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城实验学校新楼命名设计方案
一、楼宇命名的目的和意义
学校新楼命名的目的是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为学校建筑物赋予更丰厚的文化内涵,以期营造一个从外部建设规划到学校人文精神追求协调一致的教育教学环境氛围,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生优良情操与品格的形成,形成学校文化特色,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楼宇的命名结合原则
传承性:反映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和精神;
时代性:反映学校面向未来新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
文化性:有美好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品位高雅积极向上;
系列性:风格统一,名称间有联系不凌乱;
雅俗性:简洁、质朴、清晰、好读、好记、不难懂。
三、教学楼命名参考方案1
1)行政楼→《智水楼》
取义《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聪明人活动,聪明人快乐,”亦解释是“知者乐,水。
”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
人们走进校门看到“智”,就会联想到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谋、才智、机智、理智、明智等美好的词。
细细品味拥有“睿智”的水这一意象,联想到的就不仅是快乐、活泼了,更有教育的真理。
水,永远的向前,向前,永不回头,前方才是她的目标。
水无畏的跨过沟壑后,流淌地更凶猛。
坚强地越过峭崖后,流淌地更张狂。
执着地掠过礌石后,流淌地更坦荡。
一种愈挫愈勇的精神,“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奋勇。
寓意: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起,快乐地投身教育事业,坚守理想信念,用执着谱写教育的赞歌。
2)小学部教学楼→《曲水楼》
取名的灵感来源于教学楼的“s”形状,“曲水”是灵动的,是充满活力的,也是不断向前的,他就像活泼的孩子。
“曲水”又联想到《兰亭序》中“曲水流觞”这一雅景、雅事,思考他的文化背景,他们追求自然天真的人格状态,热爱自然,并且在自然中培养高远的人生情趣。
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为今日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些启示:教育要从孩子的本性出发,重视学生自然性格的舒张,让孩子在小学阶段接受品格的养成以及接受必要的磨砺以形成强健的体魄,并培养自由、平等、博爱的善良本性。
最后我以为取这个名字,也暗合了小学“读书写字”等教育特色。
寓意:期望本校教育追求“爱的真谛”、探求“自然的真知”、培养“自由博爱的新人”。
3)初中部教学楼→《善水楼》
取义“上善若水”。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 ù),故几于道。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同时也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时期。
他们在这一时期所受的教育,所形成的思想品德,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寓意:“善水”就是要告诫师生取法于水,变得更自强不息,拥有一种浩荡的气势,
拥有如水般能屈能伸的胸怀,从善如流的胸襟,积蓄力量的魄力。
当然我自以为教学楼的形状也像一个“上”字。
4)综合楼→《济水楼》
取名灵感来源是这里有食堂,体育场,舞台等地方,是全校济济一堂集会的地方。
“济”有众多之意,如济济多士,人才济济,济济彬彬(形容人才众多且文雅有礼) 也形容整齐美好的样子,济然;济楚(整齐清洁);济济(整齐美好的样子)。
另外“济水”也是中国曾经与长江、黄河其名的一条古老河流,据《东原考古录》记载:水清莫如济,故济以清名。
济水穿越黄河而不浑,济水波澜不惊,温文尔雅,润泽万物,泽被百事。
诗人白居易曾在济水河畔游历过,望着济水那川流不息,奔腾向前的滔滔清流,他悟到人生对理想追求也应该像济水一样不到大海不停留:“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
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一脉济水,三隐三现,却至清远浊,坚守其节,这种情操,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们毕生追求的境界,也应该是现代人毕生追求的境界。
四、教学楼命名参考方案2
源,是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比如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源头。
也指事物的根由,比如来源、资源、渊源、能源、起源、策源地。
要围绕水文化取名,一方面我觉得水文化很大,我想到“弱水三千,独取一瓢饮”,所以我们可以站在水的源头,在水文化中轻轻的捧起了“源”头的一滴。
另一方面我想我们的校园刚刚由六个学校整合而成,我们的校园文化之河,还处于源头,需要大浪淘沙,慢慢积淀。
所以我立足“源”字,为楼取名,希望画出了我们校园文化的起点。
1)行政楼→《清源楼》
这个名字顾校长前面已经想到了,我觉得很棒。
“清源”一词取自于朱熹的著名诗篇《观书有感》诗的后两句经典名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读书的深切感受,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
用“清源”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旨在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并告知全校师生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荀子·君道》曰:“源清流清,源浊流浊”。
只有源头清澈,河流才会清澈,新学校是一张无暇的白纸,学生是一张无暇的白纸,在上面描画出怎样的图案就是全体领导教师的责任了。
所把给行政楼取名“清源”,用以暗喻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将在校领导的引导下,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
将自身的成长与时代前进的步伐合拍,努力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2)小学部教学楼→《寻源楼》
寻源,寓意“寻真理之奥,启智慧之源”,今日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
每位学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寻求突破;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方向;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乐趣。
对每名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给学生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所以,把小学楼命名为“寻源楼”,追求的教育理念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充分彰显个性,充满自信心和创造力。
3)初中部教学楼→《溯源楼》
溯源,寓意“追根溯源探究真理”,他与“寻”的意义大同小异,“寻”沿着,顺着的意思,“溯”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逆水而行。
温家宝曾说:年轻人要善于独立思考,探索真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就是要培养中学生在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所以,把中学楼命名为“溯源楼”,追求的教育理念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4)综合楼→《思源楼》
取名灵感来源是“饮水思源”,比喻人在幸福的时候不忘掉幸福的来源。
与食堂相连,告诫学生不能忘本,水是生命之源,自己享受的三餐都是国家、社会、父母的给予,盘中一饭一菜都聚劳动的艰辛。
所以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当然这座楼也包含音乐功能和体育功能。
“乐由情起”,音乐是人类最质朴的快乐之源,“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是健康之源。
这里运用“思源”二字为名,暗含思考生命之源,生命追求什么,追究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
这里有物质的一日三餐,这里有陶冶情操的音乐,这里也有维持财富的秘诀——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所以思源楼是不错的名字。
最后,以“源”为核心的四个名字,涵盖着对教师、对学生做人、做事的要求:学必寻源,教如清源,德当思源。
愿“源头活水润校园”……
三、教学楼命名参考方案3
安和鉴影润泽澄明
鉴影以现行,真也;
润物而无声,德也;
循势而存者,智也;
聚少而成海,合也;
行之而千里,志也;
滴之而石穿,恒也;
化云而成雨,法也;
因器而行者,道也。
经典里,孔子也曾经盛赞水的德行:
水,滋润万物而不向万物索取什么,这是“德”;
虽然也有高下曲折的时候,但总是循着一定的河道流淌,这是“义”;
浩浩荡荡,不舍昼夜,有所追求,这是“道”;
高谷深峡,奔腾而下,无所畏惧,这是“勇”;
可以作为衡量事物持平与否的标准,这是“法”;
持器物取水,器盈须止,否则自溢,不可多得,这是“正”;
润物无声,精妙细微,无所不至,这是“察”;
能够选择洁净的源泉和注入处,这是“善”;
自源头流出而百折不回滔滔向东,这是“志”。
(译《荀子.宥坐孔子观于东流之水》)
也就是水养八德:奔流不息,进取之德;哺育万物,奉献之德,水滴石穿,柔韧之德;一碗端平,公正之德;源头活水,创新之德;甘心处下,谦虚之德;流水不腐,清廉之德;涵纳百川,包容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