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轻柴油、燃料油的详细技术指标要求

轻柴油、燃料油的详细技术指标要求

燃料油的详细要求(SH/T 0356-1996)轻柴油技术要求(GB 252-2000)船用馏分燃料油的要求(GB/T 17411-1998 )船用残渣燃料油的要求(GB/T 17411-1998)如何选用轻柴油?轻柴油牌号的选用根据使用的环境温度确定。

一般情况下,10 号轻柴油适用于夏季(环境温度12 ℃以上)或有预热设备的柴油机; 5 号轻柴油适用于8 ℃以上的地区使用;0 号轻柴油适用于4℃以上的地区使用;―10号轻柴油适用于―5℃以上的地区使用;―20号轻柴油适用于―14℃以上的地区使用;―35号轻柴油适用于―29℃以上的地区使用;―50号轻柴油适用于―44℃以上的地区使用。

如何选用船用柴油?选用船用柴油,如按国内目前标准《轻柴油》选用,由于其黏度较低,适用很广,一般选用原则与选用车用轻油一样,依使用环境温度为主要依据即可。

由于多数船舶有加热装置,在环境温度选择上可放宽要求,一般只要是轻柴油都适用。

因为船舶柴油机相对陆用柴油机转速低,环保控制上目前对排放无严格要求,可以使用略劣质一些的柴油组份,控制上可参照国际通用船用馏分型燃料油的要求(已成为我国标准GB/T 17411 ),但是供应商必须标明执行或承诺的质量标准或质量指标。

若选用非完全馏分型柴油,要考虑发动机说明书中,高压喷油嘴对于喷射黏度的要求,同时要重点兼顾燃烧性和清静性指标。

如十六烷值、机械杂质、残碳、灰份、硫含量等。

我国轻柴油的正确标记方式举例如下:GB 252 0 号轻柴油。

石油体积与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07-08-09 09:59 ]1.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

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 t 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没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 吨重。

换算关系为:一吨油的体积数=1/p 立方米;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 桶(油)将6.29 除以密度即为求1 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

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 ,胜利101 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 ,可分别得: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

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 ,计算结果:1 吨汽油等于8.51 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 ,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 桶。

依此类推。

表1 列出了国内外常规油品及常见的原油的吨与桶的换算系数。

美国市场的汽、煤、柴油价格以美分/加仑为单位,同样可用上述公式换算为以美元/ 吨为单位。

例如,1993 年7 月27 日美国旧金山93 号无铅汽油价格为54.0 美分/加仑,其换算方法推导如下:93#无铅汽油价格=54.0 美分/加仑;54.0*0.01*42 美分/桶(1桶=42 加仑),54.0*0.01*42*8.5 美元/吨(1吨汽油约和8.5 桶),54.0*3.57* (3.57 即为汽油由美分/加仑换算美元/吨的换算系数)=192.78 美元/吨。

表1. 原油和油品体积与重量单位换算表、原油2.体积单位换算体积单位主要有桶、加仑、升、立方米,它们之间的换算系数见表 2表 2. 体积单位换算表1 立方米=6.29 桶(油)一桶石油有多少桶和吨是常见的两个原油数量单位。

欧佩克组织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原油数量单位通常用桶来表示,中国及俄罗斯等国则常用吨作为原油数量单位。

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吨约等于7 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 桶或7.3 桶。

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

1桶=158.98 升=42 加仑。

美制1加仑=3.785 升,英制1加仑=4.546升。

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

假设某地产的原油密度为么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 ×0.99=157.3902 公斤。

黑金-石油的秘密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07-08-13 09:42 ]黑金的诞生过去20 年来在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下,对于石油成因的了解已经大有进展,石油的生物成因说已近不争的事实。

虽然无机(非生物)成因的油气也可能存在,但属少量。

生物成因说的重要证据是生物指标,也就是石油中残留的生物分子仍具有生物体的分子构造或特性,是生物体中原有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在石油形成过程中残留下来,一般可用来判别石油前身的生物种类、年代和沉积时的环境。

此外,从碳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也不利于无机成因说的可能性,因为油气和生物相似,含有比无机碳较少的碳-13 同位素(C13 )。

地球上的石油绝大多数产在含有生物有机物的盆地中,也0.99 公斤/升,那支持生物成因说。

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利用生物成因说的准则,成功地预测石油的产量和分布。

石油成因的研究不仅是学理上的研究,也有实际上的功用。

石油是古代生物遗骸经由很复杂的生物和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据估计大约只有千分之一或更少的生物体,有机会经过很快的掩埋与氧隔绝避免腐烂,并转化成石油的前身油母质。

