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根据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有:历时比较:同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比较共时比较:同世界其他民族语言比较(一)语音特点1,每1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 l,r,n;而英语和古代汉语有)3,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4,没有入声(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归并在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一些方言中仍保留入声声调)(二)词汇特点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2,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三)语法特点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2,复合词为主3,量词丰富4,存在兼类词(如动词兼名词等)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如:水土流失、提高等;该特点对汉语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易出现词和短语划界限不清问题)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用相同词,语序不同意思不同,如:我要学—要我学;使用介词不同,意思不同,如:我把他打了—我被他打了)(四)语用不同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求简明、达意,不一定求句子结构完整)2,依靠语境相处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五)修辞特点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2,音节结构整齐(双声、叠韵、压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歇后语、成语等)(六)信息处理特点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比,字型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困难)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4,大陆、台湾的统一和规范(外用借词同源异形,常用词语也有区别)二语音一、汉语语音概说(一)基本概念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如“老”可以划分出l, a ,o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
2,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人的听觉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肌肉都明显的紧张一下,每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
(也有例外,:“天儿” tianr)三词汇一、汉语词汇概说(一)什么是词汇: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用语的总汇。
(二)词汇单位:1,语素1.1 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1.2 语素类型:(1)按音节分: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2)按构词能力分:A :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特例有:了、吗、吧不能语其他语素组合成词)B: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与其他语素自由组合,位置不固定如伟大、宏伟C: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如阿姨、第一、人们、记者2,词2.1 定义: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2.2 语素、字与词的关系:(1)一个字代表一个词,同时代表一个语素,如山、水(2)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词,其中的字各代表一个语素,如人民、建设、建设者等(3)词由2个以上字表示,但各个字没意思,只表示一个音节,各自不代表语素,如:巧克力、玻璃(4)一个字代表不同词,如:米饭厘米中的米,这样的字代表不同语素。
(有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如:重,不同的读法也代表不同语素)(5)不同的字表示同一词,如展转——辗转3,固定词组3.1 专名(1)专门词语,如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关名北京大学 ;(2)术语,如法律术语:地方性法规医学术语:病理切片行业语;(3)行业语,如摄影用语曝光量, 防红眼.3.2 熟语: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短语或句子结构,但格式和构成成分比较固定,意义往往有整体性,一般也作语言建筑材料使用。
二、汉语词的构造(一)单音词和复音词(按音节划分)1,单音词2,复音词(二)词根和词缀1,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2,词缀: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三)单纯词1,定义: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有单音节和多音节的,不管有多少音节,个音节本身没意义,合起来才有意义。
2,单音节单纯词:天、人、好3,多音节单纯词:(1)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A:双声:2音节声母同,如,参差,忐忑,仿佛B:叠韵:2音节韵母同,如,彷徨、烂漫、骆驼C:其他:蝴蝶、芙蓉(2)叠音词 2相同音节相叠如,姥姥、奶奶、饽饽(3)音译外来词如,卡通、沙发(四)合成词1,定义:两个或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可以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2,合成词构成方式:(1)复合式: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根据词根间的关系不同,又可以分为:A:联合型并列式,在意义上两个语素地位平等,如道路、开关、动静B:偏正型:前一词根限制、修饰后一词根,如,火车、雪白C:补充式: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如:提高,人口D:动宾式:如管家、达标E:主谓式:如日食年轻(2)附加式:由一个表示具体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附加意义的词缀组成A:词缀+词根:老虎、阿姨B:词根+词缀:桌子、弹性、木头、优化C:词根+叠音词缀:绿油油、喜洋洋(3)重叠式:两个相同词根相叠而成,如爸爸、妈妈、偏偏、仅仅(五)简称1,什么是简称:把长的词语减缩或紧缩成短的词语,如北大、清华2,简称的方式:(1)减缩只截取原词语的部分词语,常在指称几个并列事物用,如:中美、文史哲等(2)紧缩抽出原词语用有代表型的词语组成简称A:原词第一个语素组成:劳模、基建、初中B:第一词第一语素+最后词最后语素:扫盲、军属C:第一词第二语素+最后词第一语素:民警、厂矿、理化(3)抽出原词中共同部分,或概括原来几个词表现的共性加一个数字成简称。
