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焊接面,线路等导电区有灰尘,发白或金属残留物

零件金属面超出 PCB 焊垫 30%零件宽

PCB 上相邻两零件各往对方偏移,两零件之间距≦0.5mm

圆柱形零件超出 PCB 焊垫左(右)侧宽度>25%零件直径

圆柱形零件超出 PCB 焊垫左(右)侧宽度≦25%零件直径

项次
内容
不良现象描述
缺点分类 主要 次要
1.目的﹕为使生产﹑检验过程中有依据可循﹐特制订本检验规范。 2.定义
2.1 CR----严重缺陷 单位产品的极严重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2.1.1 可靠性能达不到要求。 2.1.2 对人身及财产可能带来危害,或不符合法规规定. 2.1.3 极严重的外观不合格(降低产品等级,影响产品价格)。 2.1.4 与客户要求完全不一致.
S<8mil S<5mil X >1/2W
3﹑CHIP 芯片状零件
≦1/2 W
拒收条件 1﹑各接脚发生偏滑,偏出焊垫以外的接脚已
超过接脚本身宽度的 1/2。(X>1/2W ) 2﹑偏移接脚的边缘与焊垫外缘的垂直
距离小于 0.13mm.(S<5mil)
理想状况 1﹑零件端在板子焊垫的中心,且不发生偏
2.4 短路和断路: 2.4.1.短路:是指两个独立的相邻的焊点之间,在焊锡之后形成接合,造成不应导通而导通的结果 2.4.2.断路:线路该导通而未导通
2.5 沾锡情况: 2.5.1.良好沾锡: 0°<接触角≦60°(接触角: 焊锡与金属面所成的角度),焊锡均匀扩散,焊点形成良好的轮
廓且光亮.要形成良好的焊锡,应有清洁的焊接表面,正确的锡丝和适当的加热.按焊锡在金属面上的扩散情况, 可分为全扩散( 0°<接触角≦30°) 和半扩散(30°<接触角≦60°).如图:

4.不良图标
SMT部分
4.1 零件贴装位置图标
1﹑ 鸥翼形引脚
图示
说明
理想状况 1﹑引线脚在板子焊垫的轮廓内且没有
突出现象。
允收条件 1﹑突出板子焊垫份为引线脚宽度的
25%以下(最大为 0.2mm,即 8mils)。
拒收条件 1﹑突出板子焊垫的部份已超出引线脚宽度的
25%(或 0.2mm)。
2﹑J 形引脚
2﹑零件纵向偏移,并且金属封头未 在焊垫上。
5. 鸥翼形(Gull-Wing)零件
W
S
W
S
X≦1/2W
S≧5mil
理想状况
1﹑各接脚都能座落在各焊垫的中央,没有发 生偏滑。(W 为接脚宽度,S 为接脚边缘与 焊垫外缘的垂直距离)
允收条件 1﹑零件各接脚发生偏滑,但偏出焊垫以外的
接脚小于接脚本身宽度的 1/2。 2﹑偏移接脚的边缘与焊垫外缘的垂直距离不
没有发生偏滑。(T 为零件接脚厚 度,X 为零件脚跟剩余焊垫的宽度)
Y<T X<0
拒收条件 1﹑各接脚发生了偏滑,引线脚的侧面也已超
出焊垫(X<0)。 2﹑各接脚发生了偏滑,脚跟剩余焊垫的宽度
也小于一个接脚厚度(Y<T)。
允收条件
1﹑各接脚虽发生偏滑,但偏出焊垫以外 的接脚,没有超过焊垫侧端外缘。
T X
拒收条件
1﹑各接脚侧端外缘,已超过焊垫侧端外缘。
理想状况 1﹑各接脚都能座落在各焊垫的中央,并
2.5.2 不良沾锡:60°<接触角<180°,焊锡熔化后形成不均匀的锡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上, 而未紧贴其上.形成 不良沾
锡的可能原因有:不良的操作方法,加热或加锡不均匀,表面有油污,助焊剂未达到引导扩散的效果等等. 按
焊锡在金属面上的扩散情况,可分为劣扩散(60°<接触角≦90°)和无扩散(90°<接触角<180°). 如图所示:
2.5.3 不沾锡:焊锡熔化后,瞬间沾附于金属表面,随后溜走.不沾锡的可能原因有:焊接表面被严重玷污,加热不 足、焊锡由烙铁头流下,烙铁太热破坏了焊锡结构或使焊锡表面氧化部品分类:按部品的外观形状,将 SMT 实装部品分为:
2.6.有引脚产品 2.6.1.异形引脚电极:引脚从部品本体伸出,弯曲后向外侧凸出.如:QFP、SOP 等. 2.6.2.平面引脚电极:引脚从部品下面平直伸出. 如:连接器、晶体管等. 2.6.3.内曲引脚电极:引脚从部品侧面伸出,向内伸卷曲. 如钽质电感、J 形部品等.
3.2 SMT 部分﹕
项次
内容
1
极性反
2
缺件
3
错件
4
多件
5
撞件
6
损件
7
锡尖
8
短路
9
冷焊
10
空焊
11
锡渣
12 锡珠(锡球)
13
多锡
14
锡不足
15
残留物
16
偏移
不良现象描述
缺点分类 主要 次要
有极性的零件方向插错(二极管,IC,极性电容,晶体管等)

