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析中心后勤保障(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

透析中心后勤保障(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

透析中心后勤保障(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
第1节工作场所的健康及安全
2017年1月正式实施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2016中对工作场所健康的定义为: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

独立透析中心的工作场所(物理环境)包括:基础物理设施、公共设施及医疗设备、其他相关设备或系统。

一、基础物理设施
1. 基础物理设施包括:基础装修(墙面地面顶面)、施工材料及工艺、人体工程学等相关方面。

2. 透析中心的装饰必须由具有设计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设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实施。

3. 所选用的材料和工艺需符合国家要求。

墙面施工质量除卫生间外表面质量应达到Q2的水平,光滑易于清洁,墙面发现霉菌时应立即做消毒和恢复处理。

石膏板隔墙内的隔音棉应填满骨架空间,并固定于板面,以防脱落和声音穿透。

顶面选用无粉尘和空气污染且易于维修的医用材料和工艺,有噪音产生的区域需选用吸音材料。

4. 设计方案时患者和医护人员工作区域尽量安排在有自然通风的空间。

在中心出入口应有无障碍坡道方便轮椅患者和货物流通,坡度通常小于6%,不能大于10%。

患者经过的区域安装助力扶手,墙面拐角处应安排防撞设施。

中心建设装修施工完毕后需做环境影响评价,并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和消防部门的评审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公共设施
1. 透析中心应满足国家消防相关要求,消防设施的设计不影响正常工作空间,如有影响应有规避潜在隐患的方案。

2. 独立透析中心建议在做灯光布局时从视觉较高、中等、较低的角度出发进行分区域设计。

灯光设计满足照明需求的同时避免对卧床患者产生炫光。

透析大厅内照明选择吸顶或嵌入式的方式避免灰尘堆积。

3. 透析中心的家具及装饰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家具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整体空间应通过质检部门的空气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需考虑避免直
角部分对医护和患者导致的潜在磕碰风险。

不采用横向百叶窗减少灰尘堆积对环境的影响。

采用PVC地板翻墙面和翻到固定家具高度建议大于等于12毫米,并在拐弯处采用弧形设计。

活动家具下方距地面大于等于30厘米,靠墙面时应做翻墙处理,高度不宜低于20厘米。

护士台宽度不宜低于60厘米,护士台近墙面的空间不宜低于90厘米。

4. 水池宜采用壁挂式安装,不易在下方设立储物柜。

应做好日常清洁与维护工作。

洗手水池的设置应与患者病床、药品准备等区域保持有效的预防溅水距离(≥2m)。

不能满足距离要求时可以在水池与敏感区域之间增设防水隔板。

5. 空调出风口应采取措施不宜直吹医护和患者。

三、医疗设备
1. 透析中心通常应根据设备要求安装30mA漏电保护装置(特殊要求除外),避免操作人员和患者发生触电事故,做好电路接地且接地电阻符合设备要求,避免不共地时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2. 加强对于声音的保护,比如透析用水处理系统,建议规划改善声学的措施,避免给治疗室、接诊室、办公室和会议室等其他房间内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影响。

第2节工作场所风险评估管理
独立透析的物理环境均应通过风险评估,做好预控措施减低感染和运营风险。

风险评估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基础物理设施的评估:
1. 建立施工改造风险评估:使用必要方法及材料,保护患者在施工过程中灰尘或废料中可能携带的微生物的感染。

2. 根据施工规模和入侵深度建立施工活动类型(见表1),结合风险类别(见表2),确认预防措施级别(见表3),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方案(见表4)。

3. 感控负责人应制定巡检计划表对中心定期检查。

表1. 施工活动类型
表2. 区域风险类别
表4 各级风险程度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二、医疗设备的评估
通常认为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是由设备发生问题的频率(见表5)和对患者或操作者严重度(见表6)两个方面结合组成,两者决定了风险管理评价设定的危害等级。

1.风险管理评分计算公式
风险管理= 发生频率* 事件严重度
2. 根据风险管理评分判断风险级别,结合实际情况应该对不同登级的危害分别制定预控措施:
(1)高风险:评分≥ 110分,建议淘汰或者编制预算汰旧更新。

