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一、 2019 考试大纲分析2017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相比 2016 年,修订处相当多, 2018 年《考试大纲》基本没有变动, 2019 年化学《考试大纲》同 2018 年相比,只在第 I 部分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提出了高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纲。
强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 ,即考查内容中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使考查内容更具体化。
备考时,考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知识,还需加强“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升化学科学素养,提升核心价值。
化学科命题不仅要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还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回顾 2017 年《考试大纲》的修订1.修订的主要目的(1)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体现国家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进一步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2)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功能。
(3)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
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2.修订的主要意义(1)指导高考内容改革。
(2)规范高考命题:①提高质量,②倡现成果,③确定标准(3)“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3.修订的主要内容【选考模块的调整】修订后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
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
【能力目标的调整】“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修订前(1)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实验内容的调整】修订前(6) 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④ 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必考内容调整】序 必考变化内容号1了解物质的量 (n)修订后(1)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 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 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修订后(6)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①设计实验方案;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变化要求替换: 理解摩尔 (mol) 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 子式、分子 “了解”变为“掌握”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3 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N A 、新增4 V 、K新增几个符号: n 、M 、 m c5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替换:了解溶液的组成6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新增7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了解”变为“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8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新增 9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新增 10 了解焓变( H )与反应热的含义新增11能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12理解盖斯定律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13理及应用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14属腐蚀的危害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15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16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17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18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19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20质溶液的导电性。
2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22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3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24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理解溶度积( K 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26常见金属元素新增镁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27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28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29异构体30掌握有机反应类型替换:能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新增替换: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变为“了解”新增新增新增替换: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变为“了解”替换:“认识”变为“解释”“了解”变为“理解”“了解”变为“理解”新增“了解”变为“掌握”删去新增新增替换: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新增:制备方法。
“了解”变为“掌握”替换: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新增:制备方法。
“了解”变为“掌握”新增替换:(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注:甲烷、乙烯、苯、25氯乙烯、苯的衍生物、乙醇、乙酸)“了解”变为“掌握”31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新增:“应用”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替换: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32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产中的重要作用。
删去:乙烯33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替换: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应用。
反应及重要应用。
删去:反应34能识别化学品标志替换:安全使用标识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替换: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35验、分离和提纯。
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法。
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液。
“能对”变为“掌握”36正确选用实验装置;替换: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37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了解”变为“掌握”38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新增【选考内容调整】序选考变化内容变化要求号1“化学与技术”模块删去2能正确书写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新增轨道表达式3了解共价键的极性新增4了解配位键的含义替换: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5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的性替换: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质的影响的区别6了解氢键的含义新增7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新增子晶体性质的影响8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新增9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新增10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新增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新增:(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核磁共振氢谱等)12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替换: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体分异构体13了解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能列举事实说明”变为“了解”影响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替换: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14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质结构、性质上的差异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15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变为“掌握”转化16了解烃类及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新增烃的衍生物合成方法17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新增路线18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删去要成分及其应用19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删去。
因必考中要求“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20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删去。
与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方法中( 5)重复。
替换:(1) 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1) 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1(2) 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在生命过替换: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22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程中的作用。
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替换: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23 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方面中的贡献。
三、 2019 年考点预测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近年来的高考命题,特别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在选择题中通过成语、诗词等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古代的化学生产工艺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操作 ( 过滤、蒸馏、结晶、萃取、升华 ) ,非选择题当中考查古代经典的化学生产工艺以及经典的实验方法,这类题目既弘扬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又考查了知识的灵活运用,此类题目将会成为今后高考的热点题型。
2.图表信息,考查知识获取能力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考生应能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和有序存储。
与之对应,高考化学试题中经常出现图表题。
这类试题以图像、统计图、表格、模型等为信息,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主要考查考生对图表数据的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
图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呈现 (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图、有机推断与合成图、实验流程图等也属于图表 ) ,这种考查方式是化学学科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具体体现,是高考的主流题型。
3.原理综合,考查知识运用能力在高考Ⅱ卷的四道化学题中,有一道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化学原理综合题的命制具有广阔的空间。
这道试题通常以新材料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或对污染的治理、重要物质的制备或性质等问题为切入点,将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还会涉及图象或图表,题目的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较多,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变化观点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以真实的情景为依托,要求考生能够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通过化学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定量试验,考查综合实验能力近年来高考化学实验考题的发展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教材内容到实际应用,这是高考中加强能力测试的必然走向。
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是化学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因此定量实验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