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色谱分析
09:26:22
• 分子结构
(1)在其手性原子上均具有两个环状取代基 或环内含有手性碳原子,而不能拆分的化合物 在其手性碳原子上只含有一个环状取代基。
(2)空间效应对手性识别的影响更为显著。
(3)环糊精浓度增加有利于手性分离,但 β-环糊精溶解度受限制。
09:26:22
手性流动相HPLC法拆分萘普生对映体
外消旋体和其两种单一对映体是不同的3种实体!
09:26:22
对映体与生物大分子的三点作用
d
c
a
b
d
a
b
c
手性分子的a、b、c三个 基团与受体分子的活性作 用点、、 结合,是高 活性对映体(优映体)。
09:26:22
手性分子的a、b、c三个基 团中只有a和b与受体分子的 活性作用点和结合,是 低活性对映体(劣映体)。
流速为0.5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9 nm; • 柱温为25℃;进样体积为20 μl。
09:26:22
• 环糊精类(包容色谱 )
D-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 分子结构 ,其疏水性内腔的包容作用和腔外上 的羟基与药物对映体的氢键作用是手性识别的 基础。
有α、β、γ三种类型,其中β环糊精及其衍 生物应用范围最为广泛。
前处理:药物溶于含三乙胺乙腈水溶液,取50 μl该溶 液,加入50 μl含2 g/L GITC的乙腈溶液,混合均匀
后室温下放置10 min ~ 30 min,进样分析。
09:26:22
拉贝洛尔的GITC衍生化
09:26:22
09:26:22
不同结构的药物衍生化策略
• 胺基类手性药物 :运用异硫氰酸酯(ITC)、异氰酸酯(IC) 类、手性酰氯、磺酰氯类试剂,将其衍生化为酰胺、氨基甲 酸酯、脲、硫脲和磺酰胺 。
• 将手性试剂加到流动相中,利用下面两种方式 实现拆分:
① 流动相中手性试剂与对映体形成非对映体配 合物,在固定相中的保留时间和分配不同而得 到拆分;
② 手性试剂吸附在柱上形成动态的手性固定相, 对映异构体与之作用不同而得到拆分。
09:26:22
环糊精手性固定相与流动相
• 流动相添加环糊精法拆分时,与流动相中环糊精 包合越好的对映体,随流动相较快地被洗脱;
• 如: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活性更强, 左旋氧氟沙星临床使用剂量是消旋体的 一半。
09:26:22
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
• 对映体除了偏振光的偏转方向不同外,其它理 化性质完全相同,因而分离难度大。
• 手性色谱拆分方法:创造(或引入)手性环境, 构造非对映异构体,使药物对映体间呈现理化 特性的差异,从而实现药物对映体的色谱分离。
在未研究清楚两种单一对映体之间的生物 学差异时,以消旋体给药往往会影响药物 质量,甚至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反应停”(Thalidomide)作为人工合成药, 当时投入使用时是两种对映体的混合物。
09:26:22
反应停:五十年恩怨
09:26:22
手性药物的现状
临床药物 1850种
天然和半 合成药物 523种
分子结构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是最常见的手性结构。
根据对偏振光的作用不同可分为R、S体,两者的 等量混合物称之为消旋体。
COOH
COOH
OH
09:26:22
HH CH3
CH3 OH
手性异构体在药理学效应上的差异 • Pfeiffer规则:
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生物活性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对映体之间活性的差异是不同的; 当手性药物的有效剂量越低,即药效强度越 高时,则对映体之间的药理作用的差别越大。
09:26:22
多糖及其衍生物类手性固定相
• 纤维素的单体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相 连而成的线型聚合物,将羟基衍生化 成 酯以增强手性识别能力。
• 由于水和卤代烃都能溶解纤维素及其衍
生物,故流动相大都为正相色谱系统,
使用极性较小的非卤代烃有机溶剂。
OH
OH
*
O
O OH
**
*
OH *
*
OH *
CHIRALPAK
AS系列
直链淀粉-三[(S)-α-甲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 ;适合于分离β-内酰胺类、环氧化物、酸类、 杂环类化合物化合物。
纤维素-三[3,5-二甲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 CHIRALCEL 适用于分离β-受体阻滞剂、具有相同功能的化
OD系列 合物、类固醇类化合物,如:阿普罗尔、美 托洛尔、氧烯洛尔。(芳氧丙醇胺类)
09:26:22
GITC衍生化分离胺类对映异构体
• 反应原理
