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机激发策略

动机激发策略

动机激发策略在课外阅读中,阅读动机可分为两类:内在动机与外加动机。

实验证明,外部的报偿不仅会抑制内在的动机,而且还会使学习的质量降低。

所以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内部动机的激发上。

然而,内在动机不是一种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动机,它是在后天的学习活动中形成起来的,所以,我们不会要求开始学习阅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内在动机,而是在阅读活动中逐步地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内在动机。

这儿,尤其要提一下阅读的成就动机,它包括求成功机与避免失败动机两种。

求成动机是指一种稳定的追求优异操作的倾向,即把某一件事做好的倾向。

避免失败动机,就是一般的避免失败的意向。

阅读成就动机也是一种内在动机。

在激发与维持个体的成就动机时,我们按如下原则开展研究与实践:1、把激发与维持阅读动机看成是智力开发乃至整个教育的手段与目的。

正确的阅读动机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阅读智能开发的效果看,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是个体智力发展的主要手段。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广泛认知兴趣。

当这种认知兴趣成为个体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很少需要,甚至不需要外来的鼓励就能自觉地进行阅读,自觉地对自己的发展承担责任。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使用外部奖励时,不仅奖励学生的学业表现,更多的侧重奖励他们阅读时的努力程度的进步情况,个体有了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之后,学习上的困难也就不难克服了。

2、鼓励学生为“学习目的”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动机。

我们认为,在课外阅读的教学中,为了外物的奖赏和他人的赞扬,只有学生认识到发展的要求,他的行为才是自觉的、自主的,从动机上说,他才会产生自主性的动机。

根据这种原则,我们在课设计任意一套课外阅读方案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内心的反应,引导他们把阅读智能的开发看成是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样,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进行到底。

3、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研究表明,成功会提高个体成就动机的水平,而失败则会降低个体成就动机的水平。

从本质上说,阅读动机就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均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期在努力之后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

根据这种原则,在进行阅读活动设计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是以团体为参照进行,而应重视个人的进步,把个体的进步看成是成功的指标,而对其进行积极的肯定与强化。

(二)时间管理策略如果我们把阅读时间分为名义时间(老师规定用时间)与专注时间(实际使用时间)两类,那么阅读成效就是学生专注时间与名义时间的比例函数:阅读成效= f()其中名义时间规定了读完一段文字的所有时间,专注时间则是学生专注于指定阅读活动的时间,当学生认识了这两者间的关系与阅读成效的比例函数,就应该学会不断地控制专注时间的长度,这样阅读才会真正有成效。

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文章,这涉及如何管理进间的问题。

1、坚守时间意识,科学规划时间。

对初一新生,我们带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合理地制订一份一年读书时间计划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加强阅读耐心与恒心的培养,并用此表作为监控自己阅读的一个工具,不断督促自己前行。

从上表来看,每天所用时间不过15分钟,年总时间长度不过547 5分钟,不算多,但从年读总量来看,275万元,是个大数目,以1本1 0万字计算,最少可读27本,以1本15万字计算,最少可读19本。

这一系列数字深深吸引着像温妮一样的学生跃跃欲试,并积极地加入到合理规划时间的大军中来,真正成为掌控阅读时间的主人。

2、坚守效益观念,尽时迅速行动。

如前所述,学生的阅读在名义时间与专注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越早采取行动,越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我们的做法是,从新初一开始的第一天(九月一号)每生每天坚持阅读15分钟,每分钟阅读500字,每人坚持21天(三周),不得间断,这样学生在第一期的训练中总是阅读15×500×21=157500字,这样的数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们去着手阅读,并渐渐养成兴趣。

因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威康的研究,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21天养成,这正如培养一个小孩去洗脸刷牙一样简单。

3、提高阅读专注率,提升阅读质量。

阅读专注率是指专注时间与名义时间之间的比率,初读者的专注率是很低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这种专注率,具体做法有——(1)用书写读书时间的起迄点来控制有效阅读。

如把开始阅读时间“20:30”写于今天阅读的首页,把今天阅读的结束时间“20:4 5”写于当天阅读的末行。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时间意识,监控自己对时间的有效使用。

(2)每天开始写阅读笔记时,在右上角写下书写的时间,如“2 005年6月27日”。

直到写完后回顾自己当天的笔记内容,从而来检视一天的阅读收获。

(3)在阅读笔记本上自设问题,来考查自己在一周内时间使用效度。

如下:所以,学生只有在具体的阶段的阅读活动中,不断地以监控时间的方式,来监控自己的阅读行为,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专注率及成功率。

(三)理解监控策略鉴于理解是阅读的中心内容,因此对于阅读理解监控策略的研究,就成为课外阅读指导的一项核心工作。

我们认为,元阅读认知是学生主体对自身阅读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理解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认识,这是把阅读认识过程和阅读认识结果作为对象,以对阅读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

所以在阅读认知中,学生既要将自己视为阅读认知的主体,又要将自己视为认知阅读活动的客体。

我们在理解监控中,一方面授予学生元理解知识、另一方面教导学生学习元理解。

元理解知识是指阅读主体对影响阅读理解活动的个体因素、材料和任务因素及策略因素的知识。

初读者并不具备关于阅读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甚至将阅读视为一种神秘的活动。

随着阅读的深入和阅读实践的增多,其元理解知识会逐渐丰富起来。

元理解知识主要包括:1、有关阅读材料特点的知识;2、有关阅读任务及目标的知识;3、有关阅读策略的知识;4、有关本人特点的知识元理解监控则是指阅读主体为了达到理解的目的,采取有效的策略,并不断地对当前的理解活动进行调节过程。

