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柏拉图的洞喻理解

对柏拉图的洞喻理解

对柏拉图的洞喻理解?2009-12-05 22:03:44 来自: 阿水(Ah!water)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中,作了一个比喻,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

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

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

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

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

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

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

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

此时,假如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

而假如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也看不见。

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

其中有囚徒挣脱锁链,看见了真相的话,他会不会去拯救同伴?还是同伴们不相信他把他当疯子。

这是关于人的解放的最早的论述,鲁迅也有个铁屋中的呐喊,叫醒那些沉睡的人,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唤醒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去思考人生的真相?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人一生出来就是奴隶,我们也做了社会主义的螺丝钉,这是摆脱不了的,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命运的枷锁。

希望大家能给关于柏拉图洞喻的我更深刻的解释,先谢谢大家了。

摘要: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中,作了一个比喻,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2009-12-05 22:15:47 Twoche。

(我要养个大富翁)啊,我们昨天写08年高考语文试卷(好像是山西省份的)阅读题赵珊鑫的《哦,美丽的“白日梦”》你可以看看。

上面写“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

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是被影子所欺骗的。

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的阳光下的囚犯。

”太巧了,我昨天刚买的摘抄本,今天第一时间把这段抄下来了,希望有助于你理解。

weishenm (creative and enjoy life)洞喻,不只是解放的意义。

主要是讲的希腊的人哲学观点,我们看到的现象多为幻觉,而真实是在幻觉之后的,比如你看到的1个苹果,古希腊人,这不是真实,真实是1,你看不到,这里面有些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味道。

(这种数学主义的观点,从现在的看来是错的。

它的好处是它强调了数学,宣传了数学,现在的科学不会认为一个苹果是幻相,而只有1是真实的)> 删除2009-12-05 22:28:03 Twoche。

(我要养个大富翁) 今天早上坐的士听到广播,很“人妖”的声音在宣扬共产党的思想,说要帮助思想有问题的干部成长。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思想,大人讲他们认为对的,而他们认为是对的是从祖辈一代一代遗传下来,很多人对很多方面都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共产党是真的好?但是现实是共产党可以掩盖住很多它的弊端不让我们知道,并且每天的宣扬,我们从哪里质疑它的不好?而现代人都太“忙碌”,自己过好就行,好吧,我也这么想,悲哀。

> 删除2009-12-06 12:01:02 玻璃蔷薇(舒适自然,轻松坦荡) 要理解这个你就得回答:为什么在比喻中那个人最终又回到了洞穴里?> 删除2009-12-06 12:18:05 尼玛俄色(任重且道远)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又回到了那个洞穴的“洞穴”并不是原来的那个洞穴,而是洞穴的外面世界在一定时期后变成了另一个洞穴。

打个比方,人们从清王朝的洞穴中逃出来,却又逃进了民国的洞穴……以此类推> 删除2009-12-06 12:53:24 玻璃钙片子(Just set me free) 影子是真实世界光线上的延展我们是宇宙之本原时间上的延展这是我昨晚睡觉前思考的> 删除2009-12-06 13:03:06 玻璃钙片子(Just set me free) 回LS,也就是说人类无论如何到达不了那一世界的真相,人类的各种技术宣言只不过是愚昧自大的徒劳罢了,上帝正在毁没人类的巴别塔;人终究要受到束缚,自由的束缚;人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其主观性,如影随身,这正是自由的束缚,世界不过是“我”的主观性投射罢了,> 删除2009-12-06 13:30:56 熊脑脑(Fools seldom differ.) 他是想说,我们无法真正了解世界,所有的观念都来自于经验如果经验本身就是幻觉呢?如果这些基础不存在,我们的科技体系将轰然倒塌同时,我们又无法判断经验是否幻觉,就像囚徒无法判断影子和阳光下的世界哪个是真实的有点唯心主义吧。

