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中感悟,在体验中升华
——《统计》教学案例
新河街学校谈小玲
【教学设计说明】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中,教师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将学生带入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情境,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一步体会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十分自然的进行了情感教育,进而使学生在“格子不够”的认知困惑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指向“1格表示2个人”这一新知的前沿。
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从事数学探索,进行数学交流,开展数学操作,在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以一当多”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索重点:1格表示2个单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过河3种方法卡片。
学具准备:过诃3种方法卡片、统计图表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见见它?
(课件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数学小灵通,来自数学王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数学王国游玩,我还特意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智慧星,你们有信心去克服困难勇夺智慧星吗?(多媒体引入情境:数学王国在小河的对面,河上架起了一座七彩桥,河中央停着手划船,河上还架着一座木板桥)
(课件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你们都喜欢用哪种方法过河呢?
师:河对面就是风景优美的数学王国了,可惜被小河挡住了去路,不过没关系,过河的方法也很多,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的三种过河方法中选出最喜欢的一种投在票箱里。
(学生活动)
师:你猜,我们班喜欢哪种方法过河的人最多?你们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学生讨论,引出课题:统计)
二、探索新知
1、收集整理数据
(1)请学生选择记录符号
记录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交流、汇报)
(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
师:谁来念过河方法的卡片?谁来黑板上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纸上记录。
(学生活动)
2、制作统计图表
(1)完成统计表
有和黑板上记的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有人数一致)
我们已经把喜欢的过河方法人数统计出来了,赶快把统计的结果让数学小灵通看看。
(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我,我,我不大明白,到底喜欢哪种过河方法的人数最多呢?
(2)探索完成统计图
●尝试
师:数学小灵通好象看不懂统计表,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它一眼就能看明白?(出示统计图方格纸)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数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
●探讨
格子不够该怎么办?请每组的几个同学研究研究。
(小组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
(演示)一格表示两个人,两格表示几个人?三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种方法行吗?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表上再来画一画。
(学生活动)
●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注意单数的画法)
师: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
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
3、看图提出并回答问题
师:让我们赶快把统计图拿给数
学小灵通看看。
(1)(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这下,我一眼就看明白了。
数学小灵通看明白了,你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学生汇报)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汇报)
(电脑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同学们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这颗智慧星是属于你们的!
三、巩固深化
(1)(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请同学们跟我来,一起进入风景如画的数学王国吧!(课件情境进入气象站,气象站的主人为聪聪)
(2)(课件演示聪聪的话)欢迎进入气象站,来到我们数学王国首先得让你们好好了解我们这儿的天气情况,这是数学王国2004年12月份的天气情况统计表。
(3)师:同学们,气象站的用处还真不小吧,可以帮助我们提前知道天气情况,聪聪用“正”字图记录了去年12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根据“正”字图填写好了统计表,再画统计图,以便更清楚的了解天气情况。
(学生活动)(4)看着这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学生汇报)
(5)刚才我们完成了气象站里的统计问题,现在我们来听听气象站的管理员聪聪对我们的评价吧!(电脑演示聪聪的话,并获得一颗智慧星)
四、课后延伸
(1)师:你们一个个真不愧为小小统计员,下面让我们继续游玩吧!(情景进入秋收园,秋收园的主人为明明)
(2)(课件演示明明的话)欢迎进入丰收园,这个季度丰收园里的水果有香蕉、苹果、菠萝、西瓜,我要把最新鲜的水果摘下来送给你们,可我还不知道你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呢?
(3)师:请小朋友们在课后把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统计一下,根据大家统计的结果明明就知道哪些水果可以多摘哪些可以少摘了,这样大家就都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了!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用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组织活动。
目的是引起学习兴趣,组织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提供学习背景和数学素材。
第二层次,数学化。
分析提取活动中的有关数据,在一定的坐标位置上显示这些数据,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第三层次,统计图表能告诉我们什么?借助统计图表对学生进行概率、统计思想的启蒙教育。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启示: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此课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从学生
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素材引入新知,赋予抽象的教学知识于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舒心。
数学课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真正达到了”寓乐与教”。
(二) 知识建构主体化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
在此课教学中,我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组织、引导、帮助、促进等作用,促进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以一代二”的特色方法时,我没有给学生现成的方法,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孩子在互相讨论中认识到可以接着往上涂,或涂在傍边。
那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好?在争论中,孩子认为往上涂有碍美观,涂在旁边看不请是谁的,各有缺点。
于是孩子想探求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只有经历了主动建构的过程,才能更深刻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三)思想教育深刻化
现代教育提倡学科整合,数学课不再是干巴巴的论理课。
只有融入思想,才会有灵魂。
只有浸入情感,才会有心灵碰撞,也只有这样数学课才会变得鲜活而且富有灵气,有着挥之不去的魅力。
本课时对数学学科与思想教育学科整合作了有效的尝试;学生与情与景各抒己见,畅抒胸怀。
学生真正得到了一次品质教育的洗礼,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预设与生成
在这堂课试教时,由于个人缺乏经验按照预设方案忠实地加以实施,限制了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
课堂教学中对难点”以一代二”的突破造成了困难。
课堂难免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后来加以以上改进,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反而变得水到渠成。
这使我深刻懂得数学教学不能过分拘泥与预设固定不变的程式。
应当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真正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