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矩阵乘法的法则

矩阵乘法的法则


=
0
0
1 2
问题:矩阵的乘法是否满足交换律呢?
2、例题 例 1.已知矩阵 A、B,计算 AB 及 BA,并比较他们是否相同,能否从几何变换的角度 给予解释?
(1)A=
1 0
0 2
,B=
0 1
1
0

1
(2)A=
0
0 1
2
,B=
3
0
0 1

解:(1)AB=
1 0
0 0
2
a 0
0 1
1
0
0
d
1 c
d
0 1
1
0
0 1 bc
ad
1
0
b
a 1
a
=
0
0
d
1 c d
0 1
1
0
0 1 bc
ad
1
0
b
a 1
a
=
c
0
d
1 0
1
0 bc
ad
1 0
b a
a 1
=
c
d
0 bc
a
1 0
b
a 1
a
=
c
b
d
第六节.矩阵乘法的法则
教学目标: (1)通过几何变换,使学生理解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但并不是绝对的)。 (2)通过实例,了解矩阵的乘法满足结合律。 教学重点:理解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 教学难点:从图形变换的角度理解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对上节课的练习的讨论: 已知三角形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2,0),C(2,2),
2
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一般来说,在矩阵乘法中,AB BA,即:矩阵乘法不满足交
换律,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如连续两次旋转或连续两次压缩,变换是可以交换顺序的, 即此时矩阵乘法可以交换顺序。
矩阵的乘法满足结合律。即: A(BC)=(AB)C
证明请同学自己验证。

2.(1)求证:
0 c
b 0
0
3、例题 2 的价值在于:任何一个二阶方阵都能分解成几个学生熟悉的二阶变换矩阵的 乘积。因此,对于二阶变换矩阵的讨论不是片面的。
4
=
1
1 c
0
0
0 1
1
0
0
b
(2)若
ad
0,求证:
a c
b a
d
=
0
0 1
1
0
0
d
1 c
d
0 1
1
0
1
0 bc
ad
1 0
b
a 1
证明:由矩阵乘法的结合律
(1)
0 1
1 c
0
0
0 110来自0 0b=c
1 1
0
0
0 0
b
=
c
b
0
(2)
1
1 0
0
=
2
1
0
,BA=
0 1
1 1
0
0
0 0
2
=
1
2
0
显然,AB BA。
从几何变换的角度,AB 表示先作反射变换(变换矩阵为 B),后作伸缩变换(变换矩阵 为 A);而 BA 表示先作伸缩变换(变换矩阵为 A),后作反射变换(变换矩阵为 B)。当连 续进行一系列变换时,交换变换次序得到的结果,一般说会不相同。仍以正方形(顶点分别 为 A(0,0),B(1,0),C(1,1),D(0,1))为例,如下图:
先将三角形作以原点为中心的反射变换(变换矩阵为
1
0
0 1
),再以
x
轴为基准,
1
将所得图形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变换矩阵为
0
所对应的变换矩阵 U;
0 1 ),试求:(1)这连续两次变换 2
问:U=
1
0
0 1
1
0
0 1 0
1 2
=
0
1 2
1
U=
0
0 1
2
1
0
0 1
1
教学设计说明: 1、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这是一个崭新的提法,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引导学 生从具体的运算中找出反例;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运用变换矩阵的理论分析变换 过程,使学生从数和形两个方面深化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 2、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不要求学生能证明,只要能了解即可。
3
1
图 1. 先伸缩,再旋转
图 1. 先旋转,再伸缩
显然,变换顺序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
1
(2)AB
=
0
0 1 2
3
0
0 1
=
3 0
0 1
2
,BA=
3
0
0
1
1
0
0 3
1 2
=
0
0 1 2
显然,AB = BA
从几何变换的角度,AB 表示先作伸缩变换 B(变换矩阵为 B),再作伸缩变换 A(变换
矩阵为 A);而 BA 表示先作伸缩变换 A(变换矩阵为 A),后作伸缩变换 B(变换矩阵为 B),
将这两个变换交换次序后,得到的结果仍相同。仍以正方形(顶点分别为 A(0,0),B(1,0),
C(1,1),D(0,1))为例,如下图:
先作伸缩变换 B,再作伸缩变换 A
先作伸缩变换 A,后作伸缩变换 B
观察例 2 所证等式右端的矩阵,它们都是我们在前面所学过的基本变换矩阵,事实上: 任何一个二阶矩阵,都可以分解为一些基本变换矩阵的乘积,即任意的一个矩阵变换都相当 于是连续实施前面所讲过的一些常见的变换。(对这问题不作严格论证,也决不应要求学生 把任一个二阶矩阵分解为上述基本变换矩阵的乘积。)
三、小结: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满足结合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