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诉与诉权

第二章 诉与诉权


二、反诉的要件
• • • • • • 一般要件:具备起诉条件。 特殊要件: 1、通常情形,反诉是本诉被告对本诉原告提起的; 2、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起反诉; 3、反诉与本诉必须适用相同的诉讼程序; 4、反诉与本诉在诉讼标的、诉讼请求或案件事实 方面存在着法律上的牵连关系; • 5、反诉的管辖应当合法。
第三节 民事诉权
• 一、民事诉权的含义
• 二、民事诉权的消灭 • 三、民事诉权的保护 • 四、滥用诉权的规制
一、民事诉权的含义
• (一)含义 • 是指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给予民事诉讼保护的 权利。包括: • 1、当事人向法院行使的请求权; • 特殊的公权;体现了当事人与国家之间公法上的 权利义务关系。 • 2、当事人平等享有的宪法基本权; • 3、具有程序内涵和实体内涵。 • 程序内涵:启动诉讼程序;实体内涵:获得实体 法上的具体法律地位或具体法律效果。
四、滥用诉权的规制
• 滥用诉权的认定:存在主观上故意;存在 客观行为。 • 规制措施: • 1、法院主动审查; • 2、没有造成后果的,让滥诉者承担诉讼费 用,造成严重后果的,作为妨害民事行为 而加以惩处,同时受害者可提起赔偿; • 3、双方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第三 人可以参加诉讼或请求法院撤销该判决。
第一节 民事之诉
• 一、诉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 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 三、诉的类型与诉的识别 • 四、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
一、诉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 • • • • • • • •
(一)民事之诉的含义 1、作为制度之“诉”: 2、作为动词之“诉”: 3、作为名词之“诉”: 含义:特定原告针对特定被告向法院提出的审判特定的 实体主张的请求。 (1)依其本质看,是原告请求法院给予诉讼救济; (2)特定原告针对特定被告提起的; (3)特定的实体主张构成了诉讼请求之实体内容。 诉的根据是“诉权”,是程序请求与实体请求的统一体。
• (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 诉讼请求:指当事人在诉讼中以诉讼标的为基础提 出的要求法院裁判的具体请求。 • 包括当事人请求的质的规定性,如确认、给付、形 成等权利保护形态上的要求,也包括请求数量上的 确定性等。 • 不同的案件可能案件事实类似、诉的性质相同,但 由于诉讼请求不同而使诉讼具有独立的特征。 • 当事人在一个诉中可以提出数个诉讼请求。 • 1、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 2、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 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与诉讼标的额的不同。
三、反诉的程序
• 1、反诉的提起 • 参照起诉制度:三种形式:在接受起诉状 副本后递交反诉状;在答辩状中声明提起 反诉;口头声明反诉。 • 2、反诉的受理 • 3、二审中反诉的处理
四、反诉与诉讼抵消
• • • • • • • 诉讼抵消:指在民事诉讼中进行债务抵消的。 区别: 1、在法律性质方面; 2、在提起要件或申请要件方面; 3、在审判方面; 4、在既判力方面。 注: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 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二、民事诉权的消灭
• • • • • •
1、已被合法提起诉讼或处于审理过程中的; 2、法院已经作出确定判决的(再审除外); 3、已经作出具有既判力的其他法律文书的; 4、法院裁定终结诉讼的; 5、撤诉后,法律规定不得再起诉的; 6、被执行人对第三人拥有到期债权时,在强制执行中, 法院依法裁定执行该债权的,对该债权,被执行人没有 诉权; • 7、对于涉外民事纠纷,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或国外仲 裁机构作出的裁决等,被我国法院承认的; • 8、港澳台地区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或其仲裁机构作出 的民事裁决等,被大陆或内地人民法院承认的。
• • • • • • • •
(二)诉权与诉讼权利 联系: 1、诉权是诉讼权利的前提条件; 2、诉讼权利的行使有助于实现诉权的实体内容或 目的。 区别: 1、诉权主体是当事人,诉讼权利主体包括当事人、 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2、与诉权主体相对的义务主体是法院,与诉讼权 利主体相对义务主体的是法院、对方当事人等; 3、诉权只能行使一次,但诉讼权利可多次行使; 4、诉权的实体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诉与诉权
民事之诉
反诉 民事诉权
• • • • • • • • • •

