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花生栽培技术

第三讲 花生栽培技术


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
珍珠豆型 1.8-2.5万/亩,2万/亩适中。 普通型 1.2-1.8万/亩,1.5万/亩适中。
花生播种方式
行距等于该品种在栽培条件下第一对侧枝中一 个侧枝的长度,株距略小于侧枝长度的一半。
南方花生栽培的行距大约为25-35cm,株 距为15-30cm;
小畦密植方式
小畦宽约3.6-4.5尺(包沟),种五行,规格有:行 株距 7×6 寸双粒播,或 8×6 寸双粒播。一般穴 播或条播,双粒相距1-1.5 寸。 这种方式有利通风透光,边行优势多,群体的有效 枝,有效果率提高,便于中耕除草等。
当恢复供水供肥后,迟生的第二对侧枝便容易赶上 第一对侧枝,生长整齐一致,充分发挥第一、二 对侧枝的增产作用,为花多花齐和果多打下基础, 也有利于防止后期徒长倒伏。
炼苗时注意事项
炼苗以土壤干旱不危及植株正常的生理活动 为度,即不出现反叶、卷叶现象。 水肥条件好的田块才炼苗,而瘦瘠的旱坡地 和生长纤弱的幼苗不宜炼苗,而是应及早 施肥和防旱。
轮作、改土
轮作:由于花生连作后根系分泌有机物质的积累,
花生生长不良,易发生枯萎病等,并且连作后易
发生缺 P 、 K 肥,所以花生是忌连作作物,要进行
轮作换茬才能获得高产。
轮作方式: 水旱轮作:以二旱一湿最好,水稻--甘薯--花生。 旱地轮作:最好和甘薯、芝麻等轮作。
改土:在客观上有的地方花生也需要连 作,所以应注意改良土壤,采用客土的 办法解决,有压泥(最好是海泥可减少 枯萎病),压沙,增施P、K肥。
大田底施肥料——穴施
便 携 式 施 肥 器
二、花生播种与全苗技术
适期播种 采用秋植留种
带壳晒种,适时剥壳
精选种子 浸种催芽,种子肥育 土壤消毒,根瘤菌和药剂拌种 提高播种质量 查苗补苗
适期播种 春花生的播种期主要根据温度来决定: 珍珠豆型种子发芽最低温度在12℃左右;蔓生大粒 种在15℃左右。 所以春花生播种一般以土温稳定在15℃以上为宜。 秋花生一般在立秋前后播种为宜。
提高土壤肥力。
机 械 整 地
作畦 春花生宜作弧形畦, 水田花生宜高畦,
秋花生和丘陵旱地以及沙质土则宜宽畦。
南方花生做畦 要求
南方花生一般畦宽3.6-4.5 尺(带沟),畦高46寸左右。
播种整畦时,要求畦宽一致,畦面平整,土
块细碎;畦沟笔直,两头稍深,中部隆起,
与四周深沟相通,以利排水,达到雨停沟干
4、中耕除草与培土
中耕次数:中耕宜早,宜勤。第一
次中耕在齐苗后进行,以后每隔10
天左右进行一次,最后一次在始花
期结束,花生中耕除草一般3-4次。
中耕深度
第一次(齐苗后)中耕宜浅(不超过 1寸),只要锄松表土, 除净杂草。由于这时幼苗根系入土还较浅,第一对侧枝刚
刚伸展。
第二次中耕相应加深(不超过 2寸),由于幼苗根系已深入
低,为了促进荚果的成熟,提高饱果率。
此期以最大持水量的 5060%为宜。
具体管水措施
躁苗:苗期水分宜少,土壤适当干燥,促进根系深
扎和幼苗矮壮。 湿花:花针期宜水多,土壤要湿促进开花与下针。 润荚:结荚期土壤宜润,既能满足荚果发育的需要, 又防止水分过多引起茎叶徒长和烂针烂果。
本省春花生生育中期和秋花生生育前期灌水 宜在早、晚进行,以免损根。
第三节 花生栽培 技术
目 录
• 轮作改土、整地和施基肥
• 花生播种与全苗技术
• 花生的合理密植和播种方式 • 花生田间管理 • 花生适时收获和贮藏
一、轮作改土、整地和施肥
花生喜欢在什么 样的土壤上生长 呢?
花生对土壤条件 的要求
耕作层深厚,排水性好;
有机质丰富,富有钙质;
疏松易碎的砂壤土。
这样的土壤,水肥气热微生 物等肥力因素比较协调统一。
追 肥
• 结合第一次中耕追施速效性氮肥,一般每亩可用
腐熟水肥20-30担,掺硫铵15-20斤或尿素5公斤,
在行间拉沟条施后复土。
• 花生生育中后期,结合中耕施入P、K、Ca肥, 由于中后期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强,所以氮肥用量 应减少。
根外追肥
主要对 P 、K 、 B 、 Mo采用。通常在盛花期后,每隔 7-8天 喷施一次,一般进行2-3次为宜。 一般每亩用半斤磷酸二氢钾(一斤氮磷钾复合肥),再加 半两硼砂,掺水100斤进行喷施。也可用2-4%的过磷酸 钙溶液或10%草木灰浸出液喷施。 如果中、后期氮素不足,叶色过份退黄,每50公斤肥液可 掺1斤尿素喷施,以延长叶片寿命,增强光合功能。
土中,主茎基部的侧枝已长大。
最后一次中耕应深中耕,便于果针入土,操作时应小心细致, 以免伤及花蕾及刚形成的果针。
培土的作用
通过培土,把行间或沟里细碎的泥土壅
到花生的结实范围内,就能增高松土
层,缩短果针与地面的距离。这样,
就可以使部分节位稍高、难以入土的
果针,提早顺利入土、结荚。因此,
培土可以增加花生的单株结荚数。
出苗率愈低。
原 因 剥壳后种子易吸湿增强游离酸,呼吸作用加 强,水解酶进行活动而使种子生活力下降; 且易感染病菌和昆虫侵袭以及机械损伤。
精选种子
在建立留种田基础上进行“四选”: 片选、株选、荚(果)选、粒选。 粒选时选择充实、饱满、颜色鲜艳, 发芽力强的种子。
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催芽的方法有温室催芽、土坑催芽、 砂床催芽、竹箩催芽等,其要点是花生种子充 分吸水,保持湿润。 竹箩催芽法:种子放在 30℃的温水中浸 4 小时,
花生合理密植的依据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壤瘠薄、生育期温度低, 无霜期短,雨量较少的地区,种植密度可大些; 反之稀植。
根据品种特性:蔓生型品种,中、晚熟种(生育 期长),大粒花生,种植密度宜稀;直立型早 熟品种宜密。 根据栽培条件:春播疏植,秋花生密植。栽培管 理措施(如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好的宜稀; 反之宜密。
病虫害防治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生产 上的应用
1、肥料管理
花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
全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动态大致是:N>K2O >P2O5 >CaO; 植株各器官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趋势是果>叶>茎>根;
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动态是:苗期慢,转入开花期逐
渐增加,到荚果期最旺盛,成熟期吸收量又渐降。
播种机
采用秋植留种
Why??
花生是自花授粉作物,年年春植留种,长期在相对相
同栽培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品种退化现象;而秋留种