OAc AcO
AcO
O NCS
OAc
NHR R1 R2
OAc
AcO AcO
O
S R R1
NH C N
OAc
R2
• 在三乙胺存在条件下进行,于乙腈、二 氯甲烷或DMF中进行。
09:26:22
色谱分离和前处理条件优化
• 流动相组成和流动相pH对拆分的影响
• 在CSP表面所形成的非对映体对,可根据其稳 定常数不同而获得分离。(三点结合模型)
09:26:22
“三点相互作用 ”
●对映体和手性固定相之间,至少需要三个同时发 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起作用,而其中至少有一个 必须是立体化学相互作用。
●手性选择剂与对映体中的一种进入一个与立体相 关的三点相互作用的稳定状态,而另一对映体则只 能两点作用形成不稳定状态。
(1)降低甲醇含量改善分离度,保留时间增加;
(2)未衍生化的羧酸基对pH值比较敏感。
• 衍生化时间及GITC用量的优化
(1)反应时间:10 min ~ 30 min (2)用量:过量两倍
09:26:22
手性拆分结果
色谱条件: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三乙基乙 二氨四乙酸TEAA 缓冲(pH = 5.5),检测波长254 nm; 1 ml/min。
OH
O
*
**
O
*
O OH
O
**
*
OH *
*
OH *
OH
O
*
**
O
O
OH
OH
09:26:22
纤维素固定相手性识别作用
手性中心附近带有羰基的外消旋化合物与纤 维素衍生物通过偶极-偶极作用,带有羧基 、羟基或氨基的外消旋化合物通过氢键发生 手性识别作用。
09:26:22
• 直链淀粉是D-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相连 而成的线型聚合物,和纤维素的手性识 别能力的不同,主要在于其葡萄糖单元 的构象差异。
09:26:22
异硫氰酸酯(ITC)、异氰酸酯(IC)类
• 常用试剂有苯乙基异氰酸酯(PEIC)、2,3,4,6-四-O-乙 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GITC) 。
• 与大多数醇类和胺类化合物反应,形成相应氨基甲酸 酯或脲的非对映异构体。
• 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麻黄碱类、肾上腺素 类、肾上腺素拮抗剂、儿茶胺类等药物的分离分析。
09:26:22
色谱分离和前处理条件优化
• 有机相对拆分的影响
(1)相比于乙腈,乙醇可以使保留时间缩短; (2)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逐渐增大,其容量因子呈逐步减
小的趋势,分离因子和分离度也减小。
• 流动相中HP-β-CD浓度的优化
09:26:22
手性试剂衍生化法(CDR)
• 原理: 光学活性药物与有高光学纯度的手性试剂
于柱前衍生化,在药物对映体中引入另外一个 手性,形成非对映异构体,再以HPLC分析。
(R) SA (R) SE (R) SA
(R)
SE
(S)
SA
(R)
SE
(S)
SA
09:26:22
手性反应注意事项
• 手性试剂为高光学纯度试剂,光学稳定性好: 异硫氰酸酯(ITC)、异氰酸酯(IC)类:氨基酸 羧酸衍生物:胺类、醇类 胺类:羧基化合物。
• 手性待测物必须具备反应活性基团,如胺基(-NH2) 醇基(-OH),羧基(-COOH),以保证与CDR反应 完全 ;
• 生成的非对映体光学稳定,柱效源自高,能有效检测。CH3*
COOH
H3CO
优化的流动相添加剂: (a) L-脯氨酸、 (b) β-环糊精(β-CD)、 (e)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 (c、d)甲基-β-环糊精(Me-β-CD)
09:26:22
• 流动相体系:乙醇∶水相(不同手性添 加剂,1%三乙胺水溶液,pH为4.4);
HP-β-CD比甲基-β-CD拆分效果好
• 羧基类手性药物 :运用手性胺类衍生化试剂,将其衍生化 为酯和酰胺 。
• 醇类手性药物 :运用手性酰氯、磺酰氯类试剂 ,将其衍生 化成酯 。
• 烯类手性药物 :衍生化成水性铂复合物 。
09:26:22
手性固定相法(CSP)
• 原理:将手性试剂化学键合到固定相上与药物 对映体反应形成暂时的非对映体对复合物,这 种固定相称作CSP。
●这种稳定性相差越大,则相互分离的可能性就越
大。
Y为S性手性选择剂,X为外消旋体
09:26:22
手性固定相
吸附型 蛋白质类
多糖衍生物 环糊精类
反相、防有机 溶剂
正相、防水
正、反相均可
电荷转移型
09:26:22
蛋白质类手性固定相
• 将蛋白质固定到硅胶上,利用蛋白质分子结构 中的L-氨基酸提供手性作用位点与手性药物对 映体产生不同的氢键作用、静电作用、疏水作 用、离子对作用等达到手性拆分。
09:26:22
最常用的多糖型手性色谱柱 (Daicel ,大赛璐 )
• 淀粉柱:Chiralpak AD、Chiralpak AS、 • 纤维素柱:Chiralcel OD、Chiralcel 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