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检测试题(2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1.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排尿反射也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本身受传出神经支配,其也能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液的分泌解析:选D胰腺受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支配,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不是由胰腺分泌的。
2.(2022·重庆万州高三检测)如图为人体内激素a的作用机制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a能调节核基因的表达,可能引起细胞分化B.激素a可能是脂质小分子,以胞吞的方式进入靶细胞C.激素a可能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靶器官是甲状腺D.激素a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进入细胞核直接参与代谢解析:选A激素a能调节核基因的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能引起细胞分化,A 正确;脂质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多肽类激素,其靶器官是垂体,和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不会进入靶细胞中,所以激素a不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激素a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进入细胞核中,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不是直接参与代谢,D错误。
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表,据此分析,正常情况下,其体内不会发生的是()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胰岛素 1.7 5.0~20.0(mIU·L-1)甲状腺激素10.0 3.1~6.8(pmol·L-1)A.B.血糖含量高于正常人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D.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解析:选A此人胰岛素偏低,不利于糖原合成,故肝细胞合成糖原量减少;此人胰岛素含量偏低,不能有效地降血糖,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人;此人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其分泌减少;此人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4.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
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有体温调节中枢解析:选B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B错误。
5.(2021·8省联考,广东卷)某同学夏天参加劳动,在未饮水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出汗和尿量减少的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兴奋性增强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集合管和肾小管重吸收水量减少解析:选C据题意分析可知,此时该同学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错误;此时位于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性增强,B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重吸收水量增加,D错误。
6.(2021·8省联考,湖北卷)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垂体、甲状腺、胸腺、乳腺、肾上腺等器官属于内分泌系统②激素种类多,量极少,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③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④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原的合成与血糖含量相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乳腺分泌的乳汁直接排到体外,故乳腺属于外分泌腺,①错误;激素在体内的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等机制能保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②正确;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之一,故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则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会增加,③错误;血糖水平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④正确。
7.(2022·衡水高三期中)下丘脑在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②③代表化学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B细胞接受的化学物质①是葡萄糖B.下丘脑通过突触小体释放②作用于垂体可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C.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②③的合成和分泌D.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骨骼肌细胞,促进其糖原分解解析:选C图中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B细胞接受的化学物质①是神经递质,A错误;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是通过突触小体释放的,B错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②③的合成和分泌,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水平的稳定性,C正确;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D错误。
8.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出现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原因是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若尿崩症是由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的,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D.若尿崩症是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的,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解析:选C抗利尿激素能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尿崩症患者的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了障碍,导致尿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若尿崩症是由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的,而不是抗利尿激素产生异常,则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可能为正常值,C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九肽激素,口服时会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所以不能通过口服抗利尿激素来治疗尿崩症,D错误。
9.(2022·泰安模拟)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相同B.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C.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解析:选D由图可知,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A错误;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B错误;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C错误;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所以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D正确。
10.(多选)人在饥饿时或遇到寒冷刺激时,机体会进行一系列稳态调节活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引起了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B.参与这一稳态调节的有脊髓、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等器官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减少热量散失,人体会表现出面色苍白解析:选ACD寒冷刺激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A错误;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C错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人体会表现出面色苍白,D 错误。
11.(多选)人体内有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调控过程有下列两种途径: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a、bB.经由途径b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C.经由途径a分泌的激素都可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途径a分泌的激素与途径b分泌的激素的作用一定是相抗衡的解析:选BCD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所以其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a、b,A正确;经由途径b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错误;经由途径a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途径a 分泌的激素与途径b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既可相抗衡,也可存在协同关系,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错误。
12.(多选)肝脏是人体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肝衰竭患者失去肝脏的正常调节功能时,极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低钠血症(血清钠盐低于135 mol/L)是肝衰竭的常见现象,患者的下丘脑产生精氨酸加压素(AVP)过多,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 VPV2受体结合效率提高,导致稀释性低血钠和内环境中渗透压降低。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精氨酸加压素与抗利尿激素在调节渗透压方面表现为协同关系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肝衰竭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这是肝细胞受损引起的D.若要缓解低钠血症,应建议患者注意不要长期低钠饮食解析:选AC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精氨酸加压素增多,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也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所以AVP 和抗利尿激素在调节渗透压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肝细胞受损会影响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所以肝衰竭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C正确;低钠血症应注意补充钠,所以若要缓解低钠血症,应建议患者注意不要长期低钠饮食,D 正确。
二、非选择题13.新冠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表现出呼吸急促。
已知哺乳动物血液中CO2和O2浓度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如图展示了血液中CO2浓度增高引起的调节过程。
(1)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人会出现发热症状,机体出现的变化之一是皮下毛细血管________。
(2)腹泻会导致人体失水,当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以促进机体对水分的重吸收。
(3)新冠病毒能侵染肺部细胞,导致肺部呼吸困难,机体产生的CO2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导致血液中CO2浓度增加,CO2浓度升高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通过神经调节引起呼吸急促,请结合图中信息写出此神经调节过程中由外周化学感受器参与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射的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___中。
(4)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既能受到意识的控制,也可以自主进行,这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请再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代谢产热舒张(2)升高垂体(3)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呼吸肌)脑干(4)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14.(2022·潍坊一模)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