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
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1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略微不同。
但每一个地区的风俗都是多种多样、新颖有趣的。
我的家乡红安也不例外,也有许多独一无二的习俗。
家乡的春节是一道难忘有趣的风景线,也是难忘的回忆。
家乡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上旬就开始了。
人们都纷纷开始准备过年时的物品。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进了腊八,表示年味越来越浓。
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会熬腊八粥,以示今年的农业大收成。
腊八粥材料琳琅满目,口感香甜可口,是许多人都爱吃的美食。
晚上,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全城都非常热闹。
后面的十几天,是大家办年货的时间。
城里各大超市商场里挤满了人,各种喜庆用品摆满了超市。
人们纷纷都在忙碌着……
转眼间,春节的高潮——除夕到来了。
这也是人们最忙最热闹的时候。
在我们老家,团圆饭要吃好几次。
除夕一大早,轰隆隆的鞭炮声震醒睡梦中的我,一大早起来吃团圆饭,年饭吃的越早预示这一年家里会有更多的好运。
吃完团圆饭后,每个人都忙了起来。
首先是全家大扫除。
名曰“扫房”。
寓意扫去去年的不好的运气。
然后后是贴春联和福字。
福字一般倒着贴,寓意“福到”。
大人们忙碌,小孩儿们也不例外。
小孩儿们要么在外面玩着鞭炮,要么在里面帮大人们做事。
除夕晚上家里人又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时,家家都要看春晚、放爆竹,以示过年热闹的气氛。
团圆饭很讲究,有肉丸,鱼,年糕等菜。
其中,肉丸寓意“团团圆圆”鱼寓意“年年有余”,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吃团圆饭时,全家人说着往事,欢乐无穷。
吃完团圆饭后,还要进行祭灶王爷、拜佛烧香等习俗。
正月初一,街坊邻里开始互相拜年,你到我家,我去你家,进门做个发财仪:“恭喜发财,身体健康”。
初二开始就是各家亲戚老小的来拜年,这时,最热闹的时候就来了,大人们聊天,聊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喜乐事,小孩们给长辈拜年领着红包,互相玩耍着,好不热闹!
正月初一人们互相串门拜年,而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又要吃一次年饭,放鞭炮,也是年饭吃的越早越好。
元宵节晚上,家家门口点着灯笼,人们吃着元宵预示着团团圆圆。
过完元宵节春节就结束了。
大人们外出打工,孩子们去上学了,家乡变得空荡起来。
这就是家乡春节的风俗,难忘又有趣。
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2
每一个家乡都有自己的特色风俗,而我们家乡特别看重的是清明节,每当清明节来临之时,大家都会买祭品,祭奠逝去的亲人、朋友。
我们家乡的人都非常的尊重这个习俗。
这一天,一大早上,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
家里人,外出买祭品。
我看向门前,到处是一些花,香,还有酒。
这时姥姥说:“快,大家抓紧时间,我们马上要上山了,”话一说完,我看向门口。
记得诗人杜牧在《清明》中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此情此景可真谓是一模一样啊,下着的大雨一直没停,大家也都魂不守舍
的。
而且我们家乡还有一个特点,每到清明节之时大家都要穿上素衣,身上不能戴很隆重的首饰,而且未满18岁的孩子头上都要插上菊花或康乃馨。
因为这两种花的香味比较素雅,而且他们具有好的寓意,同样这也是对逝去的亲人朋友的怀念与尊重。
山路十分陡峭但又不能开车,为了显示出对故人的尊重。
我们都是采用步行,走了好一会儿。
终于到达目的地,大家拿着花走到墓碑旁,一个接着一个的磕头,上香。
最后小孩子们要把头上的花瓣撒在上面,再磕三下头,才算是礼成。
我们家乡的风俗最大的特点就是展示了对故人的尊重。
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3
我家乡的春节是别有风味的。
当然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按咱们武当山的风俗,元春到上元才叫春节。
除夕是我最喜欢的一天,那天是春节之中最重要最忙碌的一天,在此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大家必定都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一会儿老妈端上菜来,看着桌上丰盛的年夜饭,还没吃就一个劲儿的说好吃。
饭桌上我们一边谈论生活中的奇闻乐事,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团圆的乐趣。
吃完年夜饭,最后我们就会趁着武当山没有禁鞭令,快快活活放鞭炮。
我拿起一根烟蒂,轻轻地在引线上一擦,转头就跑。
火舌舔引线,终于燃到底,只看见烟花从铁罐里飞一样地冲上了天空,炸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线,银光划破了天空,新春就快到了。
放完鞭炮之后我们就回到家,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12点钟的时候,家家户户点燃鞭炮,全城就像是办喜事儿一样,噼里啪啦的声音回响在全城的上空,真可谓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与初一的光景可真是完全不同,除夕,一进超市门儿想回个头都难。