改变了适应新环境条件的能力。 秋花生油分比春花生低,亲水性的淀粉及含N物质较高。 秋花生贮存期短,处于低温干燥季节,不易发生自热 和酸化现象。 秋植种子的生理机能旺盛,生活力强,抗逆性强。
料10公斤制成毒饵,撒在苗床上诱杀。 (7)敌百虫。苗圃土壤地下害虫严重时,可用90%敌百虫晶体500克,加 饵料50公斤制成毒饵,撤在苗床上诱杀。
花生根瘤菌剂拌种:可增加花生植株的固氮量,每 亩可固定氮素 6-16 公斤左右。一般播种前每亩用 1-2两左右花根瘤菌剂和少量清水调种,与种子拌
匀即可。拌时不要伤种皮,随拌随播。
开花下针期: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 52.1-61.4%。 始花期应适当控制土壤水分,以抑制零星开花; 盛花期前及时灌水促花; 盛花后果针的生长,保持土壤湿润,有利果针 入土,钉针和结荚。
此期以最大持水量的 60-75%为 宜,低于50%应灌溉。
结荚至成熟险阶段: 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4.4-25.1%,耗水量降
3、炼苗和清棵
炼苗的概念
也叫饿苗、蹲苗。就是在幼苗期控制 水分,促使幼苗根系深扎,培育良
炼苗的时间
好根系。
一般在幼苗四片真叶时开始,此时第一 对侧枝已长出,六片真叶时结束,此时
第二对侧枝已长成。
炼苗的作用
由于控制水也控制了肥,幼苗地上部的生长受抑制, 主茎和第一对侧枝伸长缓慢,茎节短密,形成矮
壮苗。
培土的次数
珍珠豆型花生,生育期较短,结荚集中,一般 培土两次即可。
第一次宜在始花期,结合最后一次中耕进行。
第二次培土应在植株即将封行,大量钉针前, 结合清沟,将细土壅到植株基部。
5、病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
主要病害
蚜虫 斜纹夜蛾 大蟋蟀 蛴螬
青枯病 锈病
叶斑病
蝼蛄
地老虎等
花生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 福建、江西、四川、贵州I、湖南、湖北、 江苏和安徽等地,尤以南方各省、自治区
不积水。
田 间 起 垄
做畦、做垄
覆膜机械化
施基肥:一般以厩肥、堆肥、饼肥、火烧土等有机 肥为主,适当配合速效性氮、磷、钾等。用量一
般占施肥总量的70-80%。
土壤偏酸时还应增施一定数量的石灰。
微量元素缺乏也应适当补充。
施用方法有,撒施、分层施、条施、穴施。
大田底施肥料——撒施
大田底施肥料——条施
因带壳晒种,适时剥壳 Nhomakorabea晒种: 晒种提高种子温度,提高水解酶活性和呼吸作用,
有利种子内物质的转化,从而促进种子萌发出苗; 晒种使种子更加干燥,增强种皮透性,提高种子 的渗透压,增强吸水力。 晒种还有杀死病菌,减少病害的作用。
一般晒种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较整齐。
适时剥壳:
一般在播种前一二天剥壳,即剥即播。剥壳愈早,
然后放进箩筐内,上盖纱布或禾秆,放置温暖处
保持 25℃左右温度,每隔 5 小时洒一次温水,经
24小时即可发芽。发芽的程度以仅露胚根为宜,
就可播种。
土壤消毒,根瘤菌和药剂拌种
土壤消毒 整地时用100g/亩的托布津或150g/亩的井岗霉 素加水50公斤喷洒地面,杀死土壤病菌。 地下害虫多的,在整地时用1.5-2.0kg /亩1605 混合粉撒施。
连作主要存在一是病虫草害有累加作用,二是矿质营 养成分减少或严重不足;连作对根瘤发育不好,植株 矮小、荚果小而不饱和虫烂果多,一般连作一年减产 10%,连作两年减产20%-30%。而且果壳商品性差, 既造成严重减产,且对经济效益收入影响亦很大。
相关主题