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章节题库-第十章至附录【圣才出品】

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章节题库-第十章至附录【圣才出品】

第四讲批判学派第十章批判学派(上):鸟瞰一、名词解释1.芝加哥学派(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他们在关于人的行为问题上反对本能论观点,提倡社会互动理论。

代表人物有帕克、米德等。

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如下:①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对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而言,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②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③该学派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他们强调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④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等。

2.李普曼(清华2013、2010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李普曼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

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和“刻板成见”(stereotype)。

3.库利(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库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他设了《传播》一章,从传播的概念、传播的意义和重要性、传播与人际关系、传播的社会心理功能,到印刷媒介与近代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等,对传播的许多重要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

从这个意义上年,库利是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最早进行了理论化尝试的一位重要学者。

库利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一是“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二是“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

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

库利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这与他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4.拉斯韦尔(四川大学2011年研;厦门大学2006年研)答: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

他是宣传分析方法的创始人,在传播内容与效果研究方面贡献重大。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②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并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后者则为赖特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③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拉斯韦尔的主要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宣传、传播与公众舆论》、《世界传播的未来:质量与生活方式》、《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等。

5.拉扎斯菲尔德(华南理工2011年研;南京大学2008年研)答:拉扎斯菲尔德是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选举研究学者,传播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与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和霍夫兰并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

他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

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

其著作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6.施拉姆(人大2013年研;湖南大学2010年研)答:威尔伯·施拉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称“传播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并创立传播学,这是其最大的功绩。

1949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是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

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授予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他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了众多知名学者,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7.阿多诺(T.W.Adorno)(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北大2007年研)答:阿多诺(T.W.Adorno)是德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931年,阿多诺加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后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其他成员一起流亡美国。

1941—1948年,阿多诺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社会分化研究规划组织的负责人之一。

1949年,他以社会学教授身份返回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并从1958年起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直至逝世。

其主要著作有:《启蒙的辩证法》(1947,与M.霍克海默合著)、《权威主义人格》(1950)、《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等。

8.葛兰西(南开大学2005年研)答: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在《狱中笔记》中最早将“霸权”一词作为社会分析的一个主概念加以使用。

葛兰西把现代国家的形成看作是做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装置”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合意”或“同意”的组织化过程而维持统治的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它将吸收政治社会而形成新型的国家。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

它给文化研究包括大众文化研究带来了崭新的启示意义,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大众文化要么褒扬要么贬抑的看法,使得人们以新的视角去反思大众文化,重新界定大众文化。

9.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hegernony)理论(北大2011年研)答:“文化领导权”理论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葛兰西提出的理论。

其内容是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从而最终获得政权。

按照葛兰西的理论,领导权的建立和破坏不像阶级力量冲突那样展现,而是看不见地、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每个人意识中的观点和意向。

葛兰西指出,“文化领导权”的实质是要为某个统治阶级提供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及“合法性”因素,其中心环节是要争取被统治者的自发同意和拥护,其主要手段是对全社会实行文化、精神、政治的领导,通过长期渗透和潜移默化,从而广泛播撒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

10.框架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框架理论(北京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学家E.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明确为框架做出定义:“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即框架(frame)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framing)对新事物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媒介框架”(media frame)和“新闻框架”(news frame)两个学术概念。

框架概念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后得到广泛的应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最高和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11.历史意识答:历史意识是指人类对自然、对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本质的认识。

人类的历史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能力。

这种能力逐步发展为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

正是这种特有的认识历史、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使人类自己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愚昧向文明进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自然、成为自然界的精灵,是从历史意识的萌芽开始的。

12.审美意识答:审美意识是指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

包括人的审美感觉、情趣、经验、观点和理想等。

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的水平有关,并受社会制约,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

在当代,审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相互渗透作用更加强化。

审美意识是人类保护环境的一种情感动力,促进了环境意识的发展,并部分地渗入到环境意识中成为一方面的重要内容。

13.知识考古学答:知识考古学是指揭示各种知识、各种言说、各种话语在其形成过程中所体现、所隐含的权力背景(不仅仅是政治权力)的学科。

按照福柯的理论分析,任何知识都是人的言说,而任何言说都体现着特定的权力意向和权力关系。

福柯把这些言说统称为“话语”。

依据他的考察,话语权就是统治权,知识的意志就是权力的意志。

14.公共领域(北邮2013年研;清华大学2013年研;人大2011年研;暨南大学2011年研;北大2010年研)答:公共领域是指一种概念上的、存在于社会中的“空间”,这种空间位于私人生活领域以及倡导自身目标(有时也是公共的)的机构与组织之外。

在这个空间中,导致民意形成的公共联系和公共辩论是存在的,这些又可以导致政治运动和政党的形成,以监督私人利益。

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其核心概念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成为欧洲主流政治话语的一部分,欧美各国学者的专题性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公共领域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受到高度审视。

现在,媒介可能是公共领域的主要机构,而公共领域的品质则有赖于媒介的品质而定。

从极端方面看,特定的媒介结构倾向,包括集中、商业化与全球化,都会对公共领域产生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