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09_IASLC_国际肺癌分期(第七版)
2009_IASLC_国际肺癌分期(第七版)
﹡罕见的任何大小的浅表肿瘤,只要局限于支气管壁,即使累及气管或主支气管,也分类为T1a
□T4
区域淋巴结(N)
□NX
无法评价N状态
□NX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0
□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周围淋巴结及肺内淋巴结,包括直接蔓延累及
□N1
□N2
转移至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2
□N3
转移至对侧纵膈淋巴结、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N1
N1
N1
N1
N0
N2
N2
N2
N2
N1
N2
N0
N1
N3
N3
N3
N3
N3
N2
N3
任意N
任意N
M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a
M1b
分组
隐匿性癌
0
Ia
Ib
IIa
IIb
IIIa
IIIb
IV
分期不明
T
TX
Tis
T1a
T1b
T2a
t1bt2t2at2bt3肿瘤最大径3cm但5cm肿瘤最大径5cm但7cm肿瘤最大径7cm或直接侵犯胸壁包括上沟瘤膈肌膈神经纵膈胸膜壁层心包或肿瘤位于主支气管距隆突2cm未侵犯隆突或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或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同一肺叶t2at2bt3t4任何大小肿瘤侵犯至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隆突或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同侧不同肺叶罕见的任何大小的浅表肿瘤只要局限于支气管壁即使累及气管或主支气管也分类为t1at4nxn0n1n2n3m0m1区域淋巴结n无法评价n状态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周围淋巴结及肺内淋巴结包括直接蔓延累及转移至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至对侧纵膈淋巴结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nxn0n1n2n3远处转移m无远处转移无病理的m0采用临床的m0完成分期m0远处转移1m1m1am1b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对侧一个肺叶或肿瘤伴有胸膜结节或恶性胸膜播散远处转移大部分肺癌病人的胸水是由肿瘤所引起的但如果胸水的多次细胞学检查未能找到癌细胞胸水又是非血性和渗出性的临床判断该胸水与肿瘤无关这种类型的胸水不影响分期
前缀“a”表明活检的分期:aTNM
手术切除残端是采用病理检查确定切除病灶残端阳性与否的一种数据。
新辅助治疗是手术前实施的放疗或系统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疗法或免疫疗法);如果不进行手术,这种治疗就不再称为新辅助治疗。
分级系统
□2级分级系统
□3级分级系统
□4级分级系统
□N级分级系统
分级
□Ⅰ或1级
□Ⅱ或2级
肺癌分期论坛
临床分期:
在任何起始治疗前对所有信息进行评估
分期分组
病理分期:
手术切除后进行,基于病理学评估
y:临床再分期。新辅助治疗后进行评估
肿瘤大小:
分侧:
□左侧□右侧□双侧
y:病理再分期。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进行评估
肿瘤原发灶(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X
□T0
无原发肿瘤
□T0
□Tis
原位癌
□Tis
肺癌分期论坛
组织学分级(G)(也称为一般分级):
总结注释:(待续):
后缀“m”表示在同一位置有多个原发病灶,用括号表示:pT(m)NM
前缀“y”表示多学科治疗期间或之后进行分类,cTNM或pTNM分类通过前缀“y”鉴别,ycTNM或ypTNM表示在治疗期间的分类,y分类不是多学科治疗前的肿瘤评估。
前缀“r”表明无瘤期后肿瘤复发的分期,用前缀r表示:rTNM
□T1
肿瘤最大径≤3cm,周围被肺或脏层胸膜包绕,镜下肿瘤未累及叶支气管近端以上位置(即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T1
