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园林史框架

中国园林史框架

中国园林史框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一.第一阶段(一)背景:1。

狩猎为主2。

群聚3。

感性适应4。

原始公社(二)进入园林的萌芽状态二.第二阶段:(一)背景:1。

自觉开发自然2。

理性适应3。

城市集镇出现(二)特点:1。

服务对象2。

造园主流:封闭的内向型的3。

造园目的4。

造园者(三)此阶段园林的概念(四)早期园林1.园林文字字源:囿、圃2.神话传说:宗教经典(1)“瑶池”、悬圃(2)圣经:伊甸园(3)佛教:极乐世界(4)伊斯兰教:天园3.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4。

造园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经营(五)独特的园林体系(六)按四要素分类:1。

规整式园林2。

风景是园林三。

第三阶段:(一)背景:1。

农业——工业2。

亲和——敌诉3。

改良学说(二)改良学说:1.F.L奥姆斯特德——城市园林化思想(1)1857年与C。

沃克斯纽约“中央公园”2。

活化的“田园城市”设想(三)特点:1。

公共园林2。

内向型——外向型3。

造园目的4。

造园者四。

第四阶段:(一)背景(二)特点:1。

出现“园林城市”2。

区域性大地景观规划3。

跨学科的综合性与公众参与性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一.按园林基址(一)人工山水园(二)天然山水园二.按园林隶属关系(一)皇家园林周文王灵台灵沼1.大内御苑2.行宫御苑3.离宫御苑A。

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天然山地园:玉皇山、静明园天然山水园万寿山清漪园天然山水园圆明园人工山水园:畅春园人工园4.承德避暑山庄(二)私家园林形式:(1)宅园(2)游憩元(3)别墅园:A。

别业:唐。

王维,辋川别业东晋,石崇,河阳别业B。

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三)寺观园林(四)其他园林:传统名胜区陵园:坛庙绿化三.按地方风格与特点分(一)南方类型扬子江(二)北方类型黄河(三)岭南类型:珠江四.其他规和:(一)规则式(二)自然式(三)混合式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分期1.生成期:殷周秦汉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全盛期:隋唐4.成熟期:两宋到清初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6.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无为,有为,水之用舟,山之用索,因高为田,因低为池二.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西方是法国规则式和英国风景式。

中国古典园林:思维建筑形象和木构架细节三.诗画的情趣:(一)诗情(二)画意以花如园因画成景1。

假山2。

植物配置3。

线条四.意境的含蕴:(一)意境的含义(二)已经的表达1。

缩移摹拟2。

宇摄主题3。

根据物镜点题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第一节起源一.雏形:公元前11世纪园台的结合二.三个源头:(一)园(二)台(三)园圃三.影响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因素:(一)社会因素(二)意识形态1。

天人合一2。

君子比德3。

神仙思想第二节先秦宫城室建筑的发展一.周代综述:1。

规模小、设计更精密2。

神仙,世俗题材3。

宫廷造园取法民间、曲水流觞4。

皇家园林称“宫”、“苑”5。

筑水、理水、写实——写景6。

大内御苑规范化二.私家园林有近郊和远郊之分(一)城市私园A:1。

北方私园:张伦的宅园2。

南方私园(1)南齐文惠太子的玄圃(2)湘东王萧铎,湘东苑B:城市私园的特点:(1)设计精致的趋向(2)规模小型化的趋向(二)庄园别墅园:1。

西晋时崇的金谷园2。

潘岳的庄园3。

陶渊明的庄园三.寺观园林四.其他园林——兰亭(公共园林)五.小结(一)规模:园林造景创造方法(二)规划设计(三)园林功能(四)私家园林(五)寺观园林世俗化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略)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一.皇家园林(一)隋炀帝的西苑:1.规模2.行宫御苑3.规划特点:(1)“一池三山”的规划模式(2)园中园的小园林建筑集群(3)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4。

