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加连减反思

连加连减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李慧芳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臵是比较重要的。

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

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

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
算受阻的现象。

所以在教学时:
1.创设情景学习连加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图画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学生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

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二是让学生讨论,说出怎样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地解决了运算顺序问题。

2.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
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数学课上让学生敢于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叙述图意时,让学生模仿老师说一说。

注意强化训练。

2.时间的安排上,还要更加合理化。

在学生说出我先算出8-2等于6,再用6减去2时,就应肯定学生的计算过程,不应该刻意强调非得说出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用前两个数的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减,一年级的学生在这样表达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时间在此环节上就浪费了,以至于练习做的少,巩固的不够。

所以在说说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