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测原理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原理进行检测。
利用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制备包被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CMV 抗原制备酶结合物。
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固相二抗-抗体-抗原-酶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底物显色,显色强度与CMV-IgM抗体含量成正比。
2. 样本类型及处理方法
3.试剂
注意事项:开启所有试剂(包括校准品、标准品、质控品)需注明日期及签名。
每个试剂容器都需贴上写有以下内容的标签:启用日期、截止日期。
开启时应检查试剂是否变色,是否肉眼可见的细菌生长迹象、浊度、沉淀反应等,这些表示试剂已经变质或超过保质期。
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以互换,组份所标示量为最低分装量。
4.仪器设备
备注:“溯源方式”栏填写送较、自校、送检、自检、比对等。
5.质量控制
5.1使用的质控品
5.2质控周期
5.2.1每一批次标本均需运行一次质控。
5.2.2每一批标本最大量为:92个标本。
5.3变异系数
CV<20%
5.4质控判断标准
即时质控法
5.5失控处理:对质控失控需查找原因并进行分析
5.5.1先观察整块酶标板显色是否正常。
5.5.2查找操作过程是否按照SOP文件进行。
5.5.3质控品S/CO值>3SD或质控品S/CO值<3SD,结合模式报告结果。
6.操作步骤
6.1选用试剂: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2平衡:从冷藏环境中取出的试剂盒内全部瓶装试剂及待测标本所需微孔反应条应放置室温平衡30分钟
后方可使用,余者应及时放入有干燥剂的自封袋封存于冰箱中备用。
在平衡试剂的同时,待测
标本需放置室温平衡30分钟后再行测试。
6.3配液:取1包固体洗液用500ml纯化水溶解后备用。
配制好的洗涤液如用不完可放置2-8℃冷藏储存,
使用前应放置室温平衡20分钟后方可使用。
6.4加样:用移液器在反应孔中分别加入阴、阳性对照血清和CMV-IgM质控品各100ul,测定孔中加入样
品稀释液100ul,再依次加入待测血清样品10ul,用封口膜封板。
6.5温育:将反应板置37℃孵育45分钟。
6.6洗涤:
6.6.1手工洗板:甩去孔内反应液,微孔注满洗液后侵泡30-60秒,甩干,重复6次,在干净的吸水纸上
拍干。
6.6.2仪器洗板:选择洗涤6次程序洗板后,在干净的吸水纸上拍干。
6.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100ul(空白孔除外),微量振荡器上震荡30秒,用封口膜封板
(使用试剂前应摇匀,弃去1~2滴封口酶后垂直滴加)。
6.8温育:将微孔板置37℃温育45分钟(不可叠加放置)。
6.9洗涤:
6.9.1手工洗板:甩去孔内反应液,微孔注满洗液后侵泡30-60秒,甩干,重复6次,在干净的吸水纸上
拍干。
6.9.2仪器洗板:选择洗涤6次程序洗板后,在干净的吸水纸上拍干。
6.10显色:每孔加底物A、B各50ul,微量震荡器上震荡10秒,用封口膜封板,置37℃温育箱避光孵育
10分钟。
6.11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ul,微量震荡器上震荡5秒混匀。
6.12测定:用酶标仪读数,取双波长450nm/630nm,读取各孔OD值(30分钟内完成测定)。
7.结果计算
7.1样品OD值≥NCx+0.100(NCx<0.05时,应按照0.05计算)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7.2 PC≥0.700、NC≤0.100,则试验结果有效。
8.结果报告及复查标准
8.1结果判断:标本S值(OD值)与CO值关系进行判断结果。
8.2结果报告:
8.2.1 阳性:S/CO≥1
8.2.2阴性:S/CO<1
8.3参考范围:阴性
8.4复查标准:
8.4.1当本次结果过与近期结果相矛盾时。
8.4.2结果为临界值附近的可以标本。
9. 方法限制
9.1干扰物质
9.1.1溶血:应注意避免溶血,红细胞溶解时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以HPR为标记的ELISA
测定中,溶血标本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
9.1.2血清标本宜新鲜:如有细菌污染,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
10. 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