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传播学》主编:李彬

《大众传播学》主编:李彬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指导
一、适用的教材:
文字教材为:《大众传播学》主编:李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复习要求: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其他了解
第一章:绪论
1、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2、信息、传播、社会传播、信息社会及传播学等概念。

3、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

4、传播的两大学派及其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符号的概念和功能。

2、符号与象征符的概念及其二者的区别。

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及功能。

4、意义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类型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2、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的主要内容。

3、施拉姆的传播模式的主要内容。

4、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

5、人内传播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6、人际传播的概念
7、群体与群体传播的概念。

8、组织传播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第四章: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的概念及其特点。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着重掌握几种主要的代表性的观点)。

3、信息环境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
1、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

2、新媒介的发展趋势。

3、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及作用。

4、媒介控制的概念及主要环节或因素。

5、集权注意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内容。

6、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的重要内容。

7、我国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1、大众的概念。

2、受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3、“受众即市场”观点的意义和局限。

4、受众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基本权利。

5、受众的需求与满足的主要内容。

6、受众媒介观念的主要内容及我国受众接触媒介的情况
第七章:大众传播的效果
1、传播效果的主要内涵。

2、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

3、“子弹论”的含义。

4、“有限效果论”的主要内容。

5、“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的含义。

6、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

7、“休眠效应”的含义。

8、“一面之词”与“两面之词”的含义。

9、“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

10、“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

11、“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12、“知识沟”和“传播效果沟”的含义
第八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1、国际传播的概念及内容。

2、全球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功能。

4、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结构的不平衡及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5、信息主权的含义和内容:信息主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6、文化帝国主义的性质和特征。

第九章: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法的主要类型。

2、问卷的基本结构。

3、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4、内容分析法的含义、应用和步骤。

5、控制实验法的含义、特点、原理及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