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案例】民营经济的代表-刘永好[1]1951年,刘永好出生于四川新津县,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以至于在他20岁之前,竟没穿过鞋子。
1982年,正当绝大多数人还在抱着“铁饭碗”吃得有滋有味时,年过而立之年的刘永好毅然辞去了来之不易且令人羡慕的政府部门公职,同兄弟四人卖废铁、手表、自行车、黑白电视,凑足了1000元钱,下海自谋职业。
当时,他选择的行当是别人不看好的农产品生产领域,他们从种植业、养殖业起步,创办“育新良种场”,开始了向土地要财富的道路。
刘氏四兄弟作出这样的抉择是很有胆量的。
刘氏四兄弟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在国家单位工作,有着令人羡慕的舒适工作环境和稳定收入。
在接下来7年的时间里,他们筹办起一家小良种场,专门孵化小鸡和鹌鹑,公司几经风险,近乎绝望,兄弟四人曾经在“跳岷江”、“逃新疆”、“继续干”三条路中选择道路,最后咬牙选择了第三者。
1988年,刘永好出差到广州,偶遇广东农民排着长队购买泰国正大颗粒饲料,令他惊奇不已。
他观看了饲料,索要了说明书,与排队客户摆起“龙门阵”。
回到成都后,他向几位兄长介绍生产猪饲料的前途。
刘永好说:“四川是全国养猪大省,养猪是四川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
泰国正大的猪饲料动摇了我国落后的喂养结构,应该把目光放到更广大的市场上,去搞饲料、搞高科技全价饲料。
”于是,刘氏兄弟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放弃养鹌鹑而转产饲料,并作了详细的战略部署。
刘氏兄弟将资金全部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并聘请30余名动物营养学专家重点攻关。
1989年4月,公司自行研发的“希望牌”乳猪全价颗粒饲料问世,一下子打破了正大集团洋饲料垄断中国高档饲料市场的局面。
1993年希望集团成立,刘永言为董事会主席;刘永行为董事长,刘永美为总经理,刘永好为总裁、法定代表。
希望集团的诞生给刘氏兄弟的事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当时希望集团写的大字标语遍布广袤的城乡大地——“希望养猪富,希望来帮助。
”刘氏兄弟喊出这样的口号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时候,刘氏兄弟踏进饲料行业,并已经专注经营了4年多,创业的辛苦已经尝遍了,经验当然也就丰富了。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希望集团走出四川,先后在上海、江西、安徽、云南、内蒙古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国有、集体、外资企业的广泛合作,迅速开拓了全国市场。
1997年,正当成都的房地产业刚刚完成了第一轮开发的积累,开始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检点与反省,并准备进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微利”时代的时候,刘永好又一次抓住了机会,进入到房地产业。
“在最高潮,大家认为最好的时候,我们反而没有做。
当然,没有挣钱也没有被套,我们抓住谷底攀升的时机,我们还要随着曲线上升。
”——当别人开始纷纷感到房地产这碗饭越来越难吃的时候,刘永好却意识到机会的存在。
经过两年的时间的论证,刘永好与房地产业的第二次握手取得了实质性成果:1998年,新希望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在成都买下418亩地,进行规模房地产开发。
但对于精熟于饲料业的刘永好来说,房地产开发毕竟是个全新的领域。
刘永好坦言:“房地产是我不熟悉的,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我需要了解熟[1] 案例资料来源:陈小凡.赤脚首富刘永好.今日东方,2007(7)悉房地产市场,逐步弄懂它。
所以现在,我把本来用于打高尔夫球的时间用来把握房地产市场,这是个挑战。
”幸好学习对于刘永好来讲并非难事,据说,他最成功的地方正是“学习”。
