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篇一: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
校外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郑州市大学生对传统节日
认知的问卷调查
时间:日至年月日
目录
一、导言---------------------------------------2
二、调查方法------------------------------------2
三、调查结果分析--------------------------------2
四、讨论与小结----------------------------------7
五、相关建议------------------------------------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附录--------------------------------------------12
郑州市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问卷调查
一、导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不仅中国的经济面临全球化,中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着
全球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节日文化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可喜的是部分节日被我们一代一代的继承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焕发除了新的生机;然而,有些节日却在逐渐被我们的年轻人遗忘。
更令人尴尬与耻辱的是几千年来土生土长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因为我们自身的不重视而被其他国家抢注。
与之相反,一些西方节日(比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父亲节”等等)却仿佛在这里找到了第二春,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甚至追崇。
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西方节日文化的强劲冲击。
因此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传统节日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这些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长存的文化象征。
然而,仍然有许多人对传统节日的常识问题知之甚少。
本次调查我们以大学生为例深入分析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状况,呼吁广大学生群体及青年们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精神。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以郑州市西大学城的一本院校郑州大学,二本院校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和郑州市区的三本院校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采用非概率抽样的偶遇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首先采取访谈法、观察法及问卷法进行试调查,然后,主要采取问卷法进行收集资料。
问卷有23个问题构成,其中有一个开放性问题。
具体的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及对现在传统节日的看法和怎样过传统节日及中西方节日的对比等方面着手调查,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状况。
被调查大学生的抽取和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均由我们小组成员深入各院校实施和完成。
实际发放试调查问卷50份,正式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正式调查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96%。
3、资料整理与分析
在对搜集上来的问卷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与汇总后,我们采用单变量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双变量交互分类统计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运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并通过饼图、条形图、表格等直观易懂的方式加以分析,以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能够反映现实问题。
用单变量描述统计总的频数分布、频率分布和集中趋势分析,得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状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整体了解状况
从图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同学能说出4-6、7-9个节日,说明对于传统节日多数同学认识的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经常过的传统节日却多集中在4-6个,甚至于1-3个的也为数不少。
这也就反映了大学生对于过传统节日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二)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
(2)随着社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开始慢慢淡化,人们对于节日的期待度也越来越低,从调查中不难发现,42.5%的同学认为对传统节日的期待度不如从前,而且对于节日气氛许多同学认为只有少数比较热闹,这也就反映出传统节日在大学生群体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篇二: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不同的地方的风俗特色不同,以下是关于我的家乡吉林省辽源市的传统节日——春节的详细调查报告。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辽源人在庆贺这个节日时,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春节前夕,始兴人家家户户都忙于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疏浚沟渠,辽源人谓之“除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过年了,大家都将精选的春联和福字年画张贴在门框、门楣和门板上,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寄托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除夕之夜,各家的老老小小都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说着一
年来的趣事,可谓是其乐融融。
有些家庭在除夕之夜还会通宵守夜,以待天明,这叫“守岁”。
年初一零时起,家家户户开始鸣响“开门爆竹”,焚香烛祀神,喜迎新年的到来。
那天人们早早地起来,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晚辈们祝长辈们长寿安康,长辈们将压
岁钱分给晚辈,因“岁”与“祟”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并以互送年料小叙为乐。
年初二时,如亲戚家去岁有亡者,则要前往拜祭亡灵,谓之“拜新台”。
年初三是个特别的日子,谓之“穷鬼日”,是要将初一、初二忌扫之地清扫干净,把垃圾送去郊外焚烧,届时烧香鸣爆竹,谓之“送穷鬼”。
年初四是各家宴请亲朋好友,并约请已嫁的姐妹、大姑回娘
家小住。
当然,春节也有严忌的事情,如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忌进菜园摘菜,这天忌开口骂人,要尽量说吉利话;除夕、春节及大的节日和喜庆日,都忌碗筷掉地;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贷;新年“出行”,忌有女人在场;正月初五是“五谷神”生日,这天家家不能煮生米,只在前晚煮好夹生饭,第二天早晨蒸熟,黎明时,家家烧香迎接“五谷神”上谷仓,祈求保佑“五谷丰登”。
以上是我的家乡的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体现了我们辽源人的满腔热情与地道的风俗特色。
篇三: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
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课题组长:蓝文俊
课题成员:俞晓媛、华翔、梁小芳、李文玉、曾玉霞、陈秋凤
指导老师:黄美珍
学校班级:上杭二中高二(18)班
课提的题出: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除夕夜国人同一时间共享的传统文化大餐——春节晚会,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目的与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
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
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研究内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
主导学科:语文相关学科:语文.政治.历史.信息技术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制作法√□观察法□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