如:四化、三好、七窍三、词义(一)什么是词义:词的内容,词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词义(二)词义的性质:1,客观性,客观存在的现象和事物是构成词义的基础或根据2,概括性,抓住整类事物或现象共同的本质的特点,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点3,社会性:使用同一语言社会成员长期实践过程中确定下来的,是约定俗成的4,模糊性:指词义的界限不清楚。
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高矮5,民族性: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不同,由此产生词义的民族性(三)词义的构成1,理性义指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也叫概念义,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只要是理性义,是词义中主要部分2,附属义色彩义(1)感情色彩贬义、褒义(2)语体色彩文体色彩书面——口语(3)形象色彩如:牵牛花眼镜蛇鸡冠花(四)单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1,单义词1.1 定义:只有一个义项的词1.2 种类:(1)事物名称:桌子、铅笔(2)专有名称:北京、鲁迅(3)外来词:沙发(4)科学术语:原子核2,多义词2.1定义:有两个以上义项的词,义项地位不平等,一个是基本义项2.2 词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比喻意义(1)基本意义:词中的基本、常用的意义,其他义项都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发展转化来的(2)引申意义:在基本意义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形成的意义。
(3)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如:包袱(比喻意义和借喻的区别,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临时性的)3,同音词3.1 定义:发音相同的词,同形同音,异形同音3.2 同音词和多义词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同形同义的同音词容易与多义词混淆(2)区别: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而同形同音词意义间屋联系,如:别有3个意思,但都不联系,而花有几个联系的意义,所以是多义词(五)同义词和反义词1,同义词1.1 定义: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如演讲—讲演,着急—焦急,广义的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狭义的专指近义词;近义词是同义词中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一类。
1.2 同义词的辨析:(1)意义方面差别:A:意义轻重不同,如着急—焦急B:范围大小不同,如:时代-时期C:集体与个体不同:如:人口和人(2)色彩方面差别:A:感情色彩不同,如团结—勾结B:语体色彩不同:母亲—妈妈(3)用法方面差别:A:搭配对象不同,如:美丽——漂亮,爱戴和爱护,前者搭配对象只能是人,后者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B: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如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2,反义词2.1 定义两个理性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在意义上形成反义关系2.2 类型(1)绝对反义词互补反义词,意义上相互排斥,如生—死(2)相对反义词:极性反义词意义上对立,但否定甲不一定就是肯定乙,如大-小,这类词反映的概念之间,有能够居间性的概念存在。
四、汉语词汇的构成(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1,基本词汇:千百年前就产生,一直应用到现代,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一部分词,其特点有:稳固性、普遍性、构词能力强 2,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数量比基本词汇大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并非截然分开(二)熟语1,熟语及构成(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2,成语2.1 定义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简洁而意思精练,大多是历史故事、古代寓言的概括,或是书面语言中的名句形成;2.2 成语的特点:形式简洁、意思精练,结构多样,如并列、偏正等、形象鲜明,有很强表达作用3,惯用语:表达一种习惯意义的固定词组,如吃老本开后门等3.1 惯用语的构成;3个语素组成居多3.2 惯用语的特点:大多是述宾结构,中间可以插入词语,也可以颠倒语序,意义不便,惯用语形象、精练,应用灵活广泛4,歇后语: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有时只说上半、下半略去4.1 歇后语的构成:上半——形象表述,下半——解释形象表述的含义,然后借比喻或双关,表达它的实际意义4.2 特点:形象风趣(三)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1,新词的产生(1)新词是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用新的形式表示新的内容,一般都利用原有的语素,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来创造,新词出现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为社会所接受,才能再语言中扎下根来,各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一些新词;(2)新词和词汇新义不同,生造词和新词也不同2,旧词的消亡3,词义的演变(1)词义扩大:如河收获等(2)词义缩小:如臭批判(3)词义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词专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的词如走,古代指跑或逃跑,现在指行走;消息古代指胜衰更替六、词汇规范化:(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根据现代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词汇方面的标准,以便更充分地发挥汉语的社交作用,促使汉语向健康方向发展,具体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舍弃北方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采用比较通行的词,同时适当吸收一些方言、古语和外来词,抵制生造词,从而消除词汇方面的分歧现象,建立一个全国一致的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