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现金是公司经营中的“血液”,血液流通是否通畅,血液质量是否良好决定着一个公司的生命力。

做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对于公司管理者都十分必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因此本文将分别阐述这三类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质量分析1、充足性分析。

经营现金流量的充足性是指公司是否具有足够的经营现金流量满足正常运转和规模的扩张。

现金净流量是指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差额。

如果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零,则意味着通过正常的供、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因经营活动引起的货币流出。

不过据此做出经营现金流量质量不高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从企业成长的过程来分析,如果企业处于初创期,一方面由于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还处在“磨合”状态,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低,导致企业成本消耗较高;同时为了开拓市场,企业投入较多资金,采用各种手段将产品打入市场。

例如加大广告支出,从而使现金流出较多;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尚未对企业的产品完全接受,导致以产品销售或劳务提供为主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很少。

因为上述原因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现为“入不敷出”。

如果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入不敷出”,应认为这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状态。

但是如果企业并非处于初创期,仍然出现这种状态,则应当认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质量差。

如果经营现金流入正好补偿现金流出,仍然不能认为经营现金流量质量好,原因有两个其一,企业的成本消耗中除了现金消耗性成本外,还有一部分属于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而确认的摊销成本和应计成本。

只有这些非现金消耗性成本也被完全补偿,才能够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其二,经营活动还承担着为企业投资活动提供货币支持,为筹资活动的风险规避贡献现金的任务。

因此,只有当经营现金净流量大于零并且在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后仍有剩余时才能认为其比较充足,质量较好。

经营现金流量的充足程度有多高还需要借助于一些指标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指标有:(1)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资本性支出额。

其中资本性支出额指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长期资产所发生的现金支出。

该比率表明运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维持或扩大经营规模的能力。

当比率大于1时说明经营现金流量充足性较好。

不仅可以满足资本支出的需要,还可以用于偿还债务、分派股利等。

(2)到期债务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到期债务本金+本期债务利息)。

该比率反映公司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偿付到期债务本息的实际水平。

该比率小于1,说明经营现金流量的充足性不高。

为了解决资金缺口,公司或者对外融资,或者变现短期投资,或者拖延债务支付,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该比率大于1,则说明经营现金流量比较充沛,足以偿还到期债务,公司不存在支付风险。

2、稳定性。

持续稳定的现金流量是公司正常运营和回避风险的重要保证。

要评价经营现金流量的质量必须考虑其稳定性。

可以利用如下两个比率进行分析。

(1)现金流量结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增加额。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是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突出、收入稳定是公司运营良好的重要标志,反过来公司主营业务突出,经营越稳健,现金流越稳定、持续。

据此比率可以大致了解公司主营业务当前的兴衰程度。

如果计算连续数期的该比率更能了解主营业务发展变化的长期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现金流量的稳定持续性做出判断。

(2)现金销售能力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营业收入。

尽管当期现金流入中有可能包括前期应收款项的回收,但从较长一段时间来看,除非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否则应收帐款各期平均收现率差异不大,这样当期现金流入在数量上就相当于当期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通过这一比率可以判断企业现金销售能力,较高的收现率表明企业产品定位准确,适销对路,并且已形成卖方市场的良好经营环境,这些又保证了经营现金流的稳定。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质量分析对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目前还很难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来进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大小并结合其他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1、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表现为“入不敷出”,但不能据此简单做出判断。

从企业的成长过程来看,如果企业处于开办阶段,投资活动活跃,而现金回收极少,或者是由于企业处于不断增长阶段,不断挖掘利润增长点,扩大投资行为的结果。

所以,面对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小于零的企业,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该企业的投资活动是否符合其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如果符合其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则表明这是企业经营活动发展和企业扩张的内在需要。

成功地投入会带来新利润;反之,可能是资金被套牢,运转不灵,甚至导致破产。

所以,还要结合产品的市场潜力、产品定位、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对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做出判断。

2、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者是由于企业在本会计期间投资回收活动的规模大于投资支出的规模;或者是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方面急需资金,不得不处理手中的长期资产以求变现等原因所引起。

从公司的发展阶段来看,如果公司正处于成熟阶段,由于顾客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公司不需要在扩大生产方面再投入太多资金,常处于“负投资”状态。

因此,必须对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质量分析对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同样也可以通过比较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大小来进行分析。

1、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

如前所述,处于开办阶段的公司是“饥渴的现金使用者”,各种投资活动活跃,而销售收回的现金极少,因而存在大量对外筹资需求;处于衰退阶段的公司由于盈利能力低,微薄的净利润等无法满足再投资所需的资金,为弥补现金流量不足,公司常常要举债筹资,从而出现大额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

所以,分析企业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是否正常,首先要看筹资活动是否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规划,是管理层以扩大投资和维持经营活动为目标的主动筹资行为,还是因为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失控而进行的不得已的筹资行为;其次,要分析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对企业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影响。

2、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

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者是由于企业在本会计期间集中发生偿还债务、分配股利、偿付利息等业务,或者是因为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在现金流量方面运转较好,有能力完成上述各项支付。

但是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也可能是企业在投资和企业扩张方面没有更多作为的一种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影响现金流量质量的因素很多,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同时还应考虑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公司主要产品所在的生命周期,并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外的其它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才能更恰当地评价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质量。

现金流量的作用与分析论文摘要:关键词:现金流量;资本;综合运用1 现金净增加额的作用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最首要的应该观察现金的净增加额。

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投资和筹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现金净增加额越大,企业活力越强。

具体还应该深入分析现金净增加额的产生渠道。

如果企业的现金净增加额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引起的,可以反映企业收现能力强,坏账风险小,其营销能力一般会不错。

如果企业的现金净增加额主要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甚至是由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引起的,这可能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衰退,从而处置非流动资产以缓解资金矛盾,但也可能是企业为了走出不良境地而调整资产结构,还须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作深入分析。

如果企业现金净增加额主要是由于筹资活动引起的,这意味着企业将支付更多的利息或股利,它未来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必须更大,才能满足偿付的需要,否则,企业就可能承受较大账务风险。

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也可能是个负数,即现金流量净减少,这一般是一个不良信息,因为至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

但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是正数,且数额较大,而企业整体上现金流量净减少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引起的,或主要是对外投资引起的,这一般是由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或扩大生产能力或投资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此时现金流量净减少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能力不佳,而是意味着企业未来可能有更大的现金流入。

2 现金流量比率分析(1)计算反映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现金/现金流量总额。

这个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越强,账力基础越稳固,偿债能力和对外偿债筹资能力越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从本质上代表了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但企业债务本息的偿还有赖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

(2)计算反映企业偿付全部债务能力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这个比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每1元负债由多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补充,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承担全部债务能力越强。

(3)计算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4)计算反映每股流通在外普通股的现金流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数。

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进行资本支出和支付股利能力越强。

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借款分红。

(5)计算反映支付现金股利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股利。

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能力越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每股就可以获取许多股利。

股利发放与管理当局的股利政策有关。

如果管理当局无意于发放股利,而是青睐于用这些现金流量进行投资,以期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从而提高本企业的股票市价,那么,上述这项比率指标的效用就不是很大,因此对账务分析只起参考作用。

(6)计算反映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

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总额。

公式中“资本支出总额”是指企业为维持或扩大生产能力而且购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

这个比率主要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发展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另外,该比率也可用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当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大于维持或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支出时,其余部分可用于偿还债权方。

(7)计算反映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比率。

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累计数/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累计数。

这个比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满足其所需现金开支的程度。

一般来讲,该比率的值应大于1,这样,企业才能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维持简单再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