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1
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各种冰碛物堆积而 成的高低起伏的丘陵状地貌
大陆冰川形成的冰碛丘陵规模大,高度大,而 山岳冰川小
2
终碛垄:分布于冰舌前端的弧形垄岗,内侧 缓,外侧陡
终碛垄可能会受到后期流水的切割,成为一系列 孤立的小丘
3
侧碛垄:在冰川两侧边缘,大量的碎屑物堆 积而成的长条状堤岗
4
鼓丘:由冰砾泥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主 要分布于大陆冰川中,山岳冰川中少见。 鼓丘内有时含有基岩核心,形如羊背石,两坡不 对称,迎冰坡陡,背坡面缓,含泥量较高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固态水库,补给水源, 对农业生产意义巨大;危害:滑坡、沉陷、隆起 和泥石流等工程地质病害,大规模的冰川进退影 响气候、水系、动植物分布以及海面升降、地壳 均衡运动等
地球上冰川的分布

目前全球冰川面积约为1550 ×104 km2 ,占陆 地总面积的10%以上。冰川总体积(2400 — 2700)×104km3 。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冰川最集中的地区,冰盖面积 约1260 ×104 km2 ,包括四周的边缘冰棚,则 为1320 ×104 km2 。冰盖平均厚度为2000m , 南极冰层最厚达4267m。北极地区包括格陵兰岛、 加拿大极地岛群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冰川总面 积约200 ×104 km2 ,其中格陵兰冰盖面积即达 173 × 104 km2 ,巴芬岛上的巴伦斯冰帽面积 达5900 km2 ,得文岛冰帽面积超过15500km2 。
主,背冰面挖蚀作用强,坡度较陡,表面坎坷不 平,横剖面呈椭圆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
羊背石
羊背石示意图
羊背石(博格达峰北坡)博格达峰是东部天山第一高峰,博格达
山最早隆起于晚二迭世,在中生代和早第三纪遭受剥蚀夷平,在喜马拉雅运 动中再次隆升为雄伟的山峰。 峰区基本保持原始自然景观。该峰已对外开放,成为新疆对外开放的15 座山峰之一。
山谷冰川。低于雪线流入山谷的冰流,叫做冰舌。 盆与周围山坡的粒雪原常常连成一片。
山谷冰川:山谷冰川有单式、复式、树枝状
和网状几种,各有自己的形态特征,并分别代表 山谷冰川演化的不同阶段。

没有支流汇入的山谷冰川,称为单式山谷冰川; 只有一两条支流汇入的山谷冰川,称为复式山 谷冰川,两者又可合称阿尔卑斯型山谷冰川; 有较多支流汇入,在平面上状如树枝的山谷冰川, 称为树枝状山谷冰川;而支流极多,主支冰川 相互交织,形如蛛网者,则称网状山谷冰川。 所以又叫做喜马拉雅型山谷冰川。

(2)冰斗冰川:发育在冰斗中的冰川,面积大 的可达10平方公里以上,小的不足1 平方公里。 冰斗是一个形似围椅状的积雪洼地,冰斗由三个
部分组成:陡峭的后壁、凹陷的冰斗底、出口处
高起的冰坎,其底部的高度与雪线位臵相当

(3)山谷冰川: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雪线下
降,补给增加,冰斗冰川溢出冰斗进入山谷形成 它和两侧谷坡的界限很分明,而雪线以上的粒雪
冰斗冰川
横断山脉
山谷冰川
祁连山七一冰川
云南梅
2.大陆冰川 大陆冰川曾经占据很广阔的面积, 但目前只发育在两极地区。由于面积和厚度都
很大,冰流不受下伏地形影响,自中央向四周
流动。冰流之下常掩埋巨大的山脉和洼地。南 极和格陵兰岛的冰川就是大陆冰川。大陆冰川 中央为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因外形凸起呈 盾状或饼状,又称冰盖或冰盾
雪线位臵最高处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两个亚热 带高压带。这两个高压带同赤道带的温度差别并 不显著,降水量却相当悬殊,亚热带高压带降水 量的急剧减少,使雪线上升到最大的高度。 南美20 °—25 °间的安第斯山雪线高达6400 米,是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 山地北坡雪线比南坡低。我国祁连山南坡雪线在 4700 —5000 米,北坡仅约4400 —4600 米,表 现了地形的影响。但是地形不仅影响温度,也影 响降水分布,如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致使南坡多雨,雪线为 4400 —4600 米,北坡降水量很少,雪线上升到 5800 —6000 米。这就是为什么喜山南坡雪线位 臵比北坡低的重要原因
带这些岩块进一步锉磨岩床,使冰床加深。岩石 表面出现磨光面、刻槽、擦痕。冰川擦痕多呈钉 头形,即钉头鼠尾特征,头部粗而深,代表冰流 来向。
二、冰蚀地貌
1.冰斗、刃脊和角峰 位于雪线位臵以上 (1)冰斗:与雪线位臵相当,原因:这里冻融 作用比较频繁,容易形成冰川与冰蚀地貌


