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程标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
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注意下列事项:第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要将理论部分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注意业务与法律的联系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本课程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同有关法律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即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第三、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
第四、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后续课程为《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
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掌握WTO的基本原则、反补贴反倾销协议,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注意下列事项:第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要将理论部分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注意业务与法律的联系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本课程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
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同有关法律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即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第三、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
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
第四、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学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媒体使用【教材】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其他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教材系统、全面反映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学习指导在每章开头有教学目的及要求,对本章的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例题解析,并配有一定数量的综合练习题,帮助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包括电视课、远程直播课以及和电视课、远程直播课相配套的光盘和文字参考资料。
电视课和远程直播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
电视课以精讲和部分内容系统讲授相结合,在讲述课程内容的同时,对如何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了指导。
【教学环节】1、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尽量组织收看或安排播放录像带。
2、自学及面授辅导自学电大是远距离成人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授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自学和检测自己的水平,同时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面授辅导面授辅导课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辅导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录像课的进程及文字教材,对学生进行辅导,按省电大的统一教学要求布置并批改作业。
3、作业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
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指导书上大量的练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方法的应用。
平时成绩满分为20分,本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
【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本课程期末考试由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阅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第二部分正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本章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概念、世界市场价格、理解比较成本论、资源禀赋论;了解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国家竞争理论、当代世界市场基本特征。
第一节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一.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二.总贸易、专门贸易三.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四.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五.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量六.出口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第二节传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一.绝对成本学说二.比较成本学说三.资源禀赋论第三节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二、公司内贸易三、产业内贸易四、国家竞争理论第四节世界市场一、世界市场的运行1.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2.世界市场的运行机构二、世界市场价格影响因素第二章当代国际贸易发展变化趋势【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国际资本移动的形式、跨国公司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变化、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变化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第二节国际资本移动一国际资本移动的形式二国际资本移动的特点三国际资本移动对国际经贸的影响第三节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影响一、跨国公司的概念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三、跨国公司对国际经贸的影响第四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三、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了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国际贸易的有关措施。
要求学生掌握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要点、进口附加税、普惠制、非关税措施、出口信贷;了解征税方法、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出口补贴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重商主义(15~17世纪)二、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资本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一)自由贸易理论要点及政策(二)保护贸易理论要点及政策三、超保护贸易政策及其特点(帝国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二战后)五、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的特点第二节关税与非关税措施一、关税(一)作用(二)种类: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差价税;进口附加税;普惠制。
(三)征税方法:从量;从价;混合。
二、非关税(一)从数量上限制:进口配额制;“自动”出额制;进口许可证。
(二)从价格上限制:进口押金制;外汇管制;最低限价制;专断海关估价;歧视性国内税。
(三)苛刻的技术、卫生、检验标准。
(四)国内立法限制。
第三节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一、出口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
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担保项目、金额;担保对象;期限、费用。
三、出口补贴四、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特区措施(一)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二)出口加工区(三)保税区(四)自由边境区第四章世界贸易组织【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主要条款、组织机构和职能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WTO基本原则、WTO的组织机构和决策形式、职能、反补贴反倾销协议;了解GA TT历次活动的主要成果,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管辖范围。
第一节关贸总协定概述一、产生与发展二、GA TT的法律体系三、GA TT的局限性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一、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主要内容(一)宗旨和目标(二)管辖范围(三)职能地位二、组织机构三、决策形式四、WTO与GA TT的区别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协议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教学建议】结合本章学习,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参加WTO的意义和我们应积极努力的方向。
国际贸易实务部分第五章国际贸易术语【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中现行的各种贸易术语及其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
要求学生了解有关贸易术语的主要惯例,熟练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六种主要贸易术语:F.O.B.、C.F.R.、C.I.F.、F.C.A.、C.P.T.、C.I.P的基本内容及区别;了解其它贸易术语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各种贸易术语。
第一节国际贸易术语的产生、性质、作用一、国际贸易术语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性质具有两重性:表示交货条件;表示价格构成因素。
三、作用第二节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一、《90通则》二、《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三、《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第三节对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一、对F.O.B术语的解释二、对C.F.R术语的解释三、对C.I.F术语的解释四、对F.C.A术语的解释五、对C.P.T术语的解释六、对C.I.P术语的解释第四节对其它贸易术语的简介【教学建议】一、选用贸易术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体现平等互利和双方自愿的原则(二)考虑运输条件(三)考虑货源情况(四)考虑运费因素(五)考虑运输途中的风险二、贸易术语与买卖合同的关系三、通过案例分析,掌握FOB、CFR、CIF下买方卖方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