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所属分院:会计金融分院
制定人:危磊
合作人:周剑华
制定时间: 2014-9-15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统计学原理及实务》是会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为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提供方法论。
除此之外,该门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以便学生获得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
能力目标:
通过统计调查和整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等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学生能运用所学相关统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根据国家《统计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处理包括统计图表、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水平指标分析、速度指标分析、因素分析、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业务。
最终使得学生所学的技能整合成类化经验,真正成为技能型人才。
知识目标:
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统计学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处理统计基本业务的能力。
通过实训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统计工作的过程。
让学生首先学会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计算分析资料,最后撰写分析报告。
从而使学生对统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得到一个全真认识,使学生掌握统计分析方法,提高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调查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统计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诚实、严谨、细心的治学态度
●逐步树立运用统计参与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课程进程表
六、考核方案
1、考核评价及方式
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学生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结构分数制,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20%+期中成绩×50%,其中:
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以量化为准,具体衡量指标为平时作业的完成态度、次数和质量,上课听讲、发言以及给老师提教学意见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
期中考试考核方法:以布置的统计调查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为准,视调查完成的质量好坏,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
期末成绩考核办法:采用无纸化考试系统,电脑自动评分,所考内容以课程为中心,以上课所讲和所要求的内容为主。
评价分值见下表:
2、教学过程评价
(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实践和实训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与评价和理论与实践目标一体化评价,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情况,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
七、教学材料
1、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1)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以统计所涉及的各项工作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和企业对统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的深度与难度。
(3)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统计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应把统计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材,以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在形式上应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文字表达要深入浅出,图文展现应图文并茂。
(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处理统计业务的综合职业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
(5)建议教材应介绍EXCEL的统计功能。
(6)选用教材:《统计学原理》,王苹香,危磊主编,ISBN:9787115286277,2012年9月第一版。
2、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常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开发并应用一些直观且形象的挂图、幻灯片、录像片,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接受课程知识和业务流程。
(2)教师通过教学软件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充分利用计算机实训室设施进行教学。
(3)充分运用本课程网络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与社会职业教育结合,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统计从业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