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工程概况ﻩ11.1、概况ﻩ11.2、基坑周围环境 (1)2、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1)2.1、工程地质条件 (1)2.2、水文气象条件 (4)3、排桩支护设计方案 (5)3.1、设计依据.......................................................................................................................... 53.2、方案的选择...................................................................................................................... 63.3、基坑支护设计参数.. (6)3.4、排桩施工方案 (8)3.5、施工工艺流程8ﻩ3.6、施工准备8ﻩ3.7、施工顺序 (10)3.8、锚杆施工 (16)3.8.1、锚杆施工准备16ﻩ3.8.2、锚杆施工流程 (17)3.8.3、锚杆施工顺序1ﻩ73.8.4施工要点 (19)3.8.5、喷锚支护工程质量检验2ﻩ03.8.5.1、基坑支护结构的原材料质量检验 ................................................................. 203.8.5.2、锚杆质量检验ﻩ203.8.5.3、喷射混凝土厚度和强度检验20ﻩ3.8.6、施工工艺流程 (20)3.8.7、质量技术要求 (21)3.9、桩间支护....................................................................................................................... 223.10、施工组织2ﻩ24、基坑监测方案......................................................................................................................... 244.1、人员安排........................................................................................................................ 24 4.2、仪器ﻩ244.3、监测目的................................................................................................................. 24 4.4、监测时间安排ﻩ244.5、监测点的设置25ﻩ4.6、监测项目及控制值26ﻩ5、应急预案 (26)5.1、信息的收集及处理...................................................................................................... 265.2、作业人员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7)5.3、基坑变形或垮塌事故应急预案ﻩ275.4、工地发生停电情况应急预案28ﻩ5.5、土方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应急措施ﻩ285.6、救援器材设备清单 (29)5.7、应急小组成员 (30)5.8、应急组织30ﻩ6、施工组织机构......................................................................................................................... 326.1、施工组织机构构成........................................................................................................ 326.2、各机构主要职责3ﻩ27、施工进度计划34ﻩ8、工期保证措施....................................................................................................................... 348.1、技术措施................................................................................................................... 348.2、管理措施34ﻩ8.3、人员设备保障措施ﻩ349、质量保证措施35ﻩ9.1、质量目标35ﻩ9.2、质量保证体系ﻩ359.3、组织保证措施3ﻩ69.4、质量管理制度 (36)9.5、技术保证措施 (38)10、安全保证措施....................................................................................................................... 3910.1、安全目标 (39)10.2、安全保证体系ﻩ3910.3、安全措施42ﻩ10.3.1. 施工人员安全保证措施 (42)10.3.2、网喷支护安全保证措施ﻩ4211、文明施工措施 (43)12、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43ﻩ附:1、支护计算书2、支护平面、剖面及大样图1、工程概况1.1、概况成都世茂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在龙泉驿驿都大道与金旗大道之间拟兴建世茂成都龙泉5号地块项目工程,该工程规划用地面积136492m2,总建筑面积543647m2,主要由多栋2-4F的商铺、高层住宅、酒店(21-34F)等组成,±0.000=515.100,设置1层地下室,预计基础埋设5.9m;2层地下室预计基础埋深9.80m左右。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勘察等级为乙级。
该拟建项目由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由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由我公司进行基坑支护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施工。
1.2、基坑周围环境根据现场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拟建项目:东侧基坑外为金旗大道,道路距离基坑距离为5米左右;西侧均为待建规划道路,道路距离基坑距离为5米左右;北侧基坑外为驿都大道,道路距离基坑距离为25米左右;东南侧为待建空地,离基坑30米内无建筑物;该拟建场地范围内无管线、电缆等公用设施。
2、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2.1、工程地质条件该工程位于龙泉驿驿都大道与金旗大道之间,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地貌单元属成都东部台地岷江水系III级阶地。
拟建场地及四周无河流经过,场地目前未进行场平处理,地形起伏也较大,勘探点标高大致变化在510.4~526.1m,最大高差约15m。
经钻探揭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①、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黏性土层(Q1+2fgl)②、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含黏性土卵石层(Q1+2fgl)③、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泥质粉砂岩层(K2g)④组成。
各地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①素填土:褐黄色、黄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卵石颗粒及风化岩块,上部主要为根植土,结构松散,层厚约0.40~7.70m,平均厚度约3.5m。
(2) 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黏性土层(Q1+2fgl)②黏土:灰褐色、灰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可塑,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摇振反应小,局部夹粉土、粉砂薄层。
拟建场地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层厚约0.5~5.7m不等,平均厚度约3.0m。
(3) 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含黏性土卵石层(Q1+2fgl)③含黏性土卵石:位于黏土层之下,主要呈稍密状,卵石母岩成分主要有砂岩、石英岩、花岗岩等。
呈褐黄色或灰色,圆形、亚圆形,颗粒粒径一般在2cm~15cm之间,拟建场地仅ck16、ck36、ck48等少数钻孔揭露,层厚0.2-1.7m,卵石间多为粘性土充填。
(4)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质粉砂岩(K2g)④1全风化泥岩:褐红色、紫红色,岩体结构极破碎,已风化成土状,主要呈可-硬可塑状,用手揉搓成粉末状,分布于场地内大部分地段。
④2强风化泥岩:褐红色、紫红色,原结构不甚清晰,裂隙发育,含较多空隙,间隙充填褐色氧化铁、锰薄膜等,上部冲击钻尚可钻进,岩体较破碎,沿裂隙带夹薄层全风化泥岩,局部夹有中等风化硬块,岩性软硬不均。
钻探取芯多呈碎块或短柱状,长度5~15cm,岩芯采取率一般为65%左右,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小于25,手可捏碎其边角。
④3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紫红色,原结构不甚清晰,裂隙发育,含较多空隙,间隙充填褐色氧化铁、锰薄膜等,上部冲击钻尚可钻进,岩体较破碎,沿裂隙带夹薄层全风化砂质泥质粉砂岩,局部夹有中等风化硬块,岩性软硬不均。
钻探取芯多呈碎块或短柱状,长度5~15cm,岩芯采取率一般为65%左右,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小于25,手可捏碎其边角。
④4中等风化泥岩:褐红色、紫红色,岩体结构清晰,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局部夹有强风化薄层,间隙充填褐色氧化铁、锰薄膜等。
钻探取芯多呈10~40cm长柱状,局部呈碎块或短柱状。
岩芯采取率一般为80%左右。
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为50~70。
岩芯用手难以折断,锤稍用力敲击可碎,冲击钻进较难层。
④5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紫红色,岩体结构清晰,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局部夹有强风化薄层,间隙充填褐色氧化铁、锰薄膜等。
钻探取芯多呈10~40cm长柱状,局部呈碎块或短柱状。
岩芯采取率一般为85%左右。
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为60~80。
岩芯用手难以折断,锤稍用力敲击可碎,冲击钻进较难。
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表2.2、水文气象条件本项目位于龙泉驿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网密布,土地肥沃,多年平均气温为16.2℃,极端最高37.3℃,极端最低-5.9℃;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mm,日最大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值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82%;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瞬时最大风速为27.4m/s,主导风向为NNE向,出现频率为11%;年日照时数为1200~1300小时,日照最小年份只有96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