他把自己的时间一分为三,1/3用来处理新希望集团内部关键性问题,1/3用来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并建立各方关系,另外的1/3用来学习和研究企业发展问题。
而这一方法是他出国访问时学习吸收国外企业家的经验得来的。
刘永好有个随身带笔和本子的习惯,凡找人谈话或接受采访,只要对方说得有道理,他便记下来。
正是这种勤奋与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新希望的房地产开发再一次取得了成功,锦官新城一问世,首期开盘三天之内就销售了亿元,创造了成都房地产的奇迹。
2000年,美国《福布斯》评定刘永好、刘永行兄弟财产为10亿美元,列中国大陆50名富豪第2位。
这位曾赤脚走路的创业者,终于用他的勤奋和努力踩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思考与讨论】1.谈谈刘永好创业成功的外部因素。
其中哪些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力2.结合刘永好成功的案例,谈谈你觉得创业者应该培养和锻炼的素质、能力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因素3.有人说“刘永好的成功是创业时赶上了当时的良好环境,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他现在开始创业,不一定能成功”,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案例】孟炎创业7个月[2]孟炎在大学是学习企业管理的,毕业后曾经在一家销售轴承的香港公司工作了一年。
因为一直在跑市场,与客户打交道,孟炎很快就认为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已经全部掌握了,他渴望能够自己创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同学小谢的家人中有人搞过机械轴承的销售,而且收入颇丰,并且,小谢也称自己以前曾经有过相关的工作经历,有一些老客户可以联系。
孟炎心动了,很快就开始规划起创业的具体细节。
孟炎一直觉得他们的创业目的很明确:一来给将来打基础,二来多赚点钱。
但是,具体如何运作,目前的市场前景如何,这个行业的特点,以及具体产品的性能等,两个人没有一个是内行。
2002年4月,孟炎在北京城东的一座小写字楼租到一个70平米左右的办公间,每月租金5000多元,加上电费、电话费和日常开支,月支出在万元左右(原来没必要租这么贵的写字间,但两个人都觉得搞轴承销售,面积、装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力)。
因此孟炎拿出了借来的5万元钱,小谢也借来了3万多元。
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孟炎没有回过家,也没有回过自己的住处,和小谢搬到了公司去住。
白天,他们带着请来的两个员工一起打印各种资料、报价单等,晚上将这些资料装入发给各个企业的信封中。
上万封信发出去后,如石沉大海,他们没有等来一个业务咨询的电话,却等来了天天从邮局退回的信件。
两个人并没有灰心。
8月份,他们开始分头到各个机械设备展览会现场、轴承展览会现场,向往来客商递放资料,与厂商联络,没想到这种方法竟然让他们一下子收集了几百张中间商的名片,有国内的,也有海外的订货商。
两个人兴奋到了极点,他们觉得自己的前景越来越光明。
一个月后,他们认为自己慢慢进入了状态。
两个人每天忙忙碌碌,把收集到的名片输入电脑,做成数据库。
借着展会的后续效应,每天都有十几个客户打电话或上门找他们谈业务。
[4] 案例资料来源:刘文安,孟炎创业7个月,科学投资,2003(2)但是,匆匆忙忙地过了一个多月后,孟炎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
“每天都有客户来咨询,要求提供样品或报价。
但他们拿了我们的资料和报价后就绝少再有回音了。
”孟炎着急起来。
他们专门找了一些业内的人士请教,业内人士给他们分析了原因:机械轴承这个行业情况很复杂,发展到现在,国内外厂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
因此,产品质量好、价格低未必能争取到客户。
孟炎也想过变被动等人上门为主动上门洽谈,以增加跟客户的直接沟通。
他甚至动员了所有的同学、朋友、家人,帮助他寻找相关企业的熟人。