参见缸中之脑的典故,也是这个意思> 删除2009-12-06 14:53:48 I (Kindle Dx)嗯,至少这个论题,就有多处地方经不住推敲...所以假设都有一大堆问题的假设,能有个好的结论或者是隐喻吗?> 删除你的回应······什么是缸中之脑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他的《理性,真理和历史》(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了关于“缸中之脑”的假想:“一个人(可以假设是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

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

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

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

脑的神经末梢被连接在一台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输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缸中之脑的渊源与“缸中之脑”假想相似的最早记录,是中国古代的“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载:“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就是说,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感到无限的自由舒畅,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醒后惊惶地发现自己是庄周,却又不知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这就是他物与自我的交合变化。

这个看似荒谬的故事显示了庄子不同凡俗的思维方式,以及其不同于儒释两家的超越精神与生命境界。

世界著名的脑神经学鼻祖威尔德·格瑞夫斯·彭菲尔德(Dr. Wilder Graves Penfield, 1891-1976 ,美国著名脑神经科专家)在20世纪中期,对高级大脑活动做了深入研究。

他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试图减轻象精神运动性癫痫这类疾病症状。

受试者主诉有一点片断的回忆,嗅到以往闻到的气味,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颜色,这一切都是由大脑内特定部位的微量电流刺激引起的。

他发现,刺激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时,往事的记忆就会历历在目,仿佛录像带的放映,具备了事件原始场景的所有声音和情绪。

似乎发生在我们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包括无数我们以为已经遗忘的时刻,都已经被记录和保存下来了。

这种电刺激大脑的右侧颞叶引起患者对往事的记忆的现象称为“倒叙”(flashback)。

通过对癫痫病人病灶观察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彭菲尔德在1954年提出了“中央脑系统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颞叶和间脑的环路是人类记忆的主要区域。

这一区域象一个录音录象装置,把人的全部经历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这种记录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未被人主观意识到,但它的确是客观地实现了。

因此,对这一区域施加特殊的刺激时,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无法回忆的往事便被回忆起来。

彭菲尔德医生的发现意味着,人的记忆被存储在大脑皮质中,并且可以被脑电流或者外部电流所激发。

这为科学幻想提供了大量素材。

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Neo是一个被养在营养液中的真实人,而他的意识则由电脑系统“The Matrix”的电流刺激所形成和控制。

他的一切记忆,实际上都是外部电极刺激大脑皮质所形成的,而不是真实历程。

由于“The Matrix”也会有“漏洞”,也会被“病毒”侵入,因此,在“The Matrix”系统中的“人”,有时候就会发现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比如人可以自动克服重力飘起来,而这些现象,并非真实的存在,只是系统Bug所致。

“The Matrix”可以通过杀灭“病毒”或者Bug修复,来规避这些“异常现场”的发生。

鲁迅环顾闷热的陋室:“中国原本是一个没有门窗的铁屋子。

假如这座铁屋子万难破毁,里面又躺着许多熟睡的人们,这些人最终都要被闷死——在不知不觉中由昏睡转入死亡,谁也感受不到痛苦和要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声喊叫起来,惊醒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让他们尽管醒来却依旧无可逃脱,让这些人知道痛苦和将死的悲哀,而你又无力拯救他们,这究竟是仁慈,还是殖残忍?”(从自我封闭的铁屋里爆发出一声惊世的呐喊。

一个沉默寡言的漂泊者,居然成为一个时代的男高音。

不是在沉默中爆发,便是在沉默中死亡。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个人理解的是这个看清真相的人就是哲学家,而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唤醒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去思考人生的真相。

哲学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看世界比较清楚的人,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命运的枷锁,然后促使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真相和打破以往的成见,换一种角度看世界,换一种思路去思考。

就像鲁迅先生的铁屋子的隐喻,在一个封闭的铁屋子中,所有的门窗都是绝不可摧毁的,人们在沉沉的昏睡,直到死灭。

而现在有那么的一个人醒来,发出一声惊世的呐喊,使那些不幸的人能够醒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