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学生教学切片显微图集
★
片号:7 胸腺 H.E染色 10×40 胸腺髓质内胸腺细胞较少,可见胸腺小体 (★)由呈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组成,中央细胞已退化。
a b
c
d
片号:8 脾脏 H.E染色 10×4 示被膜(a)、红髓(b)、白髓(c) 被膜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的小梁(d)。
★
☆
片号:8 脾脏 H.E染色 10×10 脾脏的被膜(★)由富含弹性纤维及 平滑肌的致密结缔组织组成,表面有间皮(↓)。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脾内形成 小梁(☆)。
片号:13 肾上腺 H.E染色 10×40 高倍镜下见网状带细胞成索状相互 吻合成网,细胞较小,核小,着色深,胞质嗜酸性。可见血窦内皮细胞核 (↑)。
片号:13 肾上腺 H.E染色 或团的髓质细胞组成。
10×40
肾上腺髓质(★)主要由排列成索
★
☆ 加垂体低倍图
片号:14 垂体
H.E染色
10×4
片号:18 空肠 H.E染色 (c),肌层(d)。
10×4
示绒毛(a),固有层(b),粘膜下层
★ ★
片号:18 空肠
H.E染色 10×4
图中见许多被切断的绒毛(★)。
片号:18 空肠 H.E染色 10×40 示空肠绒毛上皮吸收细胞(↑)和 杯状细胞(→)。上皮细胞间见散在圆形细胞核,为淋巴细胞(→)。
片号:5 大动脉 H.E染色 10×40 示大动脉内膜和中膜,见明显内皮细 胞核(←),内皮下层(结缔组织),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由弹性膜(↑) 组成,其间有少量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及平滑肌细胞。
b
a
加小动脉等
c
片号:5 大动脉 H.E染色 10×40 大动脉外膜结缔组织内见小动脉 (a)、小静脉(b)和毛细血管(c)。
a
b
片号:9
淋巴结
H.E染色
10×4
淋巴结髓质:髓索(a)、髓窦(b)
★
片号:6
淋巴结
H.E染色
10×10
示被膜下淋巴窦(★)
b a
片号:9 淋巴结 H.E染色 10×40 淋巴结髓质:示髓索(a)内含较多 蓝色圆形淋巴细胞,髓窦(b)内含星状的内皮细胞(→)、巨噬细胞(→) 及少量淋巴细胞(↑)。
片号:10 皮肤 H.E染色 大量颗粒(→)。
10×40
表皮的颗粒层染E染色 10×10 皮下组织为疏松结缔组织,可见 汗腺分泌部(a)、导管(b)、神经纤维束横切面(c)。
片号:10 皮肤 H.E染色 10×40 色呈椭圆形的触觉小体(→)。
示触觉小体,皮肤真皮乳头层内见粉红
心肌膜由大量心肌纤维组成,其间
片号:6 心脏 (→)。
H.E染色
10×40
心肌层:心肌纤维(纵切),可见横纹
片号:6 心脏
H.E染色 10×40
示斜切面(→)和横切面(↑)心肌纤维
a b c
片号:7 胸腺 H.E染色 10×4 胸腺外周有结缔组织被膜(a),可伸入 胸腺实质,把实质分隔为大小不等的胸腺小叶,小叶实质分为色深的皮质(b) 和色浅的髓质(c)。
片号:10 皮肤 H.E染色 10×40 示环层小体,皮下组织内见圆形或椭 圆形的环层小体(→),由多层扁平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
片号:12 甲状腺 H.E染色 10×4 甲状腺实质主要结构为大量大小 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甲状腺滤泡,滤泡腔内含红色胶体状物质。
★
片号:12 甲状腺 H.E染色 10×40 甲状腺滤泡壁是单层排列的甲状腺 滤泡上皮细胞(↑),细胞核圆形、居中;滤泡上皮细胞之间或滤泡之间见 滤泡旁细胞(→),体积较大,胞质染色浅。滤泡腔内红色胶状物为碘化的 甲状腺球蛋白(★)。
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b c
a
片号: 14 垂体 H.E染色 10×40 示腺垂体内大量无细胞轮廓的嫌色细 胞(a),胞质染成鲜红色的嗜酸性细胞(b)及数量较少而胞质染成紫蓝色的 嗜碱性细胞(c),细胞团之间有丰富的血窦(↑)。
片号:14 垂体 H.E染色 10×40 神经垂体由大量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 胶质细胞组成,镜下似结缔组织,可见染成红色,大小不等的团块,即赫令体 (↑)。
a ★ b c ☆
d
片号:10 皮肤(指皮) H.E染色 10×4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 (☆)组成。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角质层(a)很厚;真皮分为乳头 层(b)和网状层(c);真皮下方为皮下组织(d)。
a b
c d
e
片号: 7 皮肤 H.E染色 10×10 皮肤表皮可分为角质层(a)、透明层 (b)、颗粒层(c)、棘层(d)和基底(e)。
