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我的家乡在湖北省阳新县,这里的风俗与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样。

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此刻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过年的风俗习惯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节日,虽然全国人民都过着同一个节日,但是每个地方过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从腊月初就开始忙活了。

冬至开始大寒之前,人们把红薯从地里挖回来,然后把红薯一个个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加工成又白又细的红薯粉,再然后就用坛子或干净的袋子装好打算过年用。

下雪了,人们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干活,就在家里制作又香又软的年糕。

制作年糕虽然费心费力但制作过程却充满了无限的欢声笑语。

每次听到别人提起年糕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锅时的腾腾热气,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尝年糕时的幸福笑脸。

我家每年做年糕的这项任务主要是由爷爷奶奶来完成的。

首先将米粉放进大盆里掺和适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个个小球形的剂子,然后放进模具里将它们压成各种形状,有圆形的有鱼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后将各种形状的年糕放到大蒸笼里蒸熟。

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让人看着就喜爱,闻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满嘴的年味。

但我们不能多吃因为奶奶说这是用来款待来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们又将五谷杂粮倒在装有沙子的锅中爆炒,做成各种各样的零食。

过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东西就都打算妥当了。

这一天最终到来了,大家都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正式迎接新年的气氛。

这就是我们这过年的风俗。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2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中,我觉得重阳节最具代表性和神秘感。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

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

重阳节那日,人们习惯登高远眺。

在这秋高气爽之际登山,总是令人心旷神怡。

平原之地若无山可攀,人们便吃糕纪念。

“糕”和“高”谐音,最早取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后演变为步步高升的吉祥之意。

此外,重阳赏菊赋诗亦为古代时尚,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吟咏重阳的名篇,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蜀中九日》《过故人庄》……重阳节从岁时节日渐渐演变成民俗节日,尽管各地有不同的过节习俗,但核心文化价值始终是平安和谐,从未改变。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传说,重阳节来源于一个道教的神仙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为了战胜瘟魔,拯救百姓,进山刻苦修炼。

九月九那天,他让全村百姓登高避难,拿着师傅传给他的茱萸叶子和菊花酒战胜了瘟魔。

从此人们就有了重阳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风俗。

随着时间的流逝,登高望远的习俗慢慢淡去,但重阳节思念亲人的习俗却保留至今,所以今天的重阳节,更多的成了“老人节”,表达尊重老人,孝敬长辈之意。

这精彩的故事,丰富的习俗,时日的变化,可不让端午节成了最有代表性和神秘感的节日吗?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3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家乡风俗,所表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我们家乡也有着自己的传统风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即为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我们称之为“龙洞”,其主要以开门迎客为主,以吃为辅。

现在就让我为大家讲讲这个节日,我们是怎么庆祝的吧!二有初二那天,每家每户都会早早起来,准备丰盛的菜肴,可以说是大鱼大肉。

除了大鱼大肉,还会准备糍粑,让每位客人在离开的时候都能带上糍粑回去,这也是我们家乡的小吃特色。

菜肴准备完毕后,就等着亲戚朋友的到来。

来的客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中午我们就会举行龙游行,一边敲锣打鼓,一边跳舞,鞭炮连连。

后面跟着长长的队伍,每家每户都会经过,让大家沾点龙气。

同时,保佑我们家乡风调雨顺,每年农作物都有大丰收。

当龙游到当地的祖庙时,大家都会进行参拜,把心里想要说的话,想要实现的愿望都说出来。

有些外地来的客人,他们还会奉献上自己的一点心意,往祖庙的钱罐里塞钱,意思是让祖庙建设得更加漂亮,让它保佑当地居民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听了我讲这些,你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节日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来体验一下我们家乡的风俗,品尝我们丰盛的菜肴,跟着大队伍举行龙游行的话,别忘了明年的二月初二,我们在这里等着你。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4我的家乡在湖北省阳新县,这里的风俗与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样。

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过年的风俗习惯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节日,虽然全国人民都过着同一个节日,但是每个地方过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从腊月初就开始忙活了。

冬至开始大寒之前,人们把红薯从地里挖回来,然后把红薯一个个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加工成又白又细的红薯粉,再然后就用坛子或干净的袋子装好准备过年用。

下雪了,人们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干活,就在家里制作又香又软的年糕。

制作年糕虽然费心费力但制作过程却充满了无限的欢声笑语。

每次听到别人提起年糕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锅时的腾腾热气,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尝年糕时的幸福笑容。

我家每年做年糕的这项任务主要是由爷爷奶奶来完成的。

首先将米粉放进大盆里掺和适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个个小球形的剂子,然后放进模具里将它们压成各种形状,有圆形的、有鱼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后将各种形状的年糕放到大蒸笼里蒸熟。

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让人看着就喜欢,闻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满嘴的年味。

但我们不能多吃因为奶奶说这是用来招待来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们又将五谷杂粮倒在装有沙子的锅中爆炒,做成各种各样的零食。

过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东西就都准备妥当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家都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正式迎接新年的气氛。

这就是我们这过年的风俗。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5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中国有句俗话:“年小十五大”,说明正月十五和过年一样隆重。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也叫汤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有些地方还会猜灯谜以示庆祝。

