮的头皮,就像我们从干涸的秋水看得见洁净的河床。
15、第4段画线处连用三个问号,写98岁高龄老母在“扎红”腰带上绣花,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2分)16、在第12段冯骥才说“我相信,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来自自己的心灵。
”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三)阅读选文,完成17-19题(14分)断头树也有春天【英】珍·古德①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望见窗外的几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