片号:16 十二指肠 H.E染色 10×40 可见切成纵切面或斜切面的小肠腺 染色较深,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干细胞及潘氏细胞组 成,内分泌细胞和干细胞较少,镜下一般不易分辨。
片号:17 十二指肠 浅,为粘液性腺。
H.E染色
10×40
十二指肠腺位于粘膜下层,染色较
a
b c d
a b
c
片号:8 脾脏 H.E染色 10×10 脾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细胞聚集在中央动脉 (↑)周围组成,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a)、淋巴小结(b)、边缘区(c)。
★
☆
片号:8 脾脏
H.E染色
10×40
示白髓内中央动脉(★)、动脉周围
淋巴鞘(☆)。
☆ ★ ★
☆ ★
☆
片号:8 脾脏 H.E染色 10×40 示红髓内脾索(★),含较多蓝色圆形的 淋巴细胞;脾窦(☆),为大小不等的腔隙,由杆状内皮围成,内皮细胞核(↑) 为圆形,排列整齐,突向管腔。
示胃壁粘膜层(a)、粘膜下层(b)、
★
片号:16 胃 H.E染色 10×10 胃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 上皮下陷形成胃小凹(→),是胃底腺的开口处,固有层内有大量的纵切或斜切 的胃底腺(★)。
片号:16 胃 H.E染色 10×40 示胃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 细胞核椭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在H.E染色切片中因颗粒 溶解而着色淡呈透明状。
☆
片号:2 有髓神经纤维(坐骨神经纵切面) H.E染色 10×40 图中可见 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纤维节,即郎飞节(→),神经纤维中间有一染色较深的轴 索(↑),其周围染色浅,呈泡沫状的为髓鞘(☆)。
片号:3
脊髓
镀银染色
10×4
片号:3 脊髓 镀银染色 10×40 图中多极神经元胞体及突起内见棕色 细丝状神经原纤维;胞体周围可见突触(↑)。
☆
☆
片号:20 阑尾 H.E染色 粘膜肌层薄而不明显。
10×10
阑尾固有层含少量大肠腺(☆),
a
b
c
片号:21 结肠 H.E染色 10×4 及肌层(c),粘膜肌层(↑)明显。 示结肠粘膜层(a)、粘膜下层(b)
★
片号:21 结肠 H.E染色 10×10 结肠没有绒毛,粘膜上皮向固有层下陷 形成大量肠腺(★),含大量杯状细胞。
片号:4 中静脉 H.E染色 性膜,肌层较薄。
10×40
中静脉与中动脉比较,没有明显内弹
★ ☆
片号:5 大动脉 H.E染色 10×10 大动脉内膜的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 厚(★),有大量弹性膜和少量平滑肌。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可见小 血管。
*图中见深染的两道红色痕迹(↖),是制片过程组织切片没有完全摊开所致。
a b c
片号:17 十二指肠 H.E染色 10×4 图示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内染色较深 的小肠腺(a),平滑肌构成的染成红色的粘膜肌层(b)及粘膜下层染成较浅色 的十二指肠腺(c)。
★
片号:17 十二指肠 H.E染色 10×10 十二指肠的绒毛,上皮为单层柱 状上皮(→),可见染色浅呈空泡状的杯状细胞(↑),中轴为疏松结缔组织 (★)。
★ ☆ 片号:4 中动脉 H.E染色 10×4 中动脉管壁厚,管腔较规则,管壁 依次分为三层,即内膜(→)、中膜(★)及外膜(☆)。
片号:4
中静脉
H.E染色
10×4
中静脉管壁薄,管腔不规则。
▲
★
片号:4 中动脉 H.E染色 10×40 中动脉内膜由内皮(→)、薄的内皮 下层、内弹性膜(↑)构成。内弹性膜为一条粉红色的粗线(▲),呈波浪状, 是内膜与中膜的分界线;中膜厚(★),由多层环形平滑肌组成,可见紫蓝色 呈梭形的平滑肌细胞核。
c
b
a
片号:1 脊髓 H.E染色 10×4 脊髓横切面的中央部分呈蝴蝶形,为灰质 (a),其中央有中央管(b),周围部分为白质(c) 。灰质色深,可见不同形态 的神经元;白质色浅,由神经纤维构成。
★
片号:1 脊髓
H.E染色
10×4
脊髓灰质前角(★)见体积较大的神经元(↓)。
b a
片号:1
脊髓
H.E染色
10×10
脊髓灰质(a)和白质(b)的区别。
★
★
片号:1 脊髓 H.E染色 10×40 脊髓灰质前角内的有多个神经元,胞体内 有一染色较浅的圆形细胞核(→),核仁色深且清晰,胞质内嗜碱性块状或颗粒 为尼氏体(←),神经元的突起常被切断(★)。
片号:2
有髓神经纤维(坐骨神经纵切面)
H.E染色
10×10
a
b c d
e
片号:13 肾上腺 H.E染色 10×4 肾上腺表面为富含脂肪细胞的结缔组 织被膜(a),实质分皮质的球状带(b)、束状带(c)、网状带(d)和髓质 (e)。
a
b
c d
片号:13 肾上腺 H.E染色 10×10 网状带(c)及浅紫篮色的髓质(d ) 。 示球状带(a)、束状带(b)较厚、
☆
★
片号:6
淋巴结
H.E染色
10×4
淋巴结皮质(★)、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