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古诗词积累(6分)1.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高洁、坚贞的诗句是,。

2.田家少闲月,。

夜来西风起,。

(《观刈麦》)3.苏轼《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的句子是:,。

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壮志难酬的句子(主旨句)是:,。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6.在联想集团处于经营困境时,“联想之父”柳传志再度出山担任集团董事长,真可谓。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空。

)二.语言基础与语文实践活动.(20分)7.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骚(sāo )田圃(pǔ)亵渎(xiě)陨落 (yǔn )B.灵柩(jiù)凌驾(líng)睿智(huò)恪尽职守(kè)C.枘凿(nà)扶掖(yè)迂词(yú) 廓然无累(kuò)D.繁衍(yǎn )惘然(wǎng)栈桥(zhàn)怒不可遏(è)8.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A.今年的贺岁片:《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等,已在各大城市隆重上映。

B.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C.“谢谢你的帮助,”李老师微笑着说:“车快来了吧?”。

D.互联网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还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

9.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A.硅谷的创始者之一肖克利与他八个学生意见不和,八位年轻人毅然与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分道扬镳,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成立了柴德费尔德公司。

B.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老百姓“看得起病”的愿望终于可以如愿以偿。

C.南通借助上海世博会平台,大力推广展示各方面成就的举措初获成效,各省市的旅游者纷至沓来。

D.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昨日发表文章称,随着楼市和股市的强劲反弹,结构性泡沫浮现的风险也与日俱增。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C、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D、人们清醒过来后,发现他们已倒在血泊中,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

11.下列短语归类有错的一项是:()(2分)A. 并列:听说读写思想感情光荣而艰巨轻松愉快B. 偏正:新的语法大操场上跟我们学非常激动C. 动宾:复习短语洗热水擦干净送我一首小诗D. 后补:热起来做下去疼得发紫读两遍摆整齐12.在三年的名著阅读中,我们接触了许多智者和英雄,他们的人格、智慧给我们以启迪。

请仿照下面的例子,给你心中的一个智者或英雄写一个颁奖词(5分)“感动中国”栏目给巴金的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人物名字出自作品:颁奖词13.综合性学习(共5分)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

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分)B.《故乡》C.《藤野先生》D.《阿长与<山海经>》(2)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

(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3分)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三.浅层阅读理解(一)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4分)拒绝句号(冯骥才)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

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

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

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

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

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

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

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我说的是这种句号。

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

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

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

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心情愿给自己画上的。

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因而,我害怕句号。

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

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

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

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

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

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14“拒绝句号”是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表达的一种观点。

请根据文意,概括其内容。

1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12分)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

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

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

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口口口口不行,口口口口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

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

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

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

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

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

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

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

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 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

”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

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

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

两者往往互相作用。

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

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6.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四字短语)(2分)17.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18第⑥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2分)19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写诗失败的原因是,画线句(b)的意思是。

(3分)20.《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写的,此书讲了贝多芬._____.托尔斯泰的事迹,颂扬他们________的精神。

(3分)(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10分)【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①,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逝,一鉴亡②矣!朕比③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④,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

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

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⑤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其大略如此。

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

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⑥,知而必谏也。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注释】①鉴:镜子。

②亡:通“无”,丢失,没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