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上册科学【双休集训】(考试范围:1.4-1.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 .H 2B .CO 2C .COD .O 2 2.(2018•郴州)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B .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C .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D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5.物质X 、Y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OH==2Y+Cu(OH)2↓,则 ( )A .X 一定是Cu(NO 3)2B .X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 大C .Y 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D .该反应类型为中和反应6.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 .滴入适量FeCl 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 +与Cl -的个数比为1:1D .滴入适量AgNO 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7.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 .生成沉淀的质量 B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溶液的pH序号实 验现 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D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8.(2018•广州)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9.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
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A.省去装置是甲和丁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10.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在所得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石蕊试液变红B.石蕊试液变蓝C.酚酞变红D.酚酞和石蕊都不变色11.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A.①⑥B.②③⑤C.③⑤D.②③④12.下列物质加入到无色酚酞试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A.KOH溶液B.CaCO3固体C.Cu(OH)2D.CuO13.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蓝色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14.右上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15.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16.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17.对NaOH和Ca(OH)2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①都是白色固体;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④与酸都发生中和反应;⑤向其溶液中通入CO2都变浑浊;⑥其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都变浑浊。
A.②B.⑤⑥C.①②D.②⑤⑥18.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物质食盐水厕所清洁剂血浆牙膏肥皂水橘汁草木灰水柠檬汁pH 7 1.7 7.4 8.2 9.2 3.5 10.6 2.5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19.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蚊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内注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食醋B.食盐水C.牙膏或肥皂水D.火碱液20﹒(2018·宁波)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22分)21.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
(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升高(溶质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降低,在下列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
A.CO2B.CaCO3C.Fe(OH)3 D.CuSO422.如下图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等量二氧化碳气体中,用U型管连接。
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
(1)室温下利用此装置,你还可以研究。
A.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B.比较氯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C.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2)进一步思考、迁移:有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
23.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
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那么,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
24.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保存的过程中如果密封不严容易变质。
近年以来,化工原料市场供不应求,各种化工原料价格持续上扬.某化工厂为了增加效益,计划将一批库存的氢氧化钠投入市场。
如果你是质检员,请你按以下方案抽取样品对该批氢氧化钠进行检验,看是否变质。
【实验方案】【推断和结论】(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可能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为了进一步探究该产品变质的程度,再取少量样品,加入的A是过量的CaCl2溶液(CaCl2溶液呈中性),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证明该批产品(填“部分”或“完全”)变质。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5.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5分,共24分)26.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在于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_________;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
实验现象为:甲一一软塑料瓶变瘪,乙一一“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
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27.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
于是得出结论:。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正确的是推理(选填“1”或“2”)。
28.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说法,“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肥皂和洗衣粉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①取三个塑料杯,分别编为甲、乙、丙,在甲杯中加入5克洗衣粉、乙杯中加入5克肥皂、丙杯中加入2.5克洗衣粉和2.5克肥皂②在三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并测出溶液pH。
③在相同温度下,将三块大小、油污程度均相同的白棉布分别放入三杯溶液中浸泡10分钟后,取出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甲乙丙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10 8 9去污效果基本去除油污基本去除油污基本去除油污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做同样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甲乙丙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8 9 9去污效果完全去除油污完全去除油污完全去除油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2)将肥皂和洗衣粉混合使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选填“会”或“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