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诉与诉权

诉与诉权

12
(3)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 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当 事人所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若A 事人所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若A与B通 过和解、调解或仲裁来解决争议,则A 过和解、调解或仲裁来解决争议,则A和B 之间发生的争议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或者B 之间发生的争议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或者B 所享有的给付价款的请求权仍然不能成为 诉讼标的。只有当B 诉讼标的。只有当B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 审判该争议时,A 审判该争议时,A与B之间发生争议的买卖 合同法律关系或者B所享有的请求A 合同法律关系或者B所享有的请求A支付价 款的请求权才能成为诉讼标的)
24
2、诉的合并
(1)含义:指法院将分别提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有某种联系的诉合并在一个诉讼程序进行审理的 裁判的诉讼制度。 (2)分类:诉的主观合并和诉的客观合并 A、诉的主观合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 上的。(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 B、诉的客观合并:将不同诉讼标的的诉合并在 同一诉讼程序中的。( 同一诉讼程序中的。(单纯合并、预备合并、选择 合并.P64) 合并.P64) (3)条件:P64 )条件:P64
14
2、诉讼请求——是原告以诉讼标的为基础提出的 、诉讼请求——是原告以诉讼标的为基础提出的 具体实体请求。换言之,诉讼请求是指原告获得实 体(法)上的具体法律地位或具体法律效果的诉讼 主张。
诉的类型 给付之诉 确认之诉 形成之诉
诉讼标的 请求权 支配权 形成权
诉讼请求 给付什么或给付多少 确认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 在 请求法院变动实体法律关 系
20
多数形成权是单纯形成权,是以形成权人 单方的意思来行使,其意思通知到相对人 即发生形成效力,无须求助于法院也无须 相对人同意、协助或不作为,相对人只能 无条件地承受形成权人对法律关系进行改 变的法律后果。但相对人可以行使形成抗 辩权(或形成反对权)以抗辩或反对形成 权人,由此形成权人与其相对人对于应否 解除或变更法律关系发生争议,这时形成 权人可以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形成效力。 如《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相 合同法》 对人对解除的效力有异议的,解除权人可 以提起民事诉讼或申请仲裁来确认解除合 同的效力。
25
三、
反诉
26
(一)反诉的含义
反诉,是指在本诉的诉讼程序中,本诉 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与本 诉相关的诉。本诉被告被称为“ 诉相关的诉。本诉被告被称为“反诉原 告”,本诉原告被称为“反诉被告”。 ,本诉原告被称为“反诉被告”
27
(二)反诉的要件
1、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起反诉。 2、反诉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 3、反诉能够与本诉适用同一程序。 4、反诉与本诉在诉讼标的、诉讼请求或案 件事实方面存在着法律上的牵连关系。 5、反诉是本诉被告对本诉原告提起的。
11
(2)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 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当事人所享有的民 事实体权利。(若A 事实体权利。(若A与B均履行了合同义务, 并未发生争议,则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或请 求权还不能成为诉讼标的。只有当A 求权还不能成为诉讼标的。只有当A与B发 生争议,如因为A 生争议,如因为A没有按照合同义务支付价 款而发生了争议,该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或 者B所享有的请求A支付价款的请求权才可 所享有的请求A 能成为诉讼标的)
16
案例: 案例: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B打伤了A,于是A对B向法院提起了侵权损 打伤了A,于是A 害赔偿之诉,请求法院判决B 害赔偿之诉,请求法院判决B赔偿医疗费 5000元、精神损害费2000元。 5000元、精神损害费2000元。 诉讼标的:A 诉讼标的:A与B之间存在的侵权损害赔偿 法律关系或者A所享有的请求B 法律关系或者A所享有的请求B承担侵权损 害赔偿责任的请求权。 诉讼请求:A基于诉讼标的所提出的由B 诉讼请求:A基于诉讼标的所提出的由B赔 偿医疗费5000元、精神损害费2000元的具体 偿医疗费5000元、精神损害费2000元的具体 实体请求。
28
案例分析
在A诉B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A以B少付 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A 100万元货款为由,请求法院判决B 100万元货款为由,请求法院判决B支付所 欠货款及其利息。B 欠货款及其利息。B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向 同一法院提交了反诉状。B 同一法院提交了反诉状。B以A的货物质量 不符合合同约定为由,请求法院判决A 不符合合同约定为由,请求法院判决A更换 货物并赔偿损失。试分析B 货物并赔偿损失。试分析B的反诉是否符合 法律要求?
