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上下五千年分析

中华上下五千年分析


•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禹建立的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夏禹国,初于中岳嵩山(古称外方山)南麓阳城(河南登封),后迁于方山 (古称龙山)东麓颍水居夏,夏邑(河南禹州),后称阳翟。太康迁斟鄩 (河南偃师),仲康,相,癸桀王数代均都于斟鄩。夏禹传子代替了以 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夏朝共传14代17王 (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约 471年,后为商朝所灭。 大禹死后,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 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 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 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 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经过三 代的争斗,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才得以巩固稳定。这就是从“太康 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以后的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 同东夷搞好关系。可是到了桀统治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 了大量财力;而且,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受的暴君,残害百姓、 重用奸佞。在夏王朝陷入内外交困时,商汤对它进行了讨伐。桀被商 汤战败,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

中华的文明,起始于黄帝和炎帝
• 相传为中国远古时代,黄帝、炎帝两族联合同蚩尤九黎族进行的一次 大规模战争。约四五千年前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传说兴起于今关 中平原、山西西南部的黄帝族与炎帝族经过融合,沿着黄河南北岸向 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而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的蚩尤 九黎族,则由东向西发展。两大部落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 在涿鹿之野(读音:zhuō lù)(即浊陆,今太行山与泰山之间古河、 济浊流充斥的广阔原野)展开长期争夺战。蚩尤族勇猛剽悍,擅长角 抵,联合巨人夸父部族与三苗部族,先驱逐炎帝,后又乘势北进涿鹿 (在今河北境),攻击黄帝族。传说蚩尤率领所属72氏族(或说81氏 族)利用浓雾天气围困黄帝族。黄帝族率领以熊、罴、狼、豹、雕、 鹖等为图腾的氏族,数战不胜。后得到玄女族帮助,冲破迷雾重围, 击败蚩尤,终在中冀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将其擒杀。取得战 争胜利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成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 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 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 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 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上下五千年》原有已故林汉达教授的一份未完 成的遗稿。林先生生前曾打算写一套包括整个古 代史时期的故事。由于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 只写到东汉以前的部分,没能实现他的写作计划。 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把他的遗稿交给别人, 要别人整理和补写一些篇目,并且把林先生未写 的部分续写完成。林汉达教授是一位教育家和语 言学家。他在写历史故事方面,是下过一番功夫 的。他把写历史故事作为对“新语文的尝试和旧 故事的整理”。他所写的不少历史故事读物,有 其独特的风格,早已脍炙人口。要续写他的稿子, 是相当困难的。
如《中国通史》之类的历史书籍,对中华名族五千 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随着岁月的流失,其中的很多细节都渐 渐淡忘了,这次刚好有机会陪孩子读完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真可 谓收获颇丰。通过这次阅读,让我再一次重温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 这本书记载了悠久历史的传承和历史弥新的经典演绎,触摸了五千年文明 脉搏,讲述了我国在这五千年里的发生巨大变化……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 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 不清的英雄豪杰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比如,张骞促使汉族和西域的互相交流,贯通的亚欧大道,为了航海事业发 展的郑和七下西洋,他们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和友好往来;精忠报国的岳飞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比如:中国五千年来每个朝代兴衰,由昌盛到败落之间发生的种种事情:秦 始皇,一代枭雄,自称为始皇帝,后继者以序数计算,称为二世皇帝、三世 皇帝、以至万世,无穷无尽的传下去,结果仅俩代结束了秦王朝!有李世明 开创出大唐朝代的前所未有的兴旺,有清朝末年,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使得 中国被侵略者瓜分,使得四季如春的圆明园被洗劫被焚烧。但中国人并没有 因此堕落,而是奋起反抗,其中涌现出一个个伟大的英雄。最终我们将侵略 者赶出了我们的国土。 著名历史家庞朴说过:“历史使人聪明。因为历史是前人失败和成功的记录, 由成功而失败或由失败而成功的经验积累。” 当然,能够吸引我的不是那些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而是孩子那强烈的求知 欲望以及与历史人物一起对话、讨论时所感受到的那份豪情。人们通常把“读 书”理解为一件枯燥无味的事,但我却要赋予它新的含义:它是我和书中人物 之间进行沟通的又一座桥梁。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约公元前1600年,汤的军队打败了夏桀的 军队,至此夏王朝灭亡,汤建立了商王朝。汤,又名成汤或成唐,甲骨文称 他为大乙。商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力量逐渐壮大起来,至汤时,迁居于毫 (今河南濮阳),进行灭夏的准备。成汤于前1600年左右联合各方国和部落 征伐夏桀。出发前,汤发表誓师词,即今天保存在《尚书》里的《汤誓》。 夏桀面对汤的进攻,毫无准备,不战而逃,在南巢被囚而死,夏灭。商汤在 三千诸侯的拥戴下登上天子之位。宣告商王朝的成立。商汤汲取了夏桀的教 训,以身作则,勤政爱民,受到各地诸侯的欢迎。商朝的建立,大大促进了 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 使中国成为文明古国之一。 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年是商族兴起、发展以及商王朝的建立并不断巩固 的时期。商国王姓子,据说是帝喾后裔契的子孙。夏帝胤甲以后,夏朝不断 衰弱,夏帝桀荒淫无道,中央政权腐败无能。成汤趁机领导商族向外扩张势 力,并联合一些同盟部落起兵,在鸣条大战中一举击败夏朝,商朝从此正式 建立。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 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 固。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 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称作“商汤革命”时 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