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考试大纲与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考试大纲与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指导思想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

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学业考试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使试题的解答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内容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和从事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

2.关注“数学活动过程”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指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其主要内容包括: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做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或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关注“解决问题能力”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

形成对数学内容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深化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二)考试要求1.《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1)使学生获得适用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数学课程标准》阐述的教学要求具体分以下几个层次知识技能要求:(1)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能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4)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要求:(5)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感受。

(6)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7)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这些要求从不同角度表明了数学学业考试要求的层次性。

(三)具体内容与考试要求细目列表2011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2011年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10)一、第一轮复习(3-4周) (10)(1)目的:过三关 (10)(2)宗旨:知识系统化 (10)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0)(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10)(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10)(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10)二、第二轮复习(3周) (10)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10)(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 (10)(2)宗旨: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 (11)2、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1)(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11)(2)保证一定的习题量 (11)(3)注重多思考,并及时总结规律 (11)三、第三轮复习(2-3周) (11)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11)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 (11)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1)(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 (11)(2)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 (11)(3)总结适当的应试技巧 (11)第一章实数 (12)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 (12)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 (12)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3—10分) (12)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3—6分) (12)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3分) (13)考点六、实数的运算(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 (13)第二章代数式 (14)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分) (14)考点二、多项式(11分) (14)考点三、因式分解(11分) (14)考点四、分式(8~10分) (15)考点五、二次根式(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 (15)第三章方程(组) (17)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分) (17)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6分) (17)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0分) (17)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3分) (17)考点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3分) (17)考点六、分式方程(8分) (18)考点七、二元一次方程组(8~10分) (18)第四章不等式(组) (18)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3分) (18)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3~5分) (18)考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6~8分) (18)考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8分) (18)第五章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 (20)考点一、平均数(3分) (20)考点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4分) (20)考点三、众数、中位数(3~5分) (20)考点七、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分) (22)考点八、概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5~6分) (22)考点九、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3分) (22)考点十、古典概型(3分) (22)考点十一、列表法求概率(10分) (22)考点十二、树状图法求概率(10分) (22)考点十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8分) (22)第六章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23)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3分) (23)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3分) (23)考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3~8分) (23)考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3~10分) (24)考点五、反比例函数(3~10分) (25)第七章二次函数 (26)考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3~8分) (26)考点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0~16分) (26)考点三、二次函数的最值(10分) (27)考点四、二次函数的性质(6~14分) (27)补充: (28)第八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28)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分) (28)考点二、角(3分) (29)考点三、相交线(3分) (30)考点四、平行线(3~8分) (30)考点五、命题、定理、证明(3~8分) (31)考点六、投影与视图(3分) (31)第九章三角形 (32)考点一、三角形(3~8分) (32)考点二、全等三角形(3~8分) (32)考点三、等腰三角形(8~10分) (33)第十章四边形 (35)考点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3分) (35)考点二、平行四边形(3~10分) (35)考点三、矩形(3~10分) (35)考点四、菱形(3~10分) (36)考点五、正方形(3~10分) (36)考点六、梯形(3~10分) (36)第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38)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5分) (38)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3~5分) (38)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3~8分) (38)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3~5) (39)第十二章圆 (39)考点一、圆的相关概念(3分) (39)考点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3分) (39)考点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3分) (40)考点四、圆的对称性(3分) (40)考点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3分) (40)考点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3~8分) (40)考点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5分) (41)考点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3~8分) (41)考点十二、切线长定理(3分) (41)考点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3~8分) (41)考点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分) (41)考点十五、正多边形和圆(3分) (41)考点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3分) (42)考点十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3分) (42)考点十八、弧长和扇形面积(3~8分) (42)第十三章图形的变换 (44)考点一、平移(3~5分) (44)考点二、轴对称(3~5分) (44)考点三、旋转(3~8分) (44)考点四、中心对称(3分) (44)第十四章图形的相似 (45)考点一、比例线段(3分) (45)考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5分) (45)考点三、相似三角形(3~8分) (45)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48)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51)1.乘法与因式分解 (51)2.幂的运算性质 (51)3.二次根式 (51)4.三角不等式 (51)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51)6.一元二次方程 (51)7.一次函数 (51)8.反比例函数 (51)9.二次函数 (51)10.统计初步 (53)11.频率与概率 (53)12.锐角三角形 (54)13.正(余)弦定理 (54)14.三角函数公式 (54)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知识 (54)16.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55)17.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 (55)18.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55)19.圆的有关性质 (55)20.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 (55)21.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55)22.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和切割线定理 (56)23.面积公式 (56)2011年中考数学复习计划一、第一轮复习(3-4周)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