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武当山)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武当山)

世界遗产与旅游——以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发展为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

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一点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但是,在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不同的人往往看到遗产不同的价值,而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头等目标,更加倾向于将文化遗产看作一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这就必然带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

如何做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和谐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为例,分析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价值,探讨其作为优质旅游资源应如何将开发与保护结合,寻求有效的发展方案。

武当山的微观环境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II)(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如下: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

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

相传为道教玄武大帝(北方神)修仙得道飞升之胜地, 历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炼。

据记载, 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

宋、元以来, 代有开拓扩建。

明成祖于永乐十年(1412)曾动用军夫30多万人在此大兴土木。

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 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

宫观内保存的各类神像、法器、经籍等都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

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

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从而形成了9宫、9观、72岩庙、36庵堂的大型建筑群,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的规模。

武当山的道教音乐也是中华音乐的活化石。

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

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

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

作为世界保护的文化遗产,其文化遗产价值与旅游价值更不容置疑。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

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

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

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

武当山古建筑群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规划严密,建筑杰出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

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

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二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以及铜铸、木雕、石雕、泥塑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三道教建筑之瑰宝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始终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

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

四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武当山金殿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5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

五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武当山建筑群的兴建,是明代皇帝朱橡在扩展外交的同时,对内大力推崇道教,灌输“皇权神授”思想,以巩固其内部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

旅游市场的宏观环境从全球角度看,旅游业是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旅游创汇及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国民人均收入倍增及有关休假制度的建立完善,将导致旅游消费需求的迅速增加;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将使中国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更加富有魅力。

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居世界第三位,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世界遗产地普遍出现了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

因此,武当山应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道路,在观念、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旅游资源保护规划、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武当山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

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

其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减,在夏季可作为避暑胜地。

根据对武当山旅游市场的相关调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一花费调查结果显示,武当山游客人均花费为1090.32元,从花费支出看,餐饮费占第一,交通费占第二,景区浏览占第三,其次为购物,住宿,娱乐,其它。

----购物与娱乐花费较低二地区游客构成来武当山旅游客人居前8名的地区分别是湖北,陕西,北京,上海,四川,河南,重庆,广东。

三、停留天数:平均2.86天,停留天数最多的是农民,其次分别为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离退休人员等。

四、旅游方式:77.96%为自助游五、媒体接触:电视(34%),报刊(29%),互联网(19%),亲朋好友(9%),旅行社(9%)六、评价:非常好26%,较好52%,一般12%,较差8%,差2%。

探求武当山旅游市场的保护与开发一充分认识武当山的价值,是实现武当山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二、有效保护,是实现武当山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三、合理利用,是实现武当山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旅游是一个产品,中国的旅游发展一直是靠旅行社组织的观光性的旅游,观光性的旅游是对各个经典线路的销售。

现在各个景区,包括九寨沟、五台山,现在的武当山都是以这样的观光产品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

未来要发展为构建旅游目的地,这个项目是非常好的探索,是整个武当山的未来发展向目的地的转化。

我们的太极小镇,以及像太极小镇这样构成的休闲度假小镇,是向休闲度假提升的必然的过程。

从旅游的目的地角度来说,第一是国粹的养生,所谓国粹的养生,是一种社会异地特质的表现方式,这些东西旅游者易于去体验,也是道家文化在现代的生活方式当中的一种适应,因为原来的道家文化直接放在这就是观光,如果融合了社会的工作细节就是一种创新。

一个新的东西创造了目的地之后,在这经营和生活的人以及旅游的人的价值判断会不一样,会形成当地的地方特征,这是人不断来这个地方的理由。

第二这里是国运的地方,是南水北调的地方,是往北方首都调水的水源,生态性也非常的独特。

两个国字头,一个是国粹的道家的养生,另外一个是国运的水域,这个水域影响到中国整个的国运昌盛的问题,这个地方看到了碳的零排放,这是中国内陆山水生活的目的地不海不是外向型而是中国特有的山水文化,特别加上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用这的价值来判山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向旅游者提出新的社会的体验和社会价值的体验。

第三是组织方式,组织方式我们一说就是集散中心和管理中心,加上旅游的经典,包括武当山、太极湖都可以作为经典,配套一些旅游的设施,一般是高尔夫、滑雪场、水上运动就可以构成一个观光的旅游点,作为一个休闲度假还要增加散客中心,它不是为旅行社组织而设立的,而是要使散客能够有效的集中,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引导方式像在家一样能够在这个地方进行短暂的停留,加上特质的文化环境,以及国际化的生活和设施。

通过关于民族性和文化用途,特别是文化创作机制的一些取样分析,我们可以尝试性地用国家公园做概念原形来统筹大武当山特区,用国家公园这个母题来做整个的命名系统。

大山大水大人文,最后武当的优势是什么,骨子里的就是文化。

实现文化之前有一个发现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过程,价值是载体里面的内涵和魂,是重要的元素,大山大水依托文化完全可以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