元宵节这天,人们一般会自己做元宵,一是高兴,二是有趣。

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的“圆”是谐音,大概就是把元宵搓得圆圆,一家人更能团团圆圆了。

做元宵时,要先取一小坨糯米糕在手中搓圆,然后捏一个小窝,再舀一勺馅料在小窝里。

元宵里可以加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果仁、盐菜、肉馅等。

装好了馅儿,小心地封住口,双手均匀用力把它搓圆就好了。

你还别说,搓汤圆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你不会做的话,不但搓不圆,而且还会把馅儿搓出来。

好不容易包好元宵,将它放入锅中水煮,直到一个个漂浮起来,就说明熟透了。

煮熟的元宵一个个白白的、胖胖的,像雪球。

我最喜欢吃芝麻馅儿的元宵,又香又甜,口感丝滑,一下子就能吞进肚子里去了。

除了好吃的,元宵节这天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在办喜事一样,热闹而美丽。

这一天还可以猜灯谜看花灯:在灯笼下贴上一张张灯谜,观花灯,动脑筋,如果猜正确了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真是一举多得啊!热闹了的元宵节落幕,新年就彻底过完了,迎接我们的就是新一年的新日子了。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6"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的家乡在象山,每当清明节,我的家乡就有捣麻糍的习俗。

捣麻糍是一种体力活,一般有几户人家相互约好一起来捣,到了那一天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土灶烧起,把前天泡好的糯米,拿出来给它洗个“冷水澡”之后便又要将它放进蒸笼里给它做个“桑拿”,过了一会儿凫烟四起,一颗颗糯米吸足了水分而变得饱满,晶莹剔透,闻起来一阵淡淡的米香。

等糯米九成熟以后,放上事先准备好的焯熟好的艾叶撒在糯米上,然后加一点盐。

蒸熟后,两个人抬着大蒸笼,将香喷喷的糯米和艾叶一同倒进了洗干净的捣臼里面,一个魁梧健壮的叔叔先将捣锤头在冷的艾叶汁浸一下,接着用捣锤使劲的揉了起来,松散的糯米和艾叶混合在一起成了糯米团。

接着那人岔开双腿成马步状,双手抓紧捣锤柄,高高扬起,高过头顶,对准捣臼狠狠地砸下面团,墩实的捣臼发出“嘭,澎”的响声,声音铿锵有力。

这时旁边一个人双手浸一下放凉的艾叶水沾湿,不停地把溢出来的米团重新归队,时而抱起米团翻一个身,一人捣,一人翻。

动作娴熟,配合约十分默契。

没过一会儿那人大汗淋淋,面红耳赤,于是换一个人继续捣。

经过几番轮流后,米团成了糊状,看不出米粒来,像一块绿色的翡翠大宝石,让人垂涎三尺。

把捣好糯米团从捣臼里抱起来,放在早已铺好的黄色松花的大桌子上,并且左右两个人共同用擀面杖把面团擀平,擀均匀。

面团乖乖的压成扁扁的薄薄的,然后用菜刀把它切成块。

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蜂拥而上,抢着吃。

大人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打闹声,捣臼“嘭嘭”的响声此起彼伏,互相应和,连成一片,在春天的微风中轻轻荡漾。

真是“长安一片月,万户麻糍声。

"我喜欢麻糍的味道,更喜欢打麻糍那热闹的场景。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7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我也不例外。

我的家就在水秀山青的宝清,这里的风俗习惯可是非常有趣的呢!让我带你去感受一下吧。

冬天到来之时,东北的农家菜就可以大显身手了——杀猪菜。

提到杀猪菜,必不可少的是酸菜,它是由白菜腌制而成,这又是东北的一大特色。

杀猪菜的制作过程也是很复杂的,酸菜切得越细越好,而且还需要血肠,血肠也是东北人的口福。

杀猪菜可谓是东北特色的融合啊。

经过一番辛苦制作,—大盘美味杀猪菜就大功告成了。

在这里,不管哪家做了杀猪菜,大家都会去帮忙,然后大家坐在一起,笑谈之间,酒足饭饱。

深冬时节,遍地白茫茫一片,河面上结了很厚的冰,足足有一米深。

这时是最适合滑雪和冰钓的时候了,冰钓就是在冰上钓鱼,首先要把冰钻开,钻冰需要专业的工具,钻好以后还要把帐篷支在冰洞处,再把小炉子放在冰洞旁,以防冰洞被冻住,而且需要足够的耐心才可能有收获,但冰钓不是为了钓鱼,而是等待时跟朋友说说话,增进友情,重在享受。

滑雪则是一种刺激又略显危险的运动,滑雪时摔跤是不可避免的,—不注意就有可能人仰马翻了。

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十分有趣,而且可以增进感情,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重在参与和享受。

你是不是也想到我的家乡来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呢?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8粽子,是在端午节一定要吃的食物。

据传,在端午节那一天,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投江自杀。

人民为了不让江底的鲛鱼啃噬屈原的尸体,纷纷往江中投放粽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