油母质是一种大分子的有机地质聚合物,以固态存在于页岩或碳酸岩的颗粒间,它的成分很复杂,含碳、氢和少量的氮、硫、氧。

油母质的形成一般认为是由生物聚合物例如蛋白质等先分解成单分子体,再重新聚合成油母质。

湖里沉积物中的油母质多数来自藻类、细菌孢子、花粉或树脂等,以产生液态石腊系的碳氢化合物石油为主。

海里沉积物中的油母质多数来自浮游生物、藻类、细菌和少量陆上植物,以产生液态石油为主,天然气为辅。

陆上沉积物中的油母质多数来自高等植物的木质素,以产生天然气为主。

因此了解生油岩中油母质的来源,可以预测所产出石油的成分和油与气的比例。

油母质的形成多数在沉积掩埋的早期,当时的地温多不超过摄氏50 度。

大约经历几千万年,沉积物越埋越深,地温越高(约摄氏100-150 度),油母质的成熟度达到一定范围(油窗)就转化成液态石油或天然气。

石油的生成是受化学动力控制的不可逆反应,就像我们煮食物一样,温度高所需时间短,温度低得慢慢熬。

油母质转化成石油一般认为符合反应速率的准则。

石油地球化学家以实验模拟,把油母质在压力锅中加热观察石油的产生并测量其反应速率和参数,再从地层中已知生油岩掩埋的深度或其相当的地层温度和地层掩埋的时间(约千万年),去估计石油生成的量。

埋藏在深处的石油分子经过长期地热的煎熬(约摄氏150-200 度),逐渐裂解成天然气和焦沥青,终究有机会以气态再度移栖到浅处成为天然气藏,或以固态的天然气水合物隐藏在深海底,或逸出地表。

石油裂解过程如同石油的生成一样是不可逆反应,甲烷和石墨为其最终产物。

黑金的流浪生涯石油从油母质产生后,起初多被残留的油母质所吸收,当石油的量超过油母质所能吸收的最大量时,就进入生油岩地层的孔隙间。

当石油越生越多,地层内压力升高将油气由生油岩排出到周围孔隙度高的地层中,有时生油岩地层压力高过岩层的强度则发生破裂,因而加速油气从生油岩中排出(初次移栖)。

当油气进入高孔隙的地层中,由于孔隙大,毛细阻力小,油气可通过浮力快速沿着此运载地层往浅处移动,这是二次移栖。

当油气在移栖途径中遇到不透油的地层(封阻)受阻而停留下来,慢慢由上而下汇集在此封闭地层中,封闭内的石油越聚越多,就形成所谓的油藏。

倘若油的来源不断,继续汇集,一直到此封闭地层被油气所填满,如果有油气再补充进入,则由下方溢口溢出,经由其它途径再向浅处移栖。

除了少量油气有朝一日为人类服务,多数残留在地层内的油气终究难逃被细菌吞噬的命运,因细菌生化作用大大改变石油的成分和性质,使其变重而多硫,并不为人类所喜欢。

石油探勘者如果能准确地定出石油移栖的途径和方向,就可在沿途按图索骥探寻可能存在的油藏。

我们如何知道石油移栖的途径和方向呢?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石油二次移栖的途径和方向与地下地质断层构造和运载地层的特性或连续性有密切关系。

地球物理学家利用震波探测技术和地质学家研究地层的变化与构造,提供我们详细的地下地质轮廓,让我们了解油气最可能移栖的地层或断层,以及能够封阻油气的盖层和封闭。

地球化学家从石油中的生物指标或碳和氢同位素,告诉我们油藏中的石油是从哪个生油岩地层来的,并追踪生油地层和石油移栖的方向,就如同刑事警探利用指纹和DNA 追踪罪犯一样。

有些生物指标的特性和含量可告诉我们油母质是否已成熟,石油是否已生成。

此外,因为石油中的极性有机分子在移栖途中易被地层中黏土矿物吸附,所以它的含量随移栖距离增加而减少,也因此可告诉我们石油移栖的远近。

黑金的归宿石油在地下汇集到油藏封闭,就如同河水在地表汇集到湖泊、池塘、水库或海洋一般。

不同的是石油的流动(移栖)是由下往上浮升,倘若地下移栖通道顺畅,石油终究要漏出地表而消散。

所幸地下经常存在着渗油性很低的地层,如颗粒很细的泥岩、页岩,或很致密含石膏盐类的蒸发盐岩等。

这些岩层受挤压而形成背状或帽型的构造(背斜),成为良好盖层,倘若盖层下的岩层是孔隙大的岩石如砂岩、碳酸岩等,则这些地层中的岩石孔隙就成为容纳石油的空间。

在储油层中,气、油、水由于比重不同,是成层状存在的,天然气层在上面,其次是油层,最下面是水层,但有时候天然气与油可以单独与水共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