3
诉权与诉讼权利的联系:
(1)诉权的行使是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 前提条件,因为诉权的合法行使能够启动 诉讼程序,在诉讼程序中当事人才能享有 和行使诉讼权利。 (2)证明权、辩论权等诉讼权利的行使有 助于实现诉权的实体内容或行使诉权的目 的。
4
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 (1)诉权主体是当事人,而诉讼权利主体 包括当事人、法院和证人等。 (2)与诉权主体相对的义务主体是法院, 而与诉权权利主体相对的义务主体是法院、 对方当事人或证人等。 (3)根据一事不二讼原则,同一纠纷的诉 权通常仅可一次行使,而许多诉讼权利可 由双方当事人多次行使。 (4)诉权的实体内涵使其有别于诉讼权利。
1、诉的变更 (1)含义:即诉讼请求的变更,是指在同 )含义:即诉讼请求的变更,是指在同 一诉讼程序中,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以 一诉讼程序中,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以 新的诉讼请求替换原诉讼请求。 (2)包括两种情形 诉讼请求在量上的变更(减少或增加) 诉讼请求在质上的变更,即诉讼请求性质 的变更。如合同之诉变更为侵权之诉。
17
2、确认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民事 确认之诉— 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是否存在或是否有效之诉 分为积极的确认之诉和消极的确认之诉。前者是 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 存在或有效之诉。后者则反之。 诉讼标的:是双方当事人之间所存在的实体法律 关系或者原告所享有的支配权。 诉讼请求:是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实体法律关 系存在或者不存在。 例:原告提起确认收养关系之诉,其诉讼标的是 原被告存在的收养关系或者原告所享有的对收养 关系的支配权,诉讼请求是原告请求法院确认收 养关系存在。
29
(三)反诉的程序
1、法院应当依职权审查是否具备反诉要件。 2、提起反诉应当提交反诉状(实为起诉状),应 当送达反诉被告。 3、由于反诉是一相对独立的诉,所以反诉不因本 诉撤回或终结而失去效力。 4、法院受理反诉后,应当在同一程序中合并审理 本诉和反诉,在审理中可以合并辩论也可以分开 辩论或限定辩论。对本诉和反诉应当分别作出裁 判,各裁判可以同时作出也可以先后作出。
9
2、诉的构成要素(即一个完整的诉或案件 所必备的内容或因素) (1)诉的主体--原告与被告 (2)诉的客体--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3)诉的原因--案件实体事实,包括民 事法律事实(如原告与被告签订合同)和 民事纠纷事实(如被告违约)
10
(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1、诉讼标的——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 、诉讼标的——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 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民事实 体权利。(又称为诉讼客体、诉讼对象、 系争标的) (1)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民事 实体法律关系或者当事人所享有的民事实 体权利。(如买方A与卖方B 体权利。(如买方A与卖方B之间存在的货 物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或者A 物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或者A所享有的请求 B给付合格货物的请求权,B所享有的请求A 给付合格货物的请求权,B所享有的请求A 支付价款的请求权)
13
在上例中,“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或请求权” 在上例中,“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或请求权” 构成了诉讼标的之实体内容,而“ 构成了诉讼标的之实体内容,而“请求法 院审判” 院审判”则体现出诉讼标的之程序内容。 因此,诉讼标的同时具有实体内容(或实 体性质)和程序内容(或程序性质)。 案例分析:种鸡场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 (案例书P74) (案例书P74)
21
少数形成权,法律要求通过诉讼途径 即形成之诉行使,形成权在形成判决 具有既判力之时才能发生效力。如婚 姻撤销权、婚姻解除权、收养解除权、 公司决议撤销权。这类形成权也可通 过其他法定途径行使,如双方自愿离 婚,可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无须诉 讼。
22
教材P60) (四)诉的变更与诉的合并(教材P60)
23
(3)以下两种情况的诉讼请求变更应当允 许: 诉的变更得到被告的许可 基于同一事实,只是原告对诉讼请求所依 据的法律关系性质的认识有所不同,诉讼 请求的变更实质上不过是法律理由的变更。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规定》第三十 五条.教材P62) 五条.教材P62)
6
(三)民事诉权消灭的情形
1、已被合法提起诉讼或处于审理过程中的; 2、法院已经作出确定判决的; 3、已经作出具有既判力的其他法律文书的(如法院调解 书、仲裁裁决等); 4、法院按照《民诉法》第137条的规定,裁定终结诉讼的; 、法院按照《民诉法》 137条的规定,裁定终结诉讼的; 5、撤诉后,法律规定不得再起诉的; 6、被执行人对第三人拥有到期债权时,在强制执行中, 法院依法裁定执行该债权的,对该债权纠纷,被执行人没 有诉权; 7、对于涉外民事纠纷,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者国外仲 裁机构作出的裁决等,被我国法院承认的; 8、对于涉港、澳、台民事纠纷,港、澳、台地区法院作 出的判决或者其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等,被内地人民法院 承认的。
15
(三)诉的种类(根据诉的性质和内容划分) 根据诉的性质和内容划分) 1、给付之诉--是指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 定给付义务之诉。原告所主张的给付,包 括被告的金钱给付、物之给付及行为给付 (作为与不作为)。 民事权益人对民事义务人享有的特定的给 付请求权,是给付之诉成立的实体(法) 基础。就是说,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是原 告享有的给付请求权。 给付之诉包括现在给付之诉和将来给付之 诉。(教材P51倒数第二段) 诉。(教材P51倒数第二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