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米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20-21 也例1 和“想想做做”第1-5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知和认识千米,建立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掌握1千米=1000 米,能进行米和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2、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感受千米是长度单位,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能举出实际例子说明 1 千米的长度,发展空间想像,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千米是计量长度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主动思考、相互交流等良好品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对于千米的认识有较浓厚的兴趣。
在实际生活中也较多接触了千米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教学难点:建立1 千米的单位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
1.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1 毫米、 1 厘米、 1 分米、 1 米各有多长。
2. 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青口到新浦的公路长70()问:为什么青口到新浦的公路
长度要用千米做单位?
3.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介绍千米的符号学习千米的读法。
4. 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出示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的含义吗?
二、实践体验——建构“ 1 千米”的概念
1. 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 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一猜。
,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300 米,课前老师带同学们在操场上跑了几圈,(3 圈),然后还沿直线又跑了多少米(100),那我们一共跑了多少米?学生计算汇报:1000 米。
像我们刚跑的1000 米就是 1 千米。
板书:1 千米=1000 米大家对于1 千米有什么感受呢?交流交流。
如果我们只在100 米的直线跑道上跑()个100 米才是
1 千米,也就是10 个100 米是1 千米
1千米=1000米,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
4)小结:1千米=1000米,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
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2. 进一步体验“ 1 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如
果我们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50 米,想一想几圈是 1 千米?一圈是400 米呢?500 米呢?
2)估一估:课前已经请大家到操场走了走,你走100 米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 1 千米吗?走 1 千米大约要用多少分钟吗?
3)说一说:你感觉1 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4)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 1 千米?你还
能在生活中找出 1 千米吗?
三、深化“千米”的知识
1. 想想做做1,
学生自己独立连线。
交流:你是怎样连的?多媒体出
示结果
2. 想想做做2 ,多媒体出示学生填空,交流并呈现结果。
说明:这里有不同的长度单位,你在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3. 想想做做3
引导:你能根据 1 千米=1000 米,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是怎样填写的。
呈现结果并选择两题说
说是怎样思考的。
4. 想想做做4 ,多媒体出示
1)让学生计算第1 题,指名板书算式,得数
2)引导:图上已知什么?你能根据路线图,估计南京到济南、南京到北京铁路的长各是多少千米吗?和同桌估一估。
交流:估计的结果大约各是多少千米?指名汇报。
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组织交流。
四、拓展“千米”的知识问:今天你又学到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有什么用?实践作业: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记录下调查结果。
圧梧号里填合适的单
血
毎分钟走70(每小时行18()每小时行60() 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9在图上画出
来’
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千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