唐代改名为东都苑(二)华清宫:1。

离宫御苑,设在宫外,风景优美地段2。

规划特点:(1)前宫后苑A。

宫有北南之分B。

苑:a.山麓小园林生产基地b.山腰:自然景观c.山顶:点景、观景(三)九成宫(唐代):1。

原名:仁寿宫(隋朝)2。

离宫御苑(性质)3。

规划特点(1)有两重城垣(2)分为宫廷区与苑林(四)大内御苑:1。

东内明宫2。

西内太极宫3。

南内兴庆宫4。

禁苑(三苑)二。

私家园林:(一)城市私园1。

白居易履道坊宅园(1)布局:前宅后园(2)造园目的(二)郊野别墅园:1。

唐朝统称:别业、山庄、庄2。

建置情况:(1)单独建于近郊:浣花溪草堂(杜甫)(2)单独建于风景名胜区内:庐山草堂(白居易)三。

文人园林的兴起四。

寺观园林五。

其他园林小结:1。

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2。

私家园林的艺术有所升华3。

“园林寺观”长足发展4。

公共园林长足5。

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6。

诗画情趣开始形成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一。

东京临安城规:(一)东京城(北宋)(二)临安城(南宋)二。

皇家园林(一)艮岳1。

建园目的2。

特点:(1)左右山水格(2)人工山水园艮岳:1。

突破“一池三山”形式,从典型山水创作为主题,在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

7.构图规律:先在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供伏”“至山始尊”。

8.天下山脉发源于昆仑山,西北为首,东西为尾。

(二)金:明池三.私家园林:(一)中原(洛阳名园)1。

花园:归仁园2。

宅园:(1)富郑公园(2)环溪:水景借景(3)湖园:水景3。

别墅园:董氏西园、山林4。

特点:(1)山水园形式(2)因高位山,因低为池(3)建筑依景而设散漫自由(4)借景(5)很少叠石(二)江南(吴兴园林)1。

北沈尚玉园:水景2。

南沈尚玉园:置石3。

俞子清家园:假山4。

赵氏菊坡园5。

赵氏苏湾园6。

特点:(1)追求精炼(2)在小境城内模拟自然(3)假山叠石(4)选址依山靠水四.文人园林:特点:简远、疏朗、雅致、天然五。

寺观园林六。

公共园林七.小结第六章园林成熟期一.大都北京二。

元、明皇家园林明代思想(压制前期)1.轴线向南拉长(8公里)2.景山——万岁山大内御苑——西苑(明)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颐和园一.离宫别院:略史1.1151年金完颜亮建行宫,称金山2。

元郭守敬见瓮山泊(西湖)3。

明建园静寺4.1750年乾隆圆静寺——大报恩延寿寺瓮山——万寿山西湖——昆明湖5.1764清漪园6.1898 颐和园二。

建园原因:(一)仿杭州西湖(二)建庞大的园林集群(三)原始地貌三。

规模(一)S=245公顷水/陆=4/1(二)湖长=1930m 宽=1600m(三)湖山高60m 长1000m(四)水廊728m 273间(A)宫廷区1.布局:南前宫后寝,西横轴两纵轴2。

植物配置(1)东宫门(2)仁寿殿:龙爪槐西府海棠牡丹台(3)玉兰堂:白皮松,西府海棠龙堂(4)宜共馆:玉兰、梧桐(5)乐寿堂:玉兰、西府海棠、牡丹台(B)前山前湖景区1。

前山景区布局:(1)5轴线(2)2网络(3)建筑群里面的几何对位关系:a。

等腰三角形b。

退晕式渐变(4)建筑群布局的作用:a.弥补前山山形呆板b。

作为构图主体和重心c。

点景d。

观景2。

前湖景区布局:(1)一池三山:昆明湖,南湖岛(2)昆明湖(C)后山后湖景区:1.北宫门圆明园一.表现主题:(一)江南风景:如:“垒石临流”仿绍兴兰亭,曲院风荷(二)前人诗情画意“夹镜鸣琴”李白:两水夹明镜(三)神仙境界:方壶胜境(四)标榜儒家:儒家伦理:九州清晏鸿慈永佑(五)标榜重农爱民多嫁如云二。

规划设计特点:(一)以山水为骨架划分景区,使之各具特色(二)出现罕见平面形状“之”“口”“田”字形(三)采取风景点小区建筑群和景区结合的集景方式。

避暑山庄:一.史略:(一)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河北围场建木兰围场(二)康熙四十年(1701年)在热河上建避暑山庄(热河行宫)二。

布局:(一)占地560万平方米(二)前宫后苑(三)分区:1。

宫廷区:正宫:松鹤斋东宫2.苑林区(1)湖泊景区——浓郁的江南情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