PCB 板应有的零件而未焊零件者或是焊接作业后零件脱落
21
浮高(高翘)
浮高≧0.8mm,但不能造成包焊(跳线) 浮高≧0.2mm(排插,LED,触动开关,插座)

不能浮高,必须平贴(VR,earphone,五合一排插)
22
裂锡
零件脚与焊锡结合缝间有裂痕者

23 锡珠(锡球) 锡珠(锡球)直径>0.13mm﹐在 600 平方毫米数量>5 个﹐经敲击后仍存在者 ◎
2.7 无引脚部品. 2.7.1.晶体电极:部品两端面被镀成电极.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2.8 良好焊点: 2.8.1.要求: 2.8.1.1.结合性好:光泽好且表面呈凹形曲线. 2.8.1.2.导电性佳:不在焊点处形成高电阻(不在凝固前移动零件),不造成短路、断路.
2.8.1.3.散热性好:扩散均匀,全扩散. 2.8.1.4.易于检验:焊锡不得太多,务必使零件轮廓清晰可判. 2.8.1.5.易于修理:勿使零件重叠实装. 2.8.1.6.不伤及零件:烫伤零件或加热过久(常伴随有松香焦化),会损及零件寿命. 2.8.2.现象: 2.8.2.1.所有表面沾锡良好. 2.8.2.2.焊锡外观光亮且成凹形圆滑曲线. 2.8.2.3.所有零件轮廓清晰可见. 2.8.2.4.若有松香锡球残留,则须作清洁而不焦化. 2.8.3.形成条件: 2.8.3.1.正确的操作程序:手工作业时,应注意烙铁、焊锡丝的收放次序及位置. 2.8.3.2.应保持两焊锡面清洁. 2.8.3.3.应使用规定的锡丝并注意使用量. 2.8.3.4.正确使用焊锡器具并按时保养. 2.8.3.5.应掌握正确的焊锡时间. 2.8.3.6.手工作业时,应注意冷却前不可移动被焊物,以免造成焊点结晶不良,导致高电阻. 3.检验内容: 3.1.基板外观检查标准: 3.1.1.在任一方向,基板弯曲变形量:每 100mm 不可超过 0.75mm. 3.1.2.基板不可出现分层、气泡、裂痕及凹陷现象. 如有分层,只允许距离铜箔 1mm 以上开始轻微分离,不 允许从铜箔下开始分离;如有轻微凹陷,则应小于线路厚度的 30%. 3.1.3.经过焊锡后,允许保护漆起皱,但不可以脱落. 3.1.4.基板线路不可因铜氧化而发黑;基板上铜箔氧化不可. 3.1.5.非导线区域内的保护漆最多可脱落 5 点,每一点的面积都必须在 0.5mm 以内,各点相距须在 0.25mm 以上且距离导线 0.25mm 以上. 3.1.6.零件符号、印字不可印在焊点上. 3.1.7.基板上不可有油墨残渣、油污或其它异物. 3.1.8.基板不可因过热烧焦而变色;基板上不可有铜箔浮起. 3.1.9.基板上的锡渣或锡球不可造成任何短路,且外径小于 0.3mm. 焊接的部品上不可残留锡渣或锡球.
小于 0.13mm(5mil)。
X>1/2W
S<5mil
拒收条件
1﹑各接脚发生偏滑,且偏出焊垫以外的接脚 已超出接脚本身宽度的 1/2。
2﹑偏移接脚的边缘与焊垫外缘的垂 直距离小于 0.13mm(5mil)。
X≧0
Y≧T
允收条件
1﹑各接脚虽发生偏滑,但引线脚的侧面仍保 留在焊垫上(X≧0),
2 ﹑各接脚虽发生偏滑,脚跟剩余焊垫的宽 度,最少保有一个接脚厚度 T (Y≧T)。

PCB 焊垫上之零件与 BOM 料号不同者(使用了制造指示外的其它部品实装) ◎
PCB 焊垫上不需有零件而焊有零件者

PCB 焊垫上之零件被撞掉或引起假焊等

表面损伤>0.25mm(宽度或厚度)

露底材之零件

零件本体有任何刻痕,裂痕者

金属镀层缺失超过顶部区域的 50%

焊锡呈丝状延伸到焊点外,但不舆临近电路短路
2.2 MA----主要缺陷 单位产品的严重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2.2.1 产品性能降低。 2.2.2 产品外观严重不合格。 2.2.3 功能达不到规定要求。 2.2.4 客户难于接受的其它缺陷。
2.3 MI----次要缺陷 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2.3.1 轻微的外观不合格。 2.3.2 不影响客户接受的其它缺陷。
24
长度不符 零件脚太短﹐长度(标准 1.7mm±0.7mm)<1mm 零件脚太长﹐长度>2.4mm
◎ ◎
25
包焊
零件脚被锡覆盖未露出

26
零件倒脚 倒脚压住 PCB 线路或其它焊点﹐造成短路

颜色不符或严重刮伤

27
LED
本体破损

28
排线
大小板之连接排线过孔吃锡不饱满﹐排线上作记号或排线有烫伤 (for TEAC)
焊锡多出焊盘或零件的上锡面,在焊接表面形成外凸的焊锡点和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