如:1、明确阅读目的,充分理解外显的和内隐的任务要求;2、对阅读材料所包含的重要信息进行识别;3、分清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并将注意点集中于主要内容上;4、对当前的阅读活动不断地进行调节;5、随时进行自我提问以了解是否已经达到了阅读的目标,如果尚未达到,还相差多远;6、随时采取修正的策略。

下面是一份关于老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用于课外阅读名人传记的元理解监控策略——1、目标监控策略给自己两个月的时间,以每天15分钟,每分钟读500字的速度,争取读4-5本名人传记。

选择一系列传记(如科学家传记、文学家传记)进行阅读。

制定阅读计划,自拟阅读目标。

每隔三天对照阅读目标,检视自己的阅读行为与目标是否相符,专注时间长度为多少。

2、概括监控策略每天在读完后给自己3-5分钟时间,对当天所读名人传记作故事概介绍,可作笔头记录,也可向家长、同伴或老师复述故事概要。

或者概括本段文字的主题思想、人物个性,以此来监控自己有效阅读的长度与质量。

3、自我调整策略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每天给自己几分钟时间来检查当天的“口袋”里收获了什么,并不断回顾之前的阅读方法与策略与目标是否一致,如果方法错误,目标不当,则及时调整方向,采取补救策略,如回读前文、加快速度、时间监控、笔记监控等。

以使课外阅读顺利进行到底。

4、归因监控策略在读了4-5部相类(如科学类)名人传记后,自觉地指导科学家成长规律;归纳名人传记的一般写法;感受科学家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启迪与鼓舞(自我监控、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等。

当然,对于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我们所采用元理解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在此不再赘述!(四)实践操作策略在整个理论研究与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策略使用的操作系统。

1、时间操作如前“时间策略”所述,我们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利用闲暇时段额1 5分钟时间作课外阅读。

当从打开读本的第一页始,就在其右上角(或左上角)书写阅读的起始时间,如“2005年6月28日10:30”,15分钟结束后,在本天内容的结尾处,书写阅读的终了昌间,如“2005年6月28日10:45”。

本操作过程看似简单,但真正要做起来,还需要有相当的耐心及坚持的意识。

当学生真正养成书写阅读时间长度的好习惯后,他(她)的阅读成功感也会渐渐滋生。

因为时间的标注,证明了他(她)今天的阅读长度与阅读收获,使本来潜隐的阅读过程外显化,学生的阅读意志是走也从此开始慢慢得到锤炼。

(2)批注操作当然,仅用眼睛去扫视读本内容,并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要使读本中的精华内化为学生的内心知识,还须借助于批注这种简便的手段。

真正的会阅读者就如驾车的好手,应该手、眼、脑、心齐用,四位一体,但又不自乱方寸。

批注,一方面能监控读者不溜神,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化无形的思考为有形的(文字的)思考,长期做批注,非但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能使学生在积累语言、锤炼语感的过程中,提升思想,这也是一个学生从不会阅读走向善于阅读的必由之路。

具体而言,批注可分“批”与“注”两部分。

其中“批”主要是做符号。

如佳词用(),妙句“~~~~~”,中心句“——”,结段“[ ]”,疑问处“?”段层次用“/”、“//”,精彩处“!”,等等。

注:则内涵丰富,角度多元,如——1、于段尾处概括主要内容;2、于精细处鉴赏风格特色;3、于疑问处留下疑难杂问;4、于想像处留下奇细妙想;5、于感慨处留下感悟启迪……真正的“注”,于一字处上精神;于一段话传妙处;于一章节促提升。

可以说,缺乏“注”的阅读,是不完整的阅读,不会“注”的读者,是不完善的读者。

“批注”作为阅读的一翼,只有经过百般锤炼,才能强劲。

(3)笔记操作批注,对于阅读者来说,只是牛刀小试,终究也成不了大气。

引领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才是真正的关键。

善阅读者,我思故我在,做笔记下笔千言,汪洋恣肆;不善阅读者,无思无我在,作笔记装腔作势,拼凑了事!怎样做笔记?首先要明确,做读书笔记就是写一篇文完整的文章,它一样需要考虑字、词、句、篇的选用,语、传、逻、文的选择。

其次,选点要新,品赏要精,感悟要深!1、选点新——批注的角度一篇或一章中,可思可写评处很多,选取当天阅读中的重点下手是关键!如(1)一字精神;(2)叠词妙悟;(3)妙句欣赏;(4)佳段演绎;(5)修辞妙用;(6)逻辑推理;(7)感触多多;(8)启迪深深。

2、欣赏精——赏析文的写法A、(1)情节欣赏;①精彩故事概述;②经典语段摘抄。

B、做法(1)教师示范;(2)学习“参考”;(3)牛刀小试。

(2)构思欣赏:①爬坡式;②对照式;③情景式;④交叉式;⑤回环式;⑥葫芦式;(3)手法欣赏:①想像联想;②对比衬托;③象征寓意。

(4)主旨欣赏:①单一主旨之赏评;②多元主旨之鉴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