(2)刃脊:山岭的相对两坡发育的冰斗后壁相 互靠拢所形成的十分尖锐的锯齿状山脊
南极冰盖
南极冰盖
海螺沟冰川冰瀑
海螺沟在四川甘孜境内,四川最高峰贡嘎山峰的(东坡)脚下,冰川的位置只有海 拔3000多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为数极少的低纬度、低海拔现代冰川之一,距成 都282公里。
冰舌融水
高大的冰塔林
绒布冰塔林
冰川融水
南极
冰川的演化 思考:BP129图中由A-B-C,表 示冰川的前进还是衰退? 依据冰川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类。根据冰川的动力 活动性可以划分为积极冰川、消极冰川和死冰川; 以冰川温度状况为依据可划分温冰川和冷冰川两 类,等等。 温冰川除表层在冬季可以暂时变冷外,整个冰川 厚度大致接近于压力融点,冰内包含液态水,这 种融水湿润基床后,可促进冰川冰的滑动,因而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冰川运动速度较之冷冰川 要大。冷冰川深部缺乏融水,冰川和它所覆盖的 基岩冻结在一起,这就直接影响了冰川移动的速 度,削弱了它的侵蚀力量。
山岳冰川
冰斗冰川 山谷冰川 山麓冰川 平顶冰川
大陆冰川

1.山岳冰川 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山区,由于雪 线较高,积累区不大,因而冰川形态受地形 的严格限制。山岳冰川按形态又可以分为:

(1)悬冰川:山岳冰川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冰
川。悬冰川依附在山坡上,面积通常小于1
平方公里,对气候变化的反映十分灵敏。
悬冰川
三、冰川的运动
形式 因重力作用产生的塑性变形
基地部位的块体滑动(主要)
冰川厚度(雪线附近最厚) 影响冰川 冰床坡度 冰舌的表层、垂向方向 补给区 下部>上部
速度的因素
不同部位
不同时间
不同规模的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敏感性不同
四、冰川类型及其演化
按照冰川的发育规模、运动性质及所处 的地貌条件,把冰川分为山岳冰川、大陆 冰川两大类 悬冰川 冰 川 类 型
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冰川和冰缘地貌发育的条件:高纬度和高山地区, 气候寒冷,年均温在0℃以下,地表常年积雪易 形成冰川和冰川地貌或冻土地貌 分布:世界冰川1.55*107km2,占1/10,多年冻土 占24%,中国二者合计225* 104km2,占23%

•意义:现代冰川是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占85
第三节
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
一、冰川的搬运与堆积
冰碛物的概念:凡是被冰川搬运的物质统称为
冰碛物,其中巨大的砾石叫做漂砾
冰川的搬运能力特别强大,可将成千上万吨的
岩石搬运到千里之外,如斯堪的纳维亚冰盖-- 英国、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地。喜山冰川搬运 的漂砾直径达到28m,西藏东南部的山谷冰川将 花岗岩漂砾逆坡抬高200m
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 主要因素。 多年积雪的形成要求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长 期保持在0 ℃以下。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具 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和自平地向高山递减的 规律,所以低纬地区雪线位臵比较高,高纬 和极地雪线位臵则比较低。

温度:尤其是夏季气温 降水:负相关
正相关
如:处于西风带的亚欧大陆中纬山地,阿尔卑斯 山--高加索山脉--天山 雪线越来越高

冰碛物的分类
表碛
支冰川 侧碛 侧碛 侧碛
支冰川
里碛
中碛
侧碛 支冰川
侧碛
底碛 终碛 注:大陆冰川只有底碛和终碛
中碛 主冰川
堆积作用:
冰川消融时,各类冰碛物就会在相应位臵上坠 落,堆积成各种地貌 冰川堆积物结构疏松,没有层理,无分选,大小 混杂,由细小的泥沙与巨大的漂砾混合而成,又 称冰川泥砾
二、冰碛地貌

A 蛇形丘:为大陆冰川之下的冰水堆积地貌,是 一种狭长而曲折的高地,蜿蜒伸展如蛇形,故名 蛇形丘。 蛇形丘两坡对称,丘脊狭窄。大的蛇形丘长达 数十公里,有的还爬上高坡。 成因: 一是冰下隧道沉积说,主要是冰下河道中的沉 积,当冰川融化后,沉积物便显露出来,成为蛇 形丘。组成物质几乎全部是大致成层的砂砾,偶 夹冰碛透镜体。蛇形丘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地区。 二是冰水三角洲沉积说,上游为冰下隧道沉积, 下游为隧道口外的三角洲沉积
亚洲冰川面积共114000 km2 ,主要分布在 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青 藏高原、天山和帕米尔。其中我国冰川面积 共57000 km2 ,恰占亚洲冰川面积的 50%。 北美洲冰川面积共67000 km2 ,主要分布在 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地区。南美洲冰川面积约 25000 km2 。 欧洲8600km2 ,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 阿尔卑斯山。大洋洲1000 km2 ,主要分布 于新西兰。 非洲是全世界冰川最少的大陆,冰川面积只 有23 km2 。这是由于非洲大陆纬度低,气 温高而降水少,雪线位臵高所致。
鼓丘景观
三、冰水堆积地貌

1 概念:冰水是冰川的融水。冰水堆积地貌 主要是冰融水对冰碛物进行再搬运和再堆积而 成,因此冰水堆积物有冰川作用的痕迹,还有 流水作用的性质。堆积物具有一定的分选性, 磨圆度和层理。

2 类型 冰水堆积地貌主要有蛇形丘、冰砾埠、 冰砾埠阶地、锅穴、冰水扇、冰水平原、冰湖 三角洲等 、季候泥等。
冰碛物增加,能量消耗多,侧蚀能力降低 阶地面和岩坎三部分组成;岩坎和冰蚀盆是冰川 沿着岩性软弱或断裂解理面侵蚀而成
冰川谷纵剖面呈阶梯状下降,每个冰阶由冰蚀盆、

(2)悬谷:在主支流冰川相互汇合处,支冰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