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常见天气系统(解析版)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常见天气系统(解析版)

专题14 大气的运动考点01 常见天气系统飑线是指一种小范围、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其破坏性很强大。

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对流层上下热力结构不同,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

它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有气象记录显示夏季午后该天气系统经过大型湖面时,强度会减弱。

2020年8月13日,山东省上空出现西南-东北走向的强对流云系,并发展形成飑线系统,飑线所过之处带来雷暴、短时强降水以及7到8级的阵风。

山东博山1小时阵水量超40毫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推测,山东博山8月12日的天气特点最可能是()A.低温湿润B.低温干燥C.炎热干燥D.炎热潮湿2.下列关于"飑线"天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飑线常常与暖锋相伴发生B.飑线通常形成于暖区内C.飑线前方多为强劲的偏南风D.飑线降水多发生在后方3."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减弱B.热量加强C.水汽得到补充D.湖面摩擦力小【答案】1.D 2.A 3.A【解析】1.结合题干可知8月13日,山东省上空出现西南-东北走向的强对流云系,并发展形成飑线系统。

这表明8月12日应该受暖湿空气控制,气温较高,空气中水汽较为丰富,空气对流运动旺盛,为8月13日的强对流云系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所以山东博山8月12日的天气特点最可能是炎热潮湿,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强对流云系发展形成了飑线系统,因此"飑线"是空气的对流运动形成的,且伴随着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明显是冷锋的天气特征而不是与暖锋相伴发生,A符合题意。

飑线和空气的强对流运动相伴发生,天气巨变,应形成于暖区内,B不符合题意。

飑线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因此飑线前方多为强劲的偏南风,C不符合题意。

飑线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这是类似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此时湖面温度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热量补充减少,"飑线"天气系统势力逐渐减弱,A正确。

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热量得到加强会使飑线天气系统势力加强,BCD错误。

故选A。

露点温度表示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

下图为”某日8时我国及周边区域的地面天气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正常年份情况下,该日最可能在()A.1月下旬B.7月下旬C.10月下旬D.12月下旬5.该日即将迎来降雨的测站最可能位于()A.北京B.南京C.广州D.乌鲁木齐6.图中台风自南向北于10日15点登陆台湾岛,11日3点离开台湾岛,则11日6点台湾岛的主要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4.C 5.B 6.B【解析】4.据图中北京8时气温和南京8时气温以及哈尔滨8时气温可知,北京和哈尔滨这两座北方城市早上8时气温远远高于0℃,一月0℃等温线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

故可推测,该日不可能是深冬,AD错误;7月,我国的的气温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读图中几座城市温度可以排除B;故正常年份下,该日最可能在10月下旬,C正确。

ABD 错误,故选C。

5.材料信息表明,露点温度表示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在北京,南京,广州,乌鲁木齐四个测站中,只有南京的气温低于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空气容易成云致雨,该日凌晨有降雨的测站最可能位于南京,其它一个城市的气温均高于当地的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没看达到饱和,不可能出现降雨,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6.根据材料信息,图中台风自南向北于10日15点登陆台湾岛,11日3点离开台湾岛,则11日6点时,台风系统应该位于台湾岛的北面,台风是强烈的热带低压,气压低,台湾岛相对气压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因此,此时台湾岛的主要风向为西南风,B正确,ACD错误。

故选B.下图示意某年7月23日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

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L气压中心属于()A.气旋B.反气旋C.高压D.寒带气旋8.造成此刻甲、乙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气团性质9.此刻与丙地相比,甲地()A.风力较大B.降雨区范围较大C.气温较低D.降雨强度较小【答案】7.A 8.D 9.A【解析】7.由题干可知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

读图可知,该气压中心所处纬度较低,西南侧有冷锋﹐是低压中心,说明是气旋,A正确;寒带气旋纬度较高,D错误。

高压又称反气旋,BC错误。

故选A。

8.读图可知,甲乙位于冷锋两侧,且此刻甲位于冷锋锋后的冷气团控制,乙位于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一侧,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D正确。

两地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纬度位置差异很小,ABC错误。

故选D。

9.读图可知,甲位于冷锋锋后,丙位于暖锋锋前,甲地在冷锋控制下,云雨区较窄,移动速度较快,阴雨历时较短,多大风天气;丙地在暖锋控制下,云雨区较宽,阴雨历时较长,风力较弱;甲地降水强度大于丙地。

A正确,BD错误。

图中信息显示甲丙两地的气温均在22℃左右,无法判定两地低温高低,C错误。

故选A。

乌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高耸于滇东北和黔西北高原,会泽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

