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友谊圆舞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年友谊圆舞曲》。
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几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几个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舞曲风格的歌曲,写于1955年,由江山作词,陈天戈作曲。
整首歌曲为3/4拍,中速稍快,节奏轻快、跳跃,充满了圆舞曲的特点。
曲调十分欢快、流畅并有角色变换的反复。
因此从音乐形式与学习内容上来讲,本课属于“歌唱”这一教学领域。
通过学习歌唱作品,感受歌唱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圆舞曲。
2、能力目标: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团结友爱,热爱和平,珍惜友谊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准确,完整的完成歌曲。
2,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并能用这个规律表现歌曲。
四、学情分析
初一年纪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的过度期。
年龄大约在12-14岁左右,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音乐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已经具备识谱能力。
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更渴望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这时教师对音乐作品的讲解,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多种形式、手段以及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巩固、提高学生现有的音乐素养,扩大音乐的欣赏范围,并更加有意识的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课堂。
在变声期的学生,还要提醒保护嗓音。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初一年纪的学生认知领域和生活范围不断扩大,他们的体验感受和表现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他们对想象力与音乐形象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事物充满着新奇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律动法、情感体验法等多种方法,并以教授、引导、欣赏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一个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完成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音乐作品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有普遍的接触。
我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通过聆听、体验、对比、讨论等多种形式手
段来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进而使学生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
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这是一个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与享受音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兴趣和个性,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实践中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将围绕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1,组织教学,预热课堂。
课件出示一段3/4拍圆舞曲音乐,要求同学发现音乐节拍的特点。
这样的设计是让刚进入课堂的同学集中注意力,预热课堂气氛,为接下来的教授做准备。
2,情景导入,感受音乐。
播放圆舞曲视频《青年友谊圆舞曲》要求学生视听后,简单谈一谈音乐的风格特点、情绪。
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激发起兴趣,欢快的音乐和歌舞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使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中去,感受音乐,继而引出课题,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出示课题《青年友谊圆舞曲》,并简单的介绍歌曲、圆舞曲。
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
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淄河》、韦伯的《邀舞》等。
3,整体感知、引导掌握。
学唱《青年友谊圆舞曲》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结合作品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状况,我将分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①聆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全曲。
完整的聆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调动学生想要学习歌曲的主动性。
②跟琴模唱。
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小声的自主学唱歌曲,进行旋律的熟悉。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参与音乐,进一步的圆舞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也能对全歌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练习自然大调音阶—C大调。
这样的练习是为了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进行预热,以便更好更快的熟悉歌曲旋律。
③重难点突破。
完整的聆听一遍《青年友谊圆舞曲》,让学生自己跟着范唱音乐发现自己的错误,思考标出歌曲乐谱中较难的节奏以及对演唱情绪、气息的把握,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
课件出示,将歌曲的较难的节奏型标示出来。
要求学生用拍手的形式练习熟练。
并按照准确的节奏朗读歌词。
(边拍边读)
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迅速的熟悉歌词以及歌曲的较难的节奏型,为接下来的演唱做准备。
④学唱歌曲,纠正误区
学生跟随钢琴或者范唱跟唱歌曲。
当学生对歌曲掌握的较为熟练的时候,老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最后在完整的演唱整首歌曲,要求唱出活泼的情绪和节拍的韵律感。
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认知,在每一次的学唱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强化学习效果。
七、音乐表演
1,请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为歌曲编创简单舞蹈,并按2人一组进行表演。
2,将歌曲的演唱分为男、女、齐声的形式完整表演歌曲。
(要求运用活泼的情绪,3/4 拍子的特点进行演唱)
通过表演实践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同学的创造能力与想象力。
通过角色分化进行集体协作表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掌握歌曲的情绪,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与创造力。
3、思考总结
师生思考、讨论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团结友爱,热爱和平,珍惜友谊。
)
这样的设计,通过师生交流的方式掌握蕴涵在歌曲中的道理。
将音乐拓展到更高的领域,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表达的能力。
最后,老师在《青春舞曲》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