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土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批人:编制日期:年月日一、编制依据、范围、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J/T D32-2012:《公路钢塑格栅施工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D60-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煤炭加工配送中心隶属于,项目前期主要兴建一座年入洗240万吨的选煤厂及相关配套工程。
该选煤厂属于矿区型选煤厂。
通过多次组织现场踏勘,对场地周边范围进行了仔细的踏勘和地质调查,结合野外钻探资料,明确了该场地位于一古滑坡的"前舌"地段,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本次作为拟建建筑场地使用,挖填方量较大,形成多处人工高边坡,为了确保“古滑坡”及场地边坡的稳定性,需进行边坡治理,甲方委托我单位对拟建场地边坡进行支护治理施工。
一平台至公路段采用预制面板+钢塑拉筋带。
其他坡面回填区采用钢塑格栅分层铺填。
原土区采用锚杆+土钉支护,三平台上边坡1172平台为Z1-Z42抗滑桩,1148平台为Z43-Z68,1144平台为为Z69-Z114。
加筋挡土墙:本工程加筋土挡墙有喷射墙面格栅加筋土挡墙及直立CAT带加筋土挡墙,直立CAT加筋土挡墙为加筋土挡墙1,是维护场外道路与拟建工业场地第一平台之间边坡支挡形式,长度约300米,高度随公路起伏不定,介于0-6.2米。
喷射墙面格栅加筋土挡墙为加筋土挡墙2,主要用于填方地段,坡率:1:0.75,坡高不等,最高约15米,为了达到设计标高及与开挖坡面保持一致,形成统一美观的坡面。
加筋土挡土墙2主体采用钢塑格栅反包袋装碎石,折回下压,与本层钢塑格栅用U形卡相固定;面板层挂双层6.5圆钢间距200*200mm钢筋网片,喷射素砼。
土钉及锚杆:在新开挖的坡面上采用注浆土钉及锚杆,成孔直径100mm,入射角度15度,土钉长度9米,锚杆长度4米,采用Φ22螺纹钢,坡面外露20cm,面板层挂双层6.5圆钢间距200*200mm钢筋网片,喷射素砼。
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采用4束高强度低松弛:Φs-1×7-15.24-1860-GB/T5224-2003钢绞线,一根钢绞线标准抗拉强度Rby≧1860MPa,最小延伸率ð≧3.5%,OVM15-4锚具,水平间距4.5米,竖向间距3.9米。
抗滑桩:抗滑桩为圆桩,共114根直径1500mm,桩长16.5-20米不等,Z1-Z42桩顶设置冠梁。
抗滑桩采用冲击成孔灌注桩。
片石挡墙及截、排水沟:在护坡底部设置片石挡墙及排水沟,在坡顶设置截水沟,全部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30片石。
2、地质条件根据该场地滑坡勘察报告,场地内赋存地层自上而下主要为:(1)层杂填土:主要分布在滑坡体下面的平台上,为道路施工平场所致。
(2)层粉土:主要分布在场地西部,褐黄~褐色,质纯,含有少量白色菌丝和植物根茎,稍湿,松散,干强度和韧性低,无光泽,摇震反应中等~迅速。
局部含砾石、砾砂。
(3)3层粉质粘土:褐色~褐红色,干强度、韧性中等,可塑~硬塑状,局部呈饱和,含碎石。
(4)碎石土:为坡积层,含风化砂岩泥岩碎块,粉质粘土充填,不均匀。
(5)泥岩:强风化,岩芯较破碎,以黄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
泥岩局部含铁质鲕粒和结核,个别地段含窝状和团块状菱铁矿层,具交错层理。
(6)石灰岩:灰色,中等风化,含生物碎屑,微晶或粉晶结构,亮晶方解石胶结,含炭泥质灰岩,显水平纹理,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
(7)煤层,9号煤,黑色或灰黑色,条痕色为深黑色,玻璃-强玻璃光泽。
硬度一般为较硬-坚硬,有一定的韧性,内生裂隙不太发育,参差状及贝壳状断口,为线理状、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有时可见均一状结构,块状构造。
可见星散状或团块状黄铁矿结核。
(8)泥岩:碳质泥岩,上部为黑色,下部变为灰黑色,含铝土矿,水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完整,(9)砂岩:灰、灰白色,多为石英砂岩,含黄铁矿和炭质斑块。
碎屑呈次棱角状~次圆状,边缘多被溶蚀成锯齿状或港湾状,分选较好,孔隙式~基底式胶结,岩芯较完整(10)泥岩:灰色,由高岭石和水云母组成,含菱、黄铁矿,局部与粉砂质泥岩互层,显水平纹理,可见水平状、垂直状和斜交层面上的虫迹。
三、施工资源配置1、项目组织机构2、人员配置:3、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四、施工进度计划总工期180日历天。
五、加筋挡土墙施工方法及工艺加筋挡土墙施工5.1施工准备1、测量放样熟悉设计文件,做好现场材料核查。
根据调查资料、设计文件和工期要求,做出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中线测量:恢复原有中线桩,测定加筋土挡墙的墙面板基础线,设置施工用固定桩。
水平测量:测量中线桩和加筋土挡墙基础标高,并设置施工水准点。
核对加筋土挡墙断面,复核横断面是否满足筋带铺设宽度要求。
如果不能满足要求,须提请设计变更。
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有关规定进行场地清理、整平压实。
2、材料施工工地使用原材料:钢塑格栅、钢筋、水泥、石子、砂、外加剂,除具备合格证、检测报告外还必须抽样送检测中心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3、填料:采用黄土,反滤层:采用碎石。
5.2施工工艺根据加筋土挡土墙施工特点,加筋墙2施工过程主要工艺流程为:填方地段场地清理面板→面层基础施工→拉筋、预埋筋铺设→填料分层摊铺碾压→面层钢筋、→面层混凝土浇筑、养生。