(2)中风险:评分在90-109分,维护周期为 1 年至少 2 次,平时加强巡检管理,如状况不佳应寻找替代资源,随时评估是否进入高风险评估。

(3)低风险:评分在50-89分,维护周期为 1 年至少1 次。

(4)轻微风险:评分≤ 50分,每两年至少维护一次,参考使用频率进行维护。

三、公共设施和其他设备
1. 可参照医疗设备的评估体系进行。

2. 一旦完成了综合风险评估,应该对所有确定有风险可能性的区域制定行动计划,计划中制定的完成时间应该与评估的残存风险相适应。

3. 所有的风险评估文件应该保存至少8年或根据国家法规保存更长时间,并可
以拿得到。

第3节安保体系
独立透析中心应有一套安全体系提供安全保证。

一、安全生产教育
新入中心职工(包括临时工、培训和实习等人员)应该由中心进行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包括中心概况、有关安全、劳动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制度,本中心发生的有代表性的重大事故及经验教训。

凡从事电工(配电电工)焊工、电梯、车辆驾驶等特种岗位工人,应积极参加有关部门每年组织的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方能从事相关作业。

二、中心建筑巡查
1. 基建项目施工前、中、后都应该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不合格者应立即停止施工,施工单位按照要求及时整改。

2. 中心应定期安排专人安全巡查,如发现建筑物、楼梯扶手、门窗、门锁、天花板、墙面、地面或其他公共设施有故障或存在伤人风险的,立即报告技师维修。

发现未按标准作业程序及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的员工,应立即予以指导及纠正。

对患者活动区域窗户安装限位措施并巡查功能完整。

第4节危险品管理
中心应提供一套危险品管理体系。

一、定义和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一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规定的分类标准,分为以下九大类:易爆化学物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物品;腐蚀物品。

1. 透析中心相关危险化学品管理要求
(1)透析中心应该有汇总整理的危险化学品(MSDS)清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一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规定的分类标准,分为以下九大类:①易爆化学物品;②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⑤自燃物品;⑥遇湿易燃物品;⑦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⑧毒害物品;
⑨腐蚀物品。

(2)发生危险化学品重大泄露、造成大面积污染时,应立即联系专业技术部门对环境进行清洗清理,再由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进行监测,以确保环境与人员的安全。

(3)腐蚀化学品(酸、碱)应分别储存于耐腐蚀的不锈钢箱底层,但不得存放于水槽下,防止潮解。

搬运体积超过500ml的浓酸试剂时,必须使用指定托盘。

注意不要在同一区域内存放不能共存的化学物品。

使用腐蚀性物品的工作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用腐蚀性物品的场所,应设有合适的急救沐浴设施和洗眼装置。

(4)易燃易爆液体应在铁皮柜中储存。

当易燃液体体积大于lL或高挥发性液体体积大于500ml,如果其纯度不受影响,应放入安全罐中储存。

分装时应有明确的易燃和可燃性标记,工作储备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2. 化学废弃物的清除和处理
(1)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负责日常的清污工作。

外送维修的设备,确认无危险化学品污染时,方可外送维修。

(2)所有废弃的危险化学品未确定性质前按危险物品处理。

(3)容器:废弃的危险化学品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最大存储量不得超过总容量的2/3。

(4)标签:废弃的危险化学品的包装贴有标签,标签应包含以下内容:日期、使用单位、成分、容量。

3. 使用注意事项
(1)在不清楚试剂间的相溶性时,不要混合。

在倾注时要缓慢以防飞溅。

(2)在使用新试剂前,先阅读MSDS或向相关负责人咨询。

(3)稀释时应将酸注入水中,而不是将水注入酸中。

(4)所有接触或处理危险化学品的员工须接受岗前培训,使用危险化学品部门负责人有责任对员工进行与工作相关的特殊培训。

(5)水银血压计、体温计、温度计等器具发生水银(汞,Hg)泄漏时按中心制定的应急流程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关闭室内所有加热装置,打开门窗通风,室内人员退出房间。

带上口罩、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将硫磺粉覆盖在水银面上,装入封口瓶中,并用水封,待硫磺粉与水银充分反应后,生成不易溶于水的硫化汞后,方可丢弃。

可用10%漂白粉冲洗污染地面。

有人发生中毒症状立即送医。

(6)杀虫剂的管理:
①本着“以防为主,综合整治”的原则进行,不可盲目施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