然而,隔行如隔山,能够帮上忙的人一个都没有。
此时,孟炎决定招几个只拿底薪的业务员,并且草拟了一份销售计划,然而,这就等于每月至少增加2000~3000元的支出。
孟炎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就像陷入了一场赌博中一样,已经根本不可能罢手了。
业务员招来了,每月孟炎给他们开出保底的500元工资,然而两个多月一晃就过去了,公司仍然粒“米”未进,孟炎更加心急火燎。
“十一”节前夕,孟炎总算吃到了创业后的第一只螃蟹,合同金额7万多元,孟炎将自己的利润降到了最低点,一单生意下来只赚了4000元出头。
紧接着,又陆续签了几笔业务,都是小单子,赚了不到一万元。
随后,业务终于有了起色,几次生意过后,孟炎创下了不错的口碑,上门的客户越来越多,虽然都是很小的订单,但是所赚的利润也勉强够他们每月的开支。
孟炎再次看到了希望。
但是,暂时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公司在制度方面,以及孟炎作为一名创业者在素质方面的欠缺。
组织不健全、构架不合理的问题原本就非常突出,加上账目混乱,员工工作秩序混乱,很快麻烦就又出来了。
业务员为了争一个客户明争暗斗,互相拆台。
孟炎起初以为这是业务员竞争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并未加以重视,没想到事态逐渐恶化:一个业务员为了抢到订单,竟然与厂家做起了私下交易。
然而,当供货出现问题时,厂家却找到孟炎要求赔偿,因为,那个业务员早就走了,为了保证公司的声誉,孟炎做出了一定的赔偿,两个月刚刚赚到的钱就这样再次被断送了。
更加可怕的是,对于公司业务员之间的你争我夺,业内很快就尽人皆知,厂家对孟炎的公司产生了疑虑,很快,业务再次陷入僵局。
11月,小谢终于绝望,提出散伙,不再与孟炎合作,并且带走了仅有的几个客户资料。
孟炎的生意彻底陷入绝境。
刚起航的船,没行多久就这样触礁搁浅了。
事后,孟炎说,如果能在同类的外贸公司做两三年,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客户资源,他工作起来绝不至于那么被动。
【问题】1.你从孟炎的短暂创业中看到了他具有哪些适合创业的优点2.你认为孟炎创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案例,谈谈假如你是孟炎,你从这次失败的创业中学到了什么【案例】史玉柱的两次创业[3]一、史玉柱与巨人集团史玉柱以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起家后,巨人集团一下子发展了起来,资产规模很快接近2到3亿。
此时,史玉柱开始不满于只做巨人汉卡,他开始做巨人电脑。
巨人电脑虽然挣钱,但管理不行,坏账一两千万。
巨人电脑还没做扎实,史玉柱又看上了财务软件、酒店管理系统。
史玉柱去美国考察,问投资银行未来哪些行业发展速度最快投资银行说是IT和生物工程。
史玉柱回国立即上马了生物工程项目。
其他涉足的行业还有服装和化妆品,摊子一下铺到了六七个事业部。
为了吸引外流人才回国效力,史玉柱被称作“中国大学生留在本土创业”的典型。
作为支持,珠海市政府曾经批给巨人一块地,巨人准备盖18层的办公楼。
在大厦图纸设计好之后,市政府领导希望史玉柱将巨人大厦建为中国第一高楼,认为只有这样,史玉柱才配做全国典型。
为此,市政府批给了巨人3万多平米土地,而125元/平方米的价格等于白送。
1993年,中国经济过热发展,只要有房子就能卖掉。
72层的巨人大厦需要12亿,但此时,史玉柱手中只有1亿现金,他便将赌注压在了卖楼花上。
可等到1994年史玉柱卖楼花的时候,中国宏观调控已经开始,对卖“楼花”开始限制。
后来,规定越来越规范,限制越来越多。
史玉柱使出浑身宣传本事,也只卖掉了1亿多“楼花”。
而盖巨人大厦时,仅打桩就花了一亿多。
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
史玉柱也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脑黄金取代巨人汉卡成为巨人新的摇钱树。
1995年,仍然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史玉柱又往巨人大厦地下三层砸了一亿多元。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贷不到款,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