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结构主义地理学(2015)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结构主义地理学(2015)
例如:60年代以来,先进的交通运输、远距离通讯设备的完善,表 面上看来,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越来越不受空间地域邻近及大城市 集中等条件的束缚,一些技术决定主义者就认为“城市将逐渐走向 松散及解体”。
从结构主义者来看,城市是由多元空间、多元时间及多元关系网络 所组成的整体。如多元空间即城市除了有物质空间,还包括社会空 间及其现在比较流行的“虚拟空间”等等。城市中虽然某一个结构 成分会发生变化,但并不一定会改变其结构本身。脱离了城市整体 来谈某一结构成分的变化及其由此得到的结论,在结构主义观点的 持有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 这一阶段是结构主义各思潮观点和体系与地理学融合的阶 段,每个思潮和体系所产生的影响又具有很大独立性,此 时单纯的结构主义对地理学影响非常有限。
❖ 在各体系中,对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当属结构马克思主义思 潮,形成了地理学中的激进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
第一阶段:结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大融合
❖ 结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哈维 (D.Harvey)、邦奇(W.Bunge)等。他们认为地理 学应首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抨击,哈维在《社会 公平与城市》一书中作了系统的阐述。
又如,文化地理学受到社会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方法影响。在 人类意识中也许存在着与地理学家特别相关的实际上仍然没有 被探索的其他深层结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们组织空间信 息并用地图加以表现的方式。如许多跨文化的地理概念是意味 着所有人类都具有创造它们,并使之继承的能力?还是像迁徙 的大雁那样生来具有一种空间感而使得它依靠本能而不是工具 穿越广阔的距离?
有关结构主义的概念
❖ (瑞士)皮亚杰(心理学者):结构具有三个特征:
整体性 :即结构是按一定组合规则构成的整体。 转换性 :即结构中各个部分可按照一定规则相互替换,而并不改变结
构本身。 自律性: 即组成结构的各个成分相互制约,互为条件而不受任何外部
因素的影响。
❖ (法)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者):
❖ 严重的经济决定论倾向,认为人都是“经济人”。 ❖ 含有强烈的普遍性意义,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
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规范。 ❖ 地理系统是多变量复杂系统,难于模拟实验,无法
受控重演,因而演绎模型具有相对性(即模型的重 现性差)。 ❖ 修正实证主义——从科学主义走向行为地理学。
人本主义方法论
❖ 人本主义地理学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 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抛弃了旨在构建抽象 行为规则的统计模式和实证主义的方法。
结构主义地理学的方法论
❖ 强调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作用,忽视或否定人 主观能动性
采用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主观因素的模式和方法,显示了 结构主义与其它西方哲学特别人本主义地理学的显著不 同。
把人作为非决策者,人的一切行为都无意识的受结构的 支配,是结构的载体,是社会结构赋予了个人一种习惯 性的思维方式,致使个人可以执行这种结构的意志。
结构主义地理学的方法论
❖ 强调地理事物内部结构,反对单纯认识外部现象
结构主义地理学者认为,研究地理事物不能象实证主 义那样,满足于经验现象的罗列和描述,而应把握深 藏于这些现象中的结构。
他们认为地理现象虽然表面看来杂乱无章,但都由其 内部结构统一支配或规定。地理学家就应该寻找这种 内部关系,也就是深层结构。
有关结构主义的概念
❖ 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 ①表层,即上部结构(事物的外部关系,表面现象)
只有表层结构可以明白理解,如社会的表层结构包括其社会,文化, 政治和空间组织。但上部结构不能用来解释自身的存在。
❖ ②过程,即下部结构
创造上部结构的过程在下部结构中。
❖ ③控制,即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地理学者所强调和寻求的是“深层结构”,试图超越地理 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解释地理现象。他们眼里的结构就是深层结构。
❖ 这一阶段的结构主义地理学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化,逐渐走向 成熟,结构主义的方法论框架真正渗透到地理学的研究当中 去,并且在城市地理的研究中日益突出。
结构主义地理学的方法论
❖ 强调整体性研究,反对孤立的局部研究
结构主义认为整体对它的部分在逻辑上有优先的重要性,孤立的各 个部分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不能将经验的现象分解为各个成(部)分,对它们孤立的一一加以 研究,以此得出结论。部分只能在整体中得到它们的意义。
结构主义地理学产生背景
❖ 社会背景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 了战后1950-1960年代经济繁荣后,进入1970年代经济 出现危机,经济增长处于长期停滞状态。
显然,仅限于经济现象的联系与分析,变得十分破碎 和苍白,很难从整体和根源上说明问题。
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家开始重视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和 社会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从更深层次上去解剖资本主 义社会的实质。
❖ (英)约翰斯顿:
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由一种结构主义方法论 联系起来的一种广泛的思潮。