昆明准静止锋通常在滇中昆明与黔中贵阳之间摆动。

下图示意某年1月10日—2月16日贵阳(106.7°E,26.6°N)、会泽(103.3°E,26.4°N)、昆明(102.7°E,25°N)3站地面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期间,昆明准静止锋移动方向为()A.昆明—会泽—贵阳B.贵阳—昆明—会泽C.贵阳—会泽—昆明D.会泽—贵阳—昆明11.昆明准静止锋西进明显的时间有()℃1月15日℃1月21日℃2月1日℃2月4日A.℃℃B.℃℃C.℃℃D.℃℃12.为减少天气对越冬农作物的经济损失,会泽县农民可采取()℃覆盖地膜℃增施化肥℃适时冬灌℃间作套种A.℃℃B.℃℃C.℃℃D.℃℃【答案】10.C 11.A 12.A【解析】10.准静止锋过境时会带来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

读图可知,图示时段内三地均经历了温度下降的过程,贵阳在1月10日至15日之间经历降温,会泽在1月15日至20日以及1月30日至2月4日经历了两次降温过程,昆明在2月14日左右经历了降温过程,可判断昆明准静止锋的移动方向为贵阳—会泽—昆明,C正确,ABD错误,故选择C项。

11.由贵阳、会泽、昆明的经度位置可知,贵阳至会泽的经度跨度大于会泽至昆明的经度跨度,即昆明准静止锋到达会泽时,是昆明准静止锋西进最明显的时间。

由图可知,1月15日左右与2月1日左右会泽的气温较低,降温幅度大,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大,西进明显,℃℃正确,℃℃错误,故选择A项。

12.由图可知,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会泽会出现低温天气,即影响会泽越冬作物的天气主要是低温冻害。

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保护农作物免受低温冻害的影响,℃正确;增施化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不能抵御低温冻害,℃错误;适时冬灌可以延缓降温速度,保护越冬作物,℃正确;间作套种可以有效利用农时与耕地,不能防治低温冻害,℃错误,故选择A项。

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当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再增强,小冰珠再上升并增大;如此上下翻腾,小冰珠就可能逐渐成为冰雹,最后落到地面。

2022年1月4日傍晚,贵阳多地出现冰雹天气,冰雹直径普遍5到20毫米之间,个别市民拾到的最大冰雹大如鸡蛋。

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月均降雹日数示意图(图中圆圈越大表示月平均降雹日数越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冰雹主要发生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4.贵阳冬季发生冰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势较高,气温回升慢B.光照强烈,气温回升快C.受西南暖湿气流和锋面影响D.受冬季风影响,快速降温【答案】13.B 14.C【解析】13.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我国各省份当中5~9月份冰雹出现的月均次数较多,秋末冬初冰雹月均次数最少,冬末春初在我国省份的分布相对较少。

故冰雹在我国主要出现的季节应为夏季,B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

故选B。

14.冬季伴随着西北冷空气势力的逐渐强盛,贵阳受冷气团影响显著,气温逐渐降低,并非气温回升,A选项错误。

冬季受云贵准静止锋影响,贵州多阴雨天气,且冬季白昼时间变短,光照条件并不充足,B选项错误。

由于云贵高原地势东北低,西南高,西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云贵高原相遇形成准静止锋,西南暖湿气流带来充足的水汽,准静止锋中暖气团上升气流显著,易形成冰雹天气,C选项正确。

冰雹并非只与降温有关,充足的水汽、猛烈上升的气流均为重要因素,D选项错误。

故选C。

下图为某地天气形势图,根据预报,未来12小时该天气系统将向东北移动到虚线所示的位置。

完成下面小题。

1.未来12小时内,M地()A.风向不变,风速增大B.风向改变,风速减小C.风向改变,风速增大D.风向不变,风速减小2.据图判断,该天气系统()A.处于北半球B.水平气流为顺时针辐合C.气压为高压D.垂直气流为下沉运动【答案】1.C 2.A【解析】1.读图可知,此时M地为偏南风,等压线稀疏,风速较小;未来12小时M地风向变为偏西风,等压线稠密,风速较大,所以未来12小时内,M地风向改变,风速增大,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气压为低压,垂直气流为上升运动,C、D错误;由于未来12小时该天气系统将向东北移动到虚线所示的位置,所以水平气流为逆时针辐合,位于北半球,A正确、B错误。

故选A。

“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

2020年1月某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锋前增温”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该日8:00的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日“锋前增温”现象可能发生在()℃湖北南部℃江西中部℃云南西部℃浙江西北部A.℃℃B.℃℃C.℃℃D.℃℃4.导致此次“锋前增温”幅度较大的原因是()A.冷气团影响范围广B.暖气团影响范围广C.冷气团势力较强D.暖气团势力较强5.此次锋面过境后当地人发现()A.气温年较差变大B.暴雪强度加大C.苹果树落叶纷飞D.体感温度很低【答案】3.D 4.C 5.D【解析】3.由材料可知“锋前增温”是随着冷锋逼近,暖气团被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