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完整版)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丞相。

下面是为你搜集张九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

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

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璟,让他举人唯贤。

得到了宋璟的肯定。

还上书皇帝,让他任官要消除重内轻外的毛病。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宰相宋璟闹了矛盾,回家赋闲。

在此期间,开辟了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造福了当地人民,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恩师张说拜相,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

十四年,张说被罢免,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

十七年,张说被重新启用,但第二年便得了重病。

他重病期间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拜相。

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斩首。

张九龄认为他有谋反之相,上书皇帝请求杀了安禄山。

唐玄宗没有同意。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
藏着许多社会矛盾。

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整顿了吏治,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李林甫忌妒张九龄的才能。

当时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失败,被流放。

李林甫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

因此,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被罢免后,大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并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四年后,张九龄回乡探亲,病死于自己家中。

死后,唐玄宗赐谥号文献,追封为荆州大都督。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地派人来到广州纪念张九龄。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唐代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张九龄在与当时的大奸臣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遭到诽谤排挤后被罢相,遭贬荆州长史,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作者对着明月思念远方家乡亲人的诗。

该诗的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

此句起笔意境雄伟,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营造了一种辽阔广大的海上景象。

而“天涯共此时”的意思是,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和我一样,在遥望着这样一轮明月。

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第二句紧接上句,以“怨”和“竟夕”两个词表达出诗人的思念
程度的深度和长度,这种思念通宵达旦,至深至切。

后两句把诗人彻夜难眠的画面形象地表达出来,他熄灭了灯,发现室内还是被月光洒满,披上衣服走出室外散步,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衫。

想把着皎洁的月光掬满在手心送给亲人,在月光又怎么能被他捧起来呢?还是回到床上睡觉,这样可以在梦中可以梦见和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刻。

这两句在形式上深化了作者“思远”这个主题,形象鲜活,感人至深。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被贬之后所作,但通篇没有让人感受到作者遇到挫折时的伤感和落寞,反而在格调上,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张九龄春江晚景赏析《春江晚景》是唐代的政治家、诗人张九龄的诗作,体裁为五言律诗,该诗被收录于《全唐诗》之内。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该诗是作者见景抒情之作,据说张九龄十分喜欢色调清素的景物,因此他的笔下没有浓墨重彩的色调。

而此诗没有特殊的创作背景,因此创作年代已经无法考证。

整诗以作者在旅途中见到春日的景象为切入点,抒发了自己愉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景物的向往和憧憬,表现了其洒脱的人生观。

该诗的第一句,描写了作者在旅行的途中见到的美丽的景色,江边林花绽放,天上白云落日,颜色非常鲜艳。

此处借用了南朝谢灵运的诗作《登江中孤屿》中的句子,却比谢灵运用得要自然,毫无违和之感。

第二句写到作者自己此时的感受,在旅途中,遇到这样的美景,让他欣喜不已。

第三句写到其中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佳趣。

第二、第三两句都写到了作者此时的心情,但在写心情时,也融景于其中。

最后一句仍是以补充写景结尾,当残花落满了诗人所乘的客船时,诗作戛然而止,让人留下诬陷的遐想。

张九龄的诗作,即使在被贬时,字里行间也不见他消极的感情,相反的,他总是以一种洒脱、自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