• • • •
民事起诉状 原告:阿凤,女,出生,汉族,无职业,现住阜新市某区,电话: 被告:阿学,男,出生,汉族,个体,现住址同原告。电话: 诉讼请求 一、坚决要求与被告离婚; 二、婚生女阿美归原告监护抚养,由被告一次性给付抚养费; 三、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事实与理由 我与被告于1987年经人介绍相识,1991年结婚。婚生一女阿美,1992年 1月28日出生,现就读于阜新某中学。 我与被告结婚初期感情尚可,结婚半年后,因性格原因及生活琐事双方 经常吵架,原告多次遭到被告打骂。为此我曾于2004年11月份起诉离婚,经 法院2004年12月份调解结案。此后,我与被告一直分居,加上以前分居的时 间,已连续长达42个月,双方感情仍没有任何改善。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我们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夫妻关系名存实亡。维持这 样的夫妻关系,双方都痛苦,对正在高中就读的孩子成长更不利。另外,被 告多年来一直不负家庭责任,在从事个体饭店经营收入很高,但从未向家中 交付,并有意隐瞒收入,而且其居住地点也不固定。婚姻存续期间尚且如此, 如果离婚判决其分期给付子女抚养费,将会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执行。所 以我要求被告一次性给付抚养费。综上,请人民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维 护我及女儿的合法权益。 此致 阜新市某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2005年7月10日
第二节 反诉
• 一、反诉的含义
• 二、反诉的要件 • 三、反诉的程序 • 四、反诉与诉讼抵消
一、反诉的含义
• 反诉:指在本诉的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 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与本诉相关的诉。 • 本诉被告被称为“反诉原告”,本诉原告被称为 “反诉被告”。 • 反诉与本诉是两个不同的诉(可从诉的主体、诉 讼标的和案件事实进行识别)。 • 反诉以本诉为存在前提,无本诉则无反诉。 但反诉具有独立性。本诉撤回不影响反诉审理。
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 (一)诉讼标的 • 也称诉讼客体、诉讼对象、系争标的。 • 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 实体法律关系或民事实体权利。 • (1)当事人之间存在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 民事实体权利; • (2)该关系或权利在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 • (3)请求法院审判争议的关系或权利。
• (二)诉的识别 • 指一“诉”区别于他“诉”。“一事不再理”原 则的需要。 • 1、根据诉的主体来识别诉 • 诉的主体不同诉就不同,但例外情形:法定当事 人变更情形;必要共同诉讼情形。 • 2、根据诉讼标的来识别诉 • 诉讼主体相同,但诉讼标的不同,诉就不同。方 法:根据民事实体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识别;根 据民事实体权利识别;若两个诉讼标的均是同一 类权利,则根据具体内容来识别是否是同一个权 利。
• (二)诉的构成要素 • 含义:一个完整的诉所必备的内容或因素。 包括: • 1、诉的主体:原告与被告; • 2、诉的客体: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 3、诉的原因:权利发生事实。 • 意义: • 1、判断一个“诉”是否完整; • 2、一“诉”区别于他“诉”; • 3、确定诉的合并或变更; • 4、体现当事人诉讼目的以及法院审判对象; • 5、确定判决的主观范围与客观范围。
• (二)诉的变更 • 1、含义:包括诉的主观和客观变更。狭义 仅指诉的客观变更。指以新的诉讼标的替 换原诉的诉讼标的。 • 判断诉讼标的之变更是依据诉讼标的之识 别标准来进行。 • 允许诉的客观变更是理由:原告起诉时认 识不足,为了便于纠纷适当和充分解决; 降低诉讼成本。 • 2、请求权竞合与诉的变更、合并 • 现行法处理办法:择一起诉;选择之后, 通过诉的变更获得有效保护。 • 3、诉的客观变更要件和程序
三、民事诉权的保护
• • • • • • • (一)在制度层面保护民事诉权 宪法保护; 民事实体法保护; 民事诉讼法保护; 合理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保护。 (二)在实务层面保护民事诉权 法院保护方面:对于符合条件之诉,法院应当及 时受理;起诉时存在程序错误应允许补正,不能 轻易拒绝;对于法院侵权的,应通过诉讼程序内 部来纠正。
四、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
• • • • • • • • • • (一)诉的合并 1、诉的合并含义 分:诉的主观合并与诉的客观合并。 理由:满足诉讼效率与增强诉讼制度解决纠纷的 基本功能;减少矛盾判决。 2、诉的客观合并要件 一般要件与特殊要件。 3、诉的客观合并种类 (1)单纯合并; (2)预备合并; (3)选择合并。
三、诉的类型与诉的识别
• (一)诉的类型 • 给付之诉(请求权);确认之诉(支配权);形 成之诉(形成权)。 • 1、给付之诉; • 给付包括金钱给付、物之给付和行为给付。 • 给付之诉分现在给付之诉与将来给付之诉。 • 2、确认之诉; • 积极确认之诉与消极确认之诉。 • 3、形成之诉; • 无广泛效力的形成之诉与有广泛效力的形成之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