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难忘父亲步履pán shān的背影,难忘兄弟手足情深,至爱亲情,míng kè于心。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A.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B.《〈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国戏剧出版社20XX年版)。
C.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叫什么?D.“当然行!”财主夫人高高兴兴地同意了。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A.父亲老境颓唐,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B.班会课上,老师再三强调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真是故弄玄虚....。
C.王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母亲讲得很动情,如果有机会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 分,①一④每题1 分,⑤一⑥每题2 分)①千里之行,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______▲_______,寡人反取病焉。
④像山泉在呜咽,_______▲______。
⑤《七律长征》中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红军藐视困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春望》中移情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
(6 分)(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_(人名),这段文字出自于名著《▲》,其作者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人名)。
(4分)(2)除小说主人公外,你对小说中谁的印象最深?写出名字和有关的故事情节。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 分)在学习“长城”专题时,你们开展了一次“长城在我心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陆上长城]吴祖光在《万里长城断想》中指出“随着时光的流逝,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他所说的“实用价值”指什么?你认为长城在今天还有实用价值吗?请你结合实例谈谈。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上长城]20XX年10月18日至11月初,中国海军三大舰队在西太平洋举行代号为“机动-5号”的联合演习,首次同时突破第一岛链,为保卫祖国的领海筑起一道“海上长城”。
李晓同学不理解“海上长城”的含义,请你结合语境向他解释一下。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中长城]《国歌》中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 分)(一)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完成第7 题。
(6 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1)请你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述诗中梦境的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诗中“风吹雨”一词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晏子谏杀烛邹》题。
(14 分)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④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⑤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④主:掌管。
⑤数:列举。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使.烛邹主鸟()②以鸟之故.杀人()③使诸侯闻.之()④景公好.弋()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A.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论语》)C.是以谓之“文”也(《论语》)D.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 分)于是召而数之公前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⑴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译文:▲11.文题“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
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2 分)(三)阅读《隐居森林翼龙》,完成题。
(10 分)①中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在我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
这件被科学家命名为“隐居森林翼龙”的化石,翼展仅25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
②“隐居森林翼龙”的意思是隐藏、居住在森林中的翼龙,形象地反映了这种翼龙的树栖生活方式。
森林中翼龙的体形娇小,翼展仅25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但它们是那些体形巨大的进步的鸟掌翼龙类的祖先类群。
被发现的森林翼龙几乎为一完整的化石骨架,保存完好。
它的嘴巴尖长,眼晴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退化消失,属于无齿的翼龙。
在此之前,科学家仅仅在德国发现过一种比它更小的出生不久的具有牙齿的翼龙化石,翼展约18厘米,科学家认为它是刚刚孵化出来的“婴幼儿”。
③森林翼龙的翼展虽然仅为25厘米,但科学家分析认为它已经成长发育为一只能够展翅飞翔的年轻个体。
这一新的龙翼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翼龙,也是白堊纪最小的翼龙,比发现于热河生物群的未孵化的翼龙胚胎(翼展约27厘米)还要小。
④翼龙是生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成功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曾经控制中生代天空1.6亿年之久。
1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隐居森林翼龙”的特征。
(3分)答:▲13.在第②自然段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分)答:▲14.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答:▲(四)阅读《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完成15~17题。
(10分)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
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
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
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
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
所谓“活到老,学到者”,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
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
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
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
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
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
“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
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
“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內在精神的拔节。
“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⑤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
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
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
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
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
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的奖赏。
⑥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5.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3分)▲16.第④段中,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17.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列举事例说说你对第⑥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3分)▲(五)阅读《开在童年的花》,完成第18~21题。
(20分)开在童年的花包利民①有一天,忽然发现女儿所有的衣服上,扣子都极少,大多是各种拉链,就是有几颗扣子,也是装饰点缀所用。
便想起儿时,那时的衣服多为母亲缝制,扣子也是极朴素的,将衣服扣紧,温暖了整个童年。
②母亲有一个小小的针线篓,里面除了针线,便是各种扣子。
那些扣子大小不一,大多是圆形,黑白两色,偶然也有不同颜色的散落其中。
这许多的扣子,大多是从淘汰的旧衣服上拆下收集起来。
每日和伙伴们疯玩儿,常常将衣服上的扣子弄丢。
回到家中,母亲便会从篓里拣出一枚,给我缝上。
看着母亲的针线在扣眼里穿来插去,并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我的心也成了一枚扣子,母亲的爱便是那根线,将我的生命维系在温暖的回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