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1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考试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六年四月2 基本要求2.1 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主要应用基本理论,它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
要求申报人员具备运用基础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分析和解决化学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
2.1.1 无机化学熟悉原子结构和元素知识;掌握分子结构及相关知识;熟悉物质的聚集状态及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反应平衡及相关知识。
2.1.2 有机化学熟悉常见有机物的分类、命名及分子结构知识;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化学鉴别方法。
2.1.3 分析化学熟悉数据处理知识;了解常见无机、有机物化学定性分析知识;掌握称量分析法;掌握滴定分析法;了解常用物性测试方法;了解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分类及应用知识;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熟悉库仑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滴定法、电质量分析法;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下同);了解火焰发射及原子荧光光谱法;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法;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法;了解质谱分析法;了解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掌握气相色谱法;掌握液相色谱法。
2.2 实务及相关知识通过考试认定申报人员能够掌握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常用标准与方法;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了解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具有解决本专业领域内技术问题的能力,并能指导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2.2.1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本技术掌握常用分析化学专业术语与词汇;熟悉试样的采取与制备技术;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技术;掌握与化学分析专业工作相关的安全与环保技术;熟悉标准编制及标准化知识;熟悉实验室常用分析检验设备的性能评定与维护方法;熟悉化学分析实验室相关技术工作内容;具备从事分析实验室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2.2.2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定性分析技术了解常见阴、阳离子的定性鉴定方法;了解常见有机物及官能团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应用;具有在化学分析专业工作中正确使用上述方法的能力。
2.2.3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定量分析技术掌握常用的滴定分析方法、称量分析方法、常量气体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常见有机官能团定量分析方法;具备在化学分析专业工作中熟练运用上述方法的能力。
2.2.4 仪器分析技术熟悉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应用技术;熟悉库仑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滴定法、电质量分析法等电化学分析法的应用技术;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下同)的应用技术;了解火焰发射及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技术;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法的应用技术;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的应用技术;掌握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的应用技术;能正确运用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完成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技术工作。
2.2.5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专业知识熟悉与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熟悉质量管理知识;熟悉实验室认证认可知识;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知识。
3 复习要点3.1 专业基础知识3.1.1 无机化学知识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四个量子数的相关知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分子结构(1)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共价键的特征;类型;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配位键的本质和特征。
(2)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3、分子间力和氢键的相关知识。
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三态以及相互变化;溶液的组成、溶液浓度的表示、稀溶液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等离子体的相关知识。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和相关计算;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化学平衡的方向。
5、完成并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6、利用溶解度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
7、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相关化学反应的解释和判断。
8、铁、铜、锌、锰、铬等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9、常用酸碱理论;常见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相关反应。
10、常见无机化工产品的性质、用途。
11、常见化学品性质、用途。
3.1.2 有机化学知识1、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8个碳以内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常见不饱和脂肪烃的化学性质,8个碳以内烯烃的系统命名法、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化学鉴别方法。
3、常见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和系统命名法。
4、常见醇、酚、醚、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系统命名法和化学鉴别方法。
5、常见醛、酮的化学性质、系统命名法和化学鉴别方法。
6、常见羧酸及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系统命名法和化学鉴别方法。
7、常见有机化学品的性质、用途。
3.1.3 分析化学知识1、误差及偏差的概念、分类、表示方法与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算。
2、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分析的条件与滴定方式,标准物与处理条件、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滴定度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3、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平衡常数与酸碱强度,酸碱水溶液平衡组分的计算,酸碱滴定可行性判断,典型酸、碱、盐溶液的pH值的计算以及缓冲溶液等的相关知识。
4、典型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使用方法,掌握典型酸、碱、盐化合物的酸碱滴定法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
5、典型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及使用方法。
6、EDTA溶液的性质,掌握典型化合物的EDTA滴定法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
7、电极电势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能斯特方程式),并能利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次序,典型氧化还原指示剂的使用。
8、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滴定条件的选择,掌握典型化合物的高锰酸钾法法或碘量法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
9、沉淀溶度积常数判断沉淀-溶解的次序,掌握典型化合物的沉淀滴定法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
10、重量分析的相关理论和典型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
11、化学分离的相关理论和典型化合物的分离操作。
12、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基本原理;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概念与实例,使用玻璃电极的注意事项;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操作过程;电位分析法的有关计算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库仑分析法的原理、分类与应用;极谱分析法原理、分类与应用;伏安分析法原理、分类与应用;电导滴定法原理与应用;电质量分析法原理与应用。
13、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步骤、测定条件的选择与确定的依据;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性、定量方法和相关计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关知识。
14、光的吸收定律及其有关计算;显色条件和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方法;紫外及可见光光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相关知识。
15、红外吸收光谱法原理与应用;质谱分析法原理与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原理与应用。
16、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气相色谱仪、流动相、固定相、色谱柱、检测器等相关知识;气相色谱常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和相关计算;气相色谱与其它仪器联合使用的相关知识。
17、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和固定相、检测器等相关知识;掌握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方法;品预处理方法。
18、沸点(沸程)、蒸汽压、闪点、熔点(结晶点)、折光率、比旋光度、黏度、密度等常用物理常数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有关计算。
3.2 实务及相关知识3.2.1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本技术1、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的量纲(有关量、单位和符号)。
本部分内容应参照如下国家标准:(注:未标注年份的标准,以最新发布或修订的年份版本为准。
下同)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 3102(系列)有关各专业量和单位的标准2、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标准化知识;化学分析专业标准的编制方法。
本部分内容可参照如下国家及行业标准:GB/T 20000.1-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GB/T 20000.2-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GB/T 20000.3-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3部分:引用文件GB/T 20000.6-2006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6部分: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GB/T 20000.7-2006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7部分: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GB/T 20000.8-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8部分:阶段代码系统的使用原则和指南GB/T 20000.9-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9部分:采用其他国际标准化文件GB/T 20001.1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GB/T 20001.3-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标准GB/T 20001.3-2015 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分类标准GB/T 20001.4-2015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GB/T 20001.10-2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准HG/T 2954-2008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标准编写格式HG/T 2955-2008 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标准编写格式3、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基本操作技术与专业术语与词汇;分析实验室常用分析化学仪器(包括分析天平、定性与定量分析用玻璃仪器及其它材质器皿等)和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分析天平使用及称量分析操作、玻璃仪器使用、洗涤及校正等)。
本部分专业术语与词汇内容应参照如下国家及行业标准:GB/T 4650-2012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词汇GB/T 14666 分析化学术语GB/T 13966-2013 分析仪器术语GB/T 4470 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GB/T 8322-2008 分子吸收光谱法术语GB/T 4946-2008 气相色谱法术语GB/T 9008-2007 液相色谱法术语柱色谱法和平面色谱法GB/T 14850-2008 气体分析词汇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4、试样的采取与制备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