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合理运用

谈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合理运用

谈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合理运用
摘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
同时,不应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
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

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

他认为,教
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
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那么如何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呢?
关键词:赏识教育、惩罚教育、
一、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定位。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教育手段。

它们应是辩证、和
谐的统一体,在育人过程中,就要赏罚分明,只要赏罚运用得当,一定会取得事
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误区。

不知从何时起,赏识教育在社会上、在教育界被广泛提倡,惩罚教育却被人
们与体罚学生划上了等号。

于是才有了当前教育中一个弊病:重赏识,轻惩罚,
重表扬,轻挫折。

其实惩罚的前提是维护其自尊,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
是要让学生从批评与惩罚中获得教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要求教育者首先有
一颗真诚的爱心,惩罚的目的是在培养和塑造孩子建立起以自信、自尊、自强、
自我负责为核心的健康人格,而不是为惩罚而惩罚。

再者,惩罚要懂得因人而异,适度。

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必须充分考虑受罚者的个性、尊严和承受力。

比如:有的学生总是迟到早退、不带胸卡、做操不认真等,为此我在班内讨论通过,如
果第一次,可以选择做俯卧撑或仰卧起坐50,第二次做100个,第三次......。

但是在“惩罚“过程中,有的学生身体较弱或较胖,我便采取累计的方法,可以
先做20个,第二次再做20个,依次累加完成。

这样学生每每再有前面的“劣迹”时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做俯卧撑或仰卧起坐了,达到了教育目的。

三、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校正
1、赏也爱,罚也爱
赏识如阳光,让学生在爱的激励中自信而快乐地成长;惩罚如风雨,让学生
在承受挫折与磨练中超越自我走向成熟。

“赏识”和“惩罚”是对学生两种不同
方式的爱,
2、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

我班张欢同学平时少言寡语,独来独往,不愿和别人交往,甚至害怕和别人交往,更不愿和老师交往,见了老师就紧张,不敢和教
师打招呼,把自己严严实实的封闭起来,有一次上语文课,轮到他课前说话
了(语文课上的一种教学活动),他站起来,吭哧了半天就是说不出来,后来干脆
就来了个徐庶进曹营——言不发。

语文老师把这件事告
诉我后,我一直考虑怎样来给他做工作,后来机会来了,有一天英语早读,
英语课代表没来,正好这个学生英语不错,我就找到他,让他领大家早读,一开
始他不愿意,后来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接受了,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他领
读的非常好,我适时的表扬了他,当时我发现他的脸红扑扑的带着微笑,腰板也
挺的直直的。

从那以后,他慢慢的变了,变的开朗了,愿意和人交往了,大家都
说他变了一个人。

可见,赏识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消沉的同学,赏识教育可以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增强信心,奋发
向上。

3、扬长处,避短处
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避开学生的短处。

现在的职中生文化基
础差,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听课象听天书一样,所以干脆就不学了,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兴趣,但适时的赏识能使他们良心发现,提高学习兴趣。

比如,我的学生李金,入学时成绩是倒第一,入学后,成天没精打采,上课
除了睡觉还是睡觉,放学后,精力充沛,一钻进网吧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
整夜,家长愁眉不展,没有办法。

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发现李金同学
的计算机课确实学的不错,在选课代表时,我就有意识的让他当课代表,他非常
高兴。

从此学习热情有了,兴趣提高了,而且经常当小老师,帮助别入学计算机。

在学计算机课中用到好多英语和数学的知识,为了赢得大家的信赖,实现个人价值,他也开始用功学英语和数学了,同学们也愿意帮助他,从而整个班级出现了
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4、赏稍扬,罚适度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考虑自己的多,他人的少,时时想着
自己怎样怎样,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为此,我曾在班里大张旗鼓的搞了一个
“赏识我的同学”这个活动。

我让他们写下了全班学生的名字,然后在这个名字
的后面写下他所看到的那个同学的优点(只写优点),最少一个,多则不限。

我发
现学生在写的时候都显得有点兴奋。

“谜”底揭晓之前每人写一篇日记,题目
是《猜猜,同学眼中的我》。

我将“謎”底整理后,把这些优点抄在一张漂亮的
信纸上,送给每个学生。

通过这样做,学生相互之间开始比较,看谁的优点多,
每个人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反思,慢慢的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

虽然赏识教育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但是赏识教育并不
能包治百病,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适当运用惩罚教育,效果也很好,特别是对
于“毛病”较多的学生,巧用惩罚,有时效果比一味赏识要好。

学生上课说话,扰乱课堂纪律,教师怎么办?如果是赏识教育的话,不能在
全班批评,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所以只能找学生个别谈话,谈话时,
还要先肯定学生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赞扬他性格活泼,然后才能引入正题,
和风细雨地教育他上课应怎样,不应怎样。

而这样的教育根本没有力度,作为十
几岁的中学生,他们不会听。

而我在班里定了规矩:上课说话,写300字的感想
说明。

这样既惩罚了他上课说话,又敏炼了他的写作水平。

再举个例子,有个
别学生,不愿意搞值日,每到搞值日,就给者师充分的不搞值日的理由,如果只
是赏识教育,先肯定学生聪明,会动脑筋,来“对付”老师,然后再来说应该搞
值日,这是大家的事,而这样,下次学生照样不搞,老师再找他谈话,仍然这样,后果不仅这个学生不搞了,下次会有更多的学生效仿这个学生也不搞值日。


此现在班上讨绝对于学生不搞值日的惩罚措施,学生纷发言,最后统一为除了让
他写感想外。

还要进行“劳动改造”。

像擦黑板了、保洁了都给他。

这样学生
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是不会不搞值日的。

总之,我认为赏识和惩罚是手心和手背的关系,没有赏识的惩罚教育不完整,没有惩罚的赏识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占绝对优势,
他们身上的优点与缺点都很鲜明,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形势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一种教有方式不是万能的,所以赏罚分明,该赏识则赏识,该惩罚则惩罚,不鄙视,不放纵,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参考文献
1.新办高职院校标杆管理实施策略及成效研究[J]. 丁天霞.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19(21)
2.高等教育标杆管理的实践探索[J]. 邵成.中国成人教
育. 2017(13)
3.浅谈高校辅导员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 王丽颖.成才
之路. 2010(27),
作者简介:张微、民族、满族、1972-12、中级、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
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