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上第43-4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继续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和学生以往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二下有过比如一共多少或剩下多少类型)不同的是,这里学生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只含有两个已知条件。
这对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来说,难度有所增加。
在具体的编排上,教材除了继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外,主要强调了借助于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使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而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可以引导他们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体会数量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思路,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倡导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画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为第五单元的求相隔多少时间问题作一个小小的铺垫。
本节课中例题给出了“裤子28元”和“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两已知条件,并要求学生解答“买一套服装要多少钱”这个问题。
教材先引导学生根据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画出表示上衣的价格的线段,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材还通过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在学生求出一套价格之后,教材又通过“试一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求上衣与
裤子价格差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9道题,大休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巩固在例题中初不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二类是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类是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线段图分析问题方法的价值,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我的思考:
贲友林老师经常说上好一节课,我们首先要弄清三个问题:学生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如法炮制这节课,画好线段图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基础是对二年级的《倍的认识》。
分析数量关系,讲述解题思路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应该去的地方,理清数量关系,清晰地表达出解题思路后,正确的列式就不成问题了。
所以我准备采取一搭好脚手架、二引导比较完善表达、三巩固深化初步建模,通过以上三步走,在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做到学一题懂一类,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看图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1)△△△△△△
○○○○○○○○○
2、画图。
(1)画○,○和□同样多。
□ □□□□□
○○
(2)画○,○是□的3倍。
□□□
(3)先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线段,长度是4厘米的3倍。
(设计意图:学习科学家认为“学习就是新手为专家的过程”。
如何通过最有效的途径最终实现有效的学习?学习环境的支持至关重要。
合适的脚手架会帮助学生积极建构 知识,是学生获得新经验的基础。
所以利用旧知的复习,唤醒学生对画图及倍数关系的回忆,为接下来学习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
二、 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图。
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呈现:上衣多少元?买一套衣服多少钱?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自主提出问题,锻炼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
(2) 甲数
乙数
2.出示学程单:(1)上面哪一个问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列式解答。
(2)想一想,买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你会仿照上面的第三题画图表示上衣和裤子的价钱吗?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指导。
4.交流:A根据题目的意思和同学们对倍的认识画线段图,我们是先表示裤子还是先表示上衣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因为第一次接触线段图,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清晰的第一印象。
让学生们知道通常情况下,我们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份数,然后再画出相应的线段表示几份数,这样画比较方便。
而一条裤子28元用一条线段表示时,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
)B上衣的价钱不知道,根据题意应该怎么画?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再次强调要在表示裤子价钱线段的下面画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要画这样的3份,画3个那么长的线段。
)
C“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完整的线段图应包括所有的条件及问题。
通过ABC三个问题的逐步引导,孩子们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
5.反馈比较: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现两种解法,请比较这两种解法,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6.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出示课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
题》。
(设计意图:对学生而言,当他能够清晰地表达某个知识时,才算真正地学会了。
然而许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学生并不是第一次学习某一知识后就能清晰地把表达出来。
课堂上教师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是保障学生自由表达的首要条件,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提供方法策略上的支持。
如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种是先算另一种是先算的句式帮助学生学会表达。
)
7.放手尝试: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出了“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那么,怎样求“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呢?请画出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交流时再次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线段图,问号为什么标在这儿,自已在解决问题是是怎样想的?
8.纵向比较:请同学们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看一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解题方法上,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比较可以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第一次时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画线段图的作用,第二次的比较有利于沟通这类题型的联系,使知识进入螺旋上长升的通道,也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
三、举一反三
1.完成书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们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
求什么。
补充一组图形的题组练习,让学生们知道,问题不同所标的位置也就不同。
2.书第7题。
3.出示:一个文具盒12元,书包的价钱比文具盒的3倍还多5元,
一个书包多少元?
4.根据本子2元,铅笔盒的价钱比本子贵16元,水彩笔的价钱是本
子的8倍。
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书思考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最后的编题练习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能编题了,自然对数量关系有明晰的认识。
思考题因为一份数不知道,进一步让孩子们了解线段图的作用,使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深入人心,为以后的解决问题如第五单元的时间间隔问题打下良好的伏笔。
)
四、总对升华: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同一道题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五、课堂作业,每日一题。
教学评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求解的应用题(有倍数关系,也有相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要理清数量关系,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及这样算的的依据是什么。
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但画线段图、读懂线段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在主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1.旧知铺垫,初步感知线段图。
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
学中先复习已有的相关知识,先说再画,为学生学习画线段图做了铺垫。
2.重视数量关系和识图能力的训练。
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着重
指导学生数量关系正确地画出线段图,体会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合理性,继而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另外,通过“想想做做”第1、2题及一组图的题组练习,训练学生看图画图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3.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
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线段图理清数量关
系,是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第二种解法算式的理解,让画线段图作为一种策略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特别第二种算法往往是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才会更好理解。
所以本节课可以为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线段图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