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率
3、每搏输出量
4、每分输出量
5、射血分数
6、心指数
7、房室延搁
8、期前收缩
9、代偿间歇
10、心室功能曲线
11、心肌自动节律性
12、窦性心律
13、异位心律
14、心力储备
15、超速驱动压抑
16、心电图
17、血压
18、外周阻力
19、动脉血压
20、收缩压
21、舒张压
22、脉搏压
23、平均动脉压
24、动脉脉搏
25、中心静脉压
26、微循环
27、Starling mechanism
28、cardiac contractility
29、有效滤过压
30、baroreceptor reflex
31、缓冲神经
32、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
33、renin
34、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
35 vasopressin(VP)
36、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EDRF)
37、endothelin
38、血-脑屏障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
个心动周期。

2. 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3.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4.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

5.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6. 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7. 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8. 期前收缩:心室肌被一次额外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因该次兴奋和收缩是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故又称早搏或期前收缩。

9.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10.心室功能曲线: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值与相应的搏出量或每搏功绘制成的曲线。

11、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2. 窦性心律:指在窦房结所控制下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13.异位心律:指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14.心力储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是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能力之一。

健康成年人有相当大的心理储备,在强体力劳动时,心输
出量可达安静时的5~6倍。

15.超速驱动压抑:自律细胞在外来的超速驱动刺激停止后,不能立即呈现其固有的自律性活动,需经一段静止期后才逐渐恢复其自身的自律性活动,这种现象称超速驱动压抑。

16.心电图:将测量电极置于体表的某一部位,引导出心脏兴奋过程中所发生的电变化,经一定处理后并记录到特殊的记录纸上,叫心电图。

17.血压: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单位为帕(Pa)和千帕(kPa),习惯上常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

是血流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18.外周阻力:主要指血液在小动脉和微动脉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使血液循环系统中血流阻力的最主要部分,也是调节循环系统中血流量和血压的最主要因素。

19.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20.收缩压: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

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的舒张压为100~120mmHg。

其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脉搏输出量的多少。

21.舒张压: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降低所达到的最低值。

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的舒张压为60~80mmHg。

其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22.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

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的脉压为30~40mmHg。

其大小反映一个心动周期中血压波动的幅度。

23.平均动脉压: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由于心动周期中心舒期较心缩期长,故平均动脉压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

24.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因动脉内压力和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而
引起的动脉管壁周期性波动。

25. 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26.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7.Starling mechanism:在无神经、体液因素参与下,心脏随心室充盈量(或心肌细胞处长度)改变而自动调节心输出量(或心肌收缩力)的机制,也称心肌的异常自身调节。

这种机制使心脏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泵出,而不至于发生静脉内血液蓄积。

28.cardiac contractility(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自身收缩力的内在特性或功能状态。

它是影响心输出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本身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9有效滤过压:决定组织液生成与回流诸因素的总和。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当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时,有组织液生成;而当有效滤过压为负值时,有组织液回流入血。

30.baroreceptor reflex(压力感受性反射):主要有分布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处的压力感受器受机械牵张刺激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也称降压反射。

为体内重要的负反馈之一,在缓冲动脉血压的快速波动,维持动脉血压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31.缓冲神经:指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

颈动脉窦的传入神经为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进入延髓;主动脉弓的传入神经走形与迷走神经干内。

32.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参与调节心血管活动和水盐平衡的重要体液因素之一,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血管紧张素Ⅱ,它具有很强的缩血管效应
和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作用。

33.renin(肾素):由肾脏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进入血循环后能将肝脏合成和释放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而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Ⅰ,各种原因引起肾血流灌注减少是促进肾素分泌的有效刺激。

34.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血管紧张素:存在于血浆和组织中,尤其是肺循环血管内皮表面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将机体无生物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活性很强的血管紧张素Ⅱ,因而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35.vasopressin (VP)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为主)和视旁核内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合成,并经轴浆运抵神经垂体储存的一种神经激素,又称抗利尿激素。

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和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36.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EDRF)内皮原性舒张因子:
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的一类舒血管物质。

其化学本质很可能是NO,可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引起C AMP浓度升高,游离Ca2+浓度降低而使血管舒张。

37.endothelin(内皮素):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并释放的一种缩血管物质。

其化学本质为21肽。

是已知的最强烈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其作用特点是在持久的升压效应之前出现一个短暂的降压过程。

38.血脑屏障:存在于血液与脑组织之间限制血液中某些物质与脑组织自由交换的屏障。

其形态学基础是形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毛细血管基膜和无空的毛细血管内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