结构主义思潮以一条公理为其特征,该公理就是:对所观察 现象的解释不能只通过对现象的经验研究得出,而必须在支 持所有现象但又不能在其内部辨认的普遍结构中去寻找。
也可以通过理论结合观察/分析来认识潜伏的结构。
结构主义地理学产生背景
❖ 学术背景
1950年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大革命促进了科学大分化和大综 合,结构、系统、模型的整体性观点和方法被广大科学家 所接受。
1970年代,随着计量革命的衰落,地理学中的实证主义方 法论受到广泛的批判,同时学者们对回归到经验主义和倡 导人本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也普遍感到不满,而要求以新的 观点和方法代替它。
❖ 结构主义的兴起,就是为了克服人本主义的社会认 识方法论的无能。
评价
❖ 应该肯定结构主义方法论强调整体性研究和内部结构研究都是正 确的,尽管具有很多的片面性。
❖ 即使是最坚定的实证主义或人文主义地理学者也不得不承认:结 构主义方法在很多问题的分析中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能够触 及现象实质,其重要性不可抹杀。
如,女性地理学经常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女性主义强调社会建设中的性别作用的重要性,用于解释人的作用
及广泛的因果关系,也解释人们的社会和空间经历。 女性主义通过性别结构比例的变化来分析城市中的社会结构、经济
结构、地域结构的变化,这在西方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阶段: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复兴
解释与应用
实证主义的典型
❖ 计量地理学 ❖ 区位分析 ❖ 区域科学(空分析) ❖ 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特点是:定量化、模式化、模型化
实证主义的意义
❖ 发展了地理学的理论,使地理学由 “独特性”研究走向“规律性”研究。
❖ “空间研究”范式趋向成熟。 ❖ 加强了地理学的科学化,更多地采用
了演绎逻辑。
实证主义的不足与修正
经验主义方法论
❖ 科学起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 ❖ 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 观察(即经验)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 综合归纳是科学研究得出结论的唯一途径。 ❖ 归纳是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
推论未来,必然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 把一个个有关肯定和否定的经验事实搜集起来,很
结构主义地理学的方法论
❖ 强调内部地理要素研究,忽视或否定外部因素研究
认为既然地理事物是由内部结构,而不是由外部因 素决定。因而事物是“封闭”的,“自足”的,本 质与外部因素无关。
所以许多学者重视的是对地理事物内部因素的分析 和内部结构的把握。如城市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因 素对城市的影响。
结构主义地理学的方法论
❖ “区域”的独特性使研究者仅凭经验就能取得巨大 成就,使得地理学成为“例外论”的有力证据和范 例。
实证主义方法论
❖ 实证主义也称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 ❖ 实证主义形成于1920-1930年代,是西方当代科学哲
学中比较完备的形态(学派),长期占统治地位。 ❖ 实证主义有两大支柱:观察和逻辑(理性) ❖ 实证主义强调观察与理性的统一,认为对任何事物合乎
❖ 他们把人的经验得到的信息看作是有效的知识来源, 注重从感应环境去解释人的行为,从而揭示不同环 境对行为者的主观意义。
人本主义方法论
❖ 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对地理学的影响都是潜在 的和间接的,它们并没有为地理学者提供一种直接 的方法,而仅仅是一种观点和角度。
❖ 它的作用是引进了对“人的经验和人的主观性”重 视的观点,并以此为武器来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那 种忽视人的地位的做法。
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缺一不可。 ❖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理论,描述世界万
物间的逻辑,通过观察进行证实。
感知经验
实
真实世界结构的映像
证
一种先期模式(映像的正式表现)
主
负 反
假设
正 反
义馈
馈
研
实验设计(定义、分类、量度)
究
数据
模
检验程序(统计检验等)
式 法则和理论的建立
结构展示的是一个系统的特征,它由几个成分构成,其中任何一个成 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化。
结构是一种关系的组合,是由具有整体性的若干可转换部分组成的一 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系统,而部分只能在整体上才有意义。
有关结构主义的概念
❖ 《大英百科全书》:
结构主义是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模式的研究。
❖ 至1980年代中期,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和不 足,结构主义地理学派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冷落,甚 至进入低谷,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第二阶段: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复兴
❖ 199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地理学重新成为研究热点。
❖ 与第一阶段比较,地理学不再直接接受来自结构主义哲学思 潮的影响,而是这些思潮的共有体———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的结构主义方法论在地理学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结构主义地理学
structuralism geography
结构主义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