□T1a
肿瘤最大径≤2cm
□T1a
□T1b
肿瘤最大径>2cm但≤3cm
□T1b
□T2
肿瘤最大径>3cm但≤7cm或肿瘤具有以下任一项(最大径≤5cm且拥有这些特点的肿瘤归为T2a):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2cm;侵犯脏层胸膜;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蔓延至肺门但未累及全肺。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a
M1b
预后因素(特殊位置因素)
分期必需:无
临床意义:
侵犯胸膜/弹性层(基于H﹠E和弹性染色):
不同位置肿瘤结节:
总结注释:
为鉴别TNM或pTNM分期的特殊病例,应用后缀“m”和前缀“y”,“r”,“a”。尽管它们不影响分期分组,但它们指明需要分别分析。
□M1b
医院名称/地址
病人姓名/信息
解剖分期.预后分组
临床
病理
分组
隐匿性癌
0
Ia
Ib
IIa
IIb
IIIa
IIIb
IV
分期不明
T
TX
Tis
T1a
T1b
T2a
T2b
T1a
T1b
T2a
T2b
T3
T1a
T1b
T2a
T2b
T3
T3
T4
T4
T1a
T1b
T2a
T2b
T3
T4
T4
任意T
任意T
N
N0
N0
N0
N0
N0
N0
Brachiocephalic(innominate):头臂干(无名动脉)
Azygos:奇静脉
Inf.pulm.ligt:下肺韧带
T2b
T1a
T1b
T2a
T2b
T3
T1a
T1b
T2a
T2b
T3
T3
T4
T4
T1a
T1b
T2a
T2b
T3
T4
T4
任意T
任意T
N
N0
N0
N0
N0
N0
N0
N1
N1
N1
N1
N0
N2
N2
N2
N2
N1
N2
N0
N1
N3
N3
N3
N3
N3
N2
N3
任意N
任意N
M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N3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无病理的M0,采用临床的M0完成分期)
□M0
□M1
远处转移
□M1
□M1a
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对侧一个肺叶,或肿瘤伴有胸膜结节或恶性胸膜播散||□MBiblioteka a□M1b远处转移
﹡﹡大部分肺癌病人的胸水是由肿瘤所引起的,但如果胸水的多次细胞学检查未能找到癌细胞,胸水又是非血性和渗出性的,临床判断该胸水与肿瘤无关,这种类型的胸水不影响分期。这种类型分类为M0。
□Ⅲ或3级
□Ⅳ或4级
其它表述:
侵犯淋巴管和静脉血管已经被肿瘤记录者合称为淋巴血管受侵犯,应该把美国病理学会的分类项目做为主要来源,而其它来源缺少分类项目,应该优先考虑阳性结果。
□淋巴血管受侵犯不存在(缺乏)/不能证实
□淋巴血管受侵犯存在/能证实
□不适用
□未知/不确定
治疗后残余肿瘤(R)
治疗后残余肿瘤存在与否。由于局部或区域病灶扩展至手术能彻底切除极限之外,一些病例经过外科和/或新辅助治疗后原发灶周围仍有残余肿瘤。
□T2
□T2a
肿瘤最大径>3cm但≤5cm
□T2a
□T2b
肿瘤最大径>5cm但≤7cm
□T2b
□T3
肿瘤最大径>7cm,
或直接侵犯胸壁(包括上沟瘤)/膈肌/膈神经/纵膈胸膜/壁层心包,
或肿瘤位于主支气管、距隆突<2cm,未侵犯隆突
或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
或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同一肺叶
□T3
□T4
任何大小肿瘤侵犯至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隆突,或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同侧不同肺叶
□RX不能评价肿瘤残余与否。
□R0无残留。无可识别的残余肿瘤,外科切缘阴性
□R1显微镜下有残留。显微镜下切缘为阳性,但无明显残余肿瘤
□R2存在较大残留。大体(可见的或可触及的)残余肿瘤
□治疗方案中采用的临床分期:
□治疗方案中采用的通用分期:□NCCN,□其他(描述)
阐述:
(顶左图)指出纵隔原发肿瘤和区域引流淋巴结(来自日本肺癌学会,肺癌分期,首次英文版本,东京:Kanehara﹠Co:2000年采用,)。(顶右图)指出转移部位。(下图)参考AJCC有关肺癌淋巴结图的肿瘤分期手册(来自Mountain CF, Dresler CM .肺癌分期的淋巴结分类. Chest1997:111:1718-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