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


1
一、雪线 长年积雪的下线。雪线处的 年降雪量等 于消融量,二者平衡。是为气候雪线。冰 川形成在雪线以上。雪线高度受以下条件 影响: (1)温度——长期保持在零度以下,低 纬度雪线位置高,高纬度反之。
2
• (2)降水量——降水多雪线低。赤道附 近的雪线比副热带高压带低,说明温度 的影响没有降水大。海洋性气候区降水 多,雪线低。如南半球海洋面积大,雪 线高度比北半球同纬度低。
碛。地貌上为起伏的冰碛丘陵。 • 侧碛堆积称侧碛堤;种碛堆积称中碛堤; • 终碛堆积称终碛堤。
12
• 第二节 冰川地貌 • 一、冰蚀地貌 • 1、冰斗、刃脊和角峰 • 冰斗——位于冰川源头的园椅状洼地,三面陡
峭一面开口。 • 刃脊——相邻冰斗扩大,冰斗壁后退,之间的
山脊似刀刃,两坡陡峻脊部尖薄。 • 角峰——三个或三个以上冰斗后壁交汇的山峰,
流速大(2000m/a),坡度缓,冰层挤压加厚 形成压缩流,流速小(20-100 m/a )。 • 横向上,中央快两边小;纵向上,上快 下慢。
9
• 冰川末端因冰舌消融速度变慢。 • 五 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 • 1、冰川的侵蚀 • 拔蚀——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与冰川
冰冻结在一起,然后在冰川移动时被拔 起带走。 • 磨蚀——象刨子一样进行刨蚀。 • 2、冰川的搬运
峰高顶尖。
13
• 2、冰川槽谷(冰川谷,U形谷)——谷 底宽畅两坡陡立,是冰川侵蚀形成的谷 底。
• 3、羊背石是基岩受到冰川侵蚀形成的孤 立石质鼓包小丘。形状似伏在地面的羊 背。迎冰面平缓有檫痕、磨光面,背冰 面因受侵蚀,面坎坷不平,陡。
14
• 二、冰碛地貌 • 基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 • 第三节 冰川地貌组合与发育 • 一、冰川地貌组合 • 山地冰川地貌组合:垂直分带明显,雪线以上
• (3)地形——雪线高度受坡形和坡向影 响。喜山南坡降水多,雪线低(4400- 4600m)北坡为5800-5900m.
3
• 南坡向阳融雪快雪线高。如天山南坡为4200m, 北坡3900m。
• 因此,有一个地形雪线的概念,它是地面实际 可见的雪线,是在上述条件下山坡上终年积雪 不化的最低线。
• 二、冰川形成过程 • 新雪(密度0.01-0.1 g/cm)——雪花晶粒凝结成
10
• 岩石碎屑进入冰川体叫冰碛物。分布在 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在冰内的叫内碛, 位于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在冰川边缘的 叫侧碛,两条冰川汇合后侧碛合并成中 碛,冰川稳定时期在冰川末端(冰舌前 进的前方)的堆积物称终碛。终碛可以 指出冰川停滞的位置。漂砾
11
• 3、冰川的堆积 • 冰川消融后的堆积 • 表碛和内岳冰川发展 成,冰量大,经山谷达到山麓后继续向 外漫流,甚至可覆盖大片山前平原和洼 地,进一步还可能发育成大陆冰川。因 而它是山麓冰川和大陆冰川之间的过渡。
8
• 四、冰川运动 • 流速慢,年数十至数百米。 • 由内部挤压和表面拉张形成。 • 沿程流向上,坡度大则冰川形成拉张流
17
• 冰川来临——支流先发育小规模冰川— —大的河谷发育冰川——角峰、槽谷等 冰川地貌发育——山峰变尖、山脊变 窄——流水长期改造——地形浑圆,可 能又恢复冰川前的地貌。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谢谢
29
粒雪(密度0.4-0.7g/cm)——密度加大成冰川 冰(0.84 g/cm)——缓慢变形和流动——冰川。
4
• 冰川即指由积雪形成的运动的冰体,分为源头 的粒雪盆和流出的冰舌两部分。
• 三、冰川类型 • 冰川按其形成、形态、地理分布和性质的分类。 • 1、按形成的气候条件分: • 海洋性冰川——在海洋性气候下形成的冰川。
为冰蚀地貌(角峰、刃脊、冰斗);雪线以下 到终碛堤为冰蚀-冰碛地貌(槽谷、侧碛堤和 冰碛丘陵);冰川末端是冰碛地貌(冰碛堤); 终碛堤外是冰水扇和冰水冲积平原。
15
• 大陆冰川地貌组合:水平分带明显,以 终碛堤为界,堤内冰碛地貌,堤外冰水 堆积地貌。
• 二、冰川地貌发育 • 冰斗代表雪线的高度,同一冰期同一坡
向的冰斗其高度大致相同,如果在同一 坡向有不同高度的冰斗,说明有多次冰 期。
16
• 在多次冰川作用的山地有上下叠套的槽 谷,第二次冰期形成 的槽谷发育在先期 槽谷中,若规模不及先期则在老槽谷中 有新终碛堤;反之,则破坏老终碛堤。
• 终碛堤是每次冰川活动的最低位置,如 果冰川前进,可能破坏先期终碛堤;若 后退则在老终碛堤内分布规模较小的终 碛。
成的流动和消亡的冰川。我国西部的现 代冰川属于此类。
6
• 大陆冰川——在两极发育。面积及厚度 大,覆盖大片陆地,中心突起,向四周 降低,形似盾,又叫冰盾。如格陵兰冰 盖平均厚1500m,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 平顶冰川——在平坦的山脊或山顶面上 发育的冰川。象白色的帽子盖在山顶, 又称冰帽。厚度不大,冰川上层是粒雪, 下层是冰川冰。天山、祁连山有分布。
气候潮湿,降水多,雪线低,冰川活动强地质 作用明显,侵蚀力强。冰温高也称暖性冰川。
5
• 大陆性冰川——在大陆性气候下形成的 冰川。气候干燥降水少,雪线高,冰川 活动性弱,地质作用较弱,堆积地形比 侵蚀地形发育。冰温较低为冷性冰川。
• 2、按冰川的形态、规模和所处的地形分: • 山岳冰川——又称高山冰川,在山区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