加筋墙2施工顺序:基础工程及构件预制——安装面板——铺设筋带——填料——平整填料——拉紧筋带——辗压(顺筋带长度方向先中部,再尾部,最后为靠面板部)加筋墙2施工工艺1、清表检查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
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路基用地之外,并妥善处理。
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取土坑原地面表层(100~300㎜)腐殖土、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应予以清除,并将种植表土集中储藏在现场回填区以备将来做种回填土。
(预留加筋墙施工场地),场地清理完成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用地范围内的坑穴填平夯实。
取土坑范围内的树根应全部挖除。
地基表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b.原地面坑、洞、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度符合上述a项规定。
c.泉眼或露头地下水,应按图纸要求,采取有效导排措施后方可填筑路堤。
d.地基为耕地、土质松散、水稻田、湖塘、软土等时,应按图纸要求进行处理;局部软弹的部分或地下水位较高段也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2、基础工程基槽开挖:开挖前应进行详细测量定位并标出开挖线,基槽底应按设计文件开挖到设计标高,槽底平面尺寸一般大于基础外缘30mm,当纵向高度变化较大时,基槽底沿纵向可成阶梯状开挖,每台阶长度一般不宜小于2.0m槽底和加筋体下的基础在横向的倒坡为3%-5%,且应与面板长度模数相一致。
地基处理:基槽底为一般土,且应满足承载力和稳定要求时,仅进行整平夯实,为软弱地基时,则应根据稳定和承载力要求、地基土质情况进行处理,当基础位于水下时,按相应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基槽检查:在砌筑或浇筑基础前,必须经过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时一般分段开挖,分段处理,分段验收,分段浇筑。
遇地下水时应做好排水。
基础的浇筑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D60-2004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每段基础的轴线偏差不大于±10mm,基顶高程误差不大于±1mm;若地形变化调整基础标高时,应注意与面板的高度模数相吻合。
3、加筋材料的铺设钢塑格栅下料:下料长度为设计长度,另加3000mm的富余。
钢塑格栅反包反滤体:将钢塑格栅的一端反包碎石袋装反滤体,折回下压,与本层格栅采用专用锁扣或U形钢筋钉连接。
钢塑格栅铺设:钢塑格栅垂直于墙面,铺设在压实整平的填料上,不得重叠,不得卷曲或折曲。
不得与硬质棱角填料直接接触。
无需张拉,在填料表面顺直即可。
钢塑格栅尾部的固定:为避免填料摊铺和碾压时对筋材的扰动,可在格栅的尾部采用U型钉固定。
当挡墙沿纵向在平面上形成折线或曲线时,在转角处设置的加强筋与设计的筋材不能直接接触,须在设计的格栅铺设好后,摊铺大于50mm厚的填料,再在其上铺设加强筋。
4、面层现浇面板的现浇:在加筋体沉降到位后,利用预埋锚筋挂设双层钢筋网片,素喷一层20CM厚C20砼,注意应将预埋排水管伸出墙面并保持畅通。
调料摊铺与压实填料采集:按设计要求确定填料采集场,选好后,应按设计要求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T06-1998)规定的击实方法,确定填料在施工状态下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作为填料压实过程中压实度控制的标准。
填料摊铺:卸料时机具与面板距离不应小于 1.5m,机具不得在未覆盖填料的筋带上行驶,并不得扰动下层筋材。
可用人工摊铺货或机械摊铺,摊铺厚度均匀一致,每层300-400(根据现场压实情况确定),压实到250,分两次铺摊到位。
表面平整,并设不小于3%的横坡。
机械摊铺时,摊铺机械距面板不应小于1.5m,运行方向与筋材垂直,不得在未覆盖填料的筋材上行驶或停车。
距面板1.5m范围内,应用人工摊铺。
填料压实:每层填料摊铺平整后应及时碾压。
距离墙面1.5m后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先轻后重碾压,作业一般先从筋材中部开始,逐步碾压至筋材尾部,再碾压靠近面板部位。
靠近面板范围内的填料压实用小型机械由面层后轻压至后段,避免对面层的扰动。
用粘性土作填料时,雨季施工应采取排水和遮盖措施。
压实的检查:压实度的标准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距离面板1.0m范围内的压实度一般大于或等于90%即可。
检测频度为:每层50延米不少于3个测点。
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T06-1998)有关规定执行。
碾压机械运行作业图加筋挡土墙1施工1、地基与基础部分由于该地段为回填区,采用素土分层碾压至场外路标高,挡墙面板基础下换填500mm3:7灰土垫层,超出基础外边缘各500mm,灰土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6。
基础采用现浇C20砼,压顶帽石也采用现浇C20砼。
2、面板面板制作:面板采用C20砼预制,面板预制应采用钢模,以保证面板的质量,预制面板不得有蜂窝麻面和孔洞,边角不得有缺损,面板应标明制作日期,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方可搬运,制作误差允许值:对角线误差小于4mm,平整度误差小于3mm,预留孔位置误差小于2mm,穿筋孔孔边的锋利棱角应用砂轮打磨光滑,以防混凝土的棱角割伤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