王虚宫的真武大帝没见着,放眼望去全都是人,只有一个地方幸免于难—武当山的山顶。
初一商场都插上锁,没几个人出门,大街上空荡荡的,门前堆着昨天夜里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等过了上元年就到了残灯末庙,姥姥和姥爷就会让我们带上一些家乡的特产,寓意过年的好彩头,与我们相伴一整年。
一年又一年,年年盼过年,我们武当山的年是最有年味的。
此生无悔入武当,来世愿做中华人,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风俗更美。
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4
从我能记事起,我就记得每年除夕都要守岁。
大概是在立春前后公历二月份。
关于除夕有一个风俗就是守岁。
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
很久以前有一头怪兽。
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
“年”常身居于海底,每到除夕便爬上岸来,吞食家畜残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就会携老幼潜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村里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帮助了村东头老婆婆一家驱赶了年兽。
人们逃命回来,发现了驱赶年兽的方法,于是从每年的除夕开始,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灯火通明。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
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除夕清早,阳光如同顽皮的小手肆意在我脸上游走,睁开眼,向街上望去,热闹非凡。
我赶快洗漱完毕。
还没等吃上早饭就慌忙挤入庞大的人潮之中。
这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
场面无比壮观,时光飞速流逝,眨眼间便到了日暮时分。
人已少了许多,天边渐白了,橙色的晚霞,街道逐渐人烟稀少,我也赶紧回到家中,爸妈早已打开电视,准备了一桌热腾腾的团年饭。
观看今年春节联欢晩会“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到!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不动声与我们擦肩而过,新春开启了新的希望。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是那样的热闹喜庆和隆重。
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5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风俗,处处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而我家乡的风俗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天色未亮,一切都还在被晨雾笼罩,父母起的很早,因为今天是除夕。
在这一天,春运的人还是很多。
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大约两个小时后,我的老家云梦就到了。
路过集市看见旁边有的孩子们玩鞭炮这些鞭炮还有响亮好听的名字,比如孔雀开屏,五光十色小金鱼。
鞭炮的款式也是让人应接不暇,父亲停车下,买了许多。
有些是拿来讨好小孩子的。
还有一些则是除夕晚上才能放的,除夕又叫大年三十,在这一天我们也要祭祖。
并以年糕三牲饭,还有三茶五酒祭祖希望祖宗回家过年,爷爷拿来一个锅底生锈,但锅内完好的一口铁锅。
爷爷身穿灰色棉袄,下着卡其色棉裤,他把铁锅放在了右门的门后,再拿了
一些纸钱,然后和海绵垫子之类的就绪,开始祭祖了。
这些是由大伯父,二伯父和父亲(按照长幼的顺序),再次轮到,哥哥姐姐和我,就开始祭祖了,而且烧纸的过程中,还得念叨着说出自己的愿望,希望祖宗保佑我们能实现
等祭完祖就要吃团年饭了,我们一家共有16口人,所以坐在了大圆桌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换上了新衣,穿上新鞋。
每年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排骨藕汤。
吃完饭后要在客厅放炮竹告诉别人家已经吃完了,到了晚上,爷爷会带我还有哥哥姐姐上街,我们那里的小商铺是不会关门的,大街上人来人往,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感受到了十足的年味儿。
回家以后大家整齐划一地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可小孩子们却总是也闲不住。
在村里四处乱跑,到处串门儿,给人家拜年要压岁钱。
晚上12点就会有一场舞狮子,大多数孩子都跑去凑热闹,那狮子跳来跳去眨一下眼睛活灵活现,时不时还做一些有趣的动作,小孩子看了十分喜爱,拍手叫好。
这就是我家乡有趣的风俗,这些风俗传递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那么你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样的